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文 | 九九消寒

9月3日,爱奇艺官方微博突发声明,宣布即日起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告别唯流量时代。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消息一出,举座皆惊!对于一向以播放数据论英雄的影视市场来说,关闭显示播放量即等于推翻传统,挑战规则!

虽然影视圈苦数据造假久矣,一直以来,不论上层还是行内都不乏斥责之声,但对于数据造假,大家能够想到的整治办法最严厉的不过就是“上报公安部”,或像爱奇艺状告杭州飞益公司一样,直接诉诸法律手段,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遏制刷量这股不正之风。

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办法一直在各方的考虑之外。因为这种牵系甚广、涉及到行业标准和复杂操作的“革命性”方案,除非视频平台主动提出并执行,否则很难具体落实、全面展开。

摒弃播放量标准,创造出一套新的评估体系,爱奇艺这套前无古人的高难度动作背后,是积攒已久的行业压力。众所周知,爱奇艺虽然凭借创造力和执行力多次成为网生内容领域的开拓者,但因为金库相对不丰,每次开拓之后都会被竞争者迅速赶上乃至超越,艰难上市后更是步步为营。

如此处境加上规则异化的行业生态,爱奇艺应是早已意识到谨守旧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尽早跳出现有规则才有可能打开新局面,挣得一线生机。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爱奇艺善于创造,更重视能否在新局面中占领先机,把握主导权,按理说这次跨规则的跳跃只在早晚。但从新体系的完成度和业内反应来看,爱奇艺的这次动作还是有些太突然了。《延禧攻略》的华丽落幕,刷量案的完美胜诉,似乎并不足以撑起一个合情合理的时机。

数据背后的导向危机 亟需管控的舆情环境

跳出影视圈,也许更方便我们找到爱奇艺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的直接动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不清的自媒体大号、微博大V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民间聚集效应前所未有地膨胀。一两个大号的刊文、三四个大V的转发就可以主导一场社会舆论。比如最近流传甚广的“消费降级”概念,新名词风靡全网之际,没有人追问它源出何处,也没有人在意它正确与否。

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随着网民整体年龄的走低,网络舆情环境不断刮起妖风。这在娱乐圈里的表现尤为极端,典型如昨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文批评的“

粉丝控评”现象。粉丝心理导致的不理智行为主导着有关偶像的网络舆论环境,有时竟到了无视民族大义、不辨是非的地步。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年初,PGONE粉丝黑中国国家机关工委的机关刊《紫光阁》,7月,陈一发儿粉丝为拥护偶像不顾大是大非,都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千万粉丝千万张嘴,数十亿上百亿的播放量,都是不可忽视的群情力量。

娱乐圈之外也存在性质相近的事件。譬如最近山东自媒体村刚被爆出不久,领头人李传帅野心勃勃的自媒体培训项目“千乡百万”计划就被政府叫停,原因是其没有获得资格认证。覆盖农村、包围城市的十万+自媒体,还要联动千乡,覆盖百万人口,这股单纯而盲目的力量实在太过庞大,聚集效应带来的舆论导向危机不可忽视。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更不用提隔离了真相、任由口水驰骋的舆论环境让多少网络闹剧最终演变成了无法挽回的人间悲剧……对于一个人口总数达13.86亿、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民主国家而言,数字背后蕴藏的社会意义往往是难以想象的

关闭显示动辄上亿的播放量,代之以综合评定的热度值,破局的爱奇艺也许正是这场舆情监控下的首个响应者。至于优酷和腾讯为什么没有同步跟进,鹦鹉君认为,一来是因为两家接通了社交、电商两大导流渠道,相比爱奇艺更具数据优势;二来,重新创造一套评估体系绝非易事,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就算说服了片方,也很难向广告金主解释。

视频网站各自为政 未来标准如何判定

爱奇艺的这次破局有些大胆,也有些突然,但总体而言还是赢得了业内B端人士的广泛肯定,因为所有人都受够了被畸形的竞争规则绑架,一直盼着平台或官方能够出手打掉黑产,为他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不过话说回来,爱奇艺独创的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尽管增加了刷量难度,对遏制虚假繁荣有着一定作用,

但是否能够补缺单一播放量的不足,能否同时让片方和广告方都心服口服,还得打个问号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或是舆论价值体系颠覆性前奏?

爱奇艺创造了一套新的评估标准,优酷、腾讯自然不能视而不见,互联网动态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想要生存就不能安于现状。鹦鹉君认为,两家现阶段也许会观望一阵,但一定不会观望太久。一旦他们做出改变,新的时代就将全面到来。

不过在网生内容结构业已成熟的当下,两家就算改变评估模式,也应该不会跟在爱奇艺后面亦步亦趋。评估模式不同于产品形式,产品形式可以照搬,重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

但评估模式除了计算标准之外,更是体现平台合作模式差异化乃至合作优势制高点的表现,优酷、腾讯在既有平台优势的前提下,不会甘心在一套新的产品价值评估体系尚未成型前“人云亦云”,毕竟三家平台在有效付费会员数量层面足矣形成有利于自家产品调性的评估标准。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各自为政、不透明的差异化评估体系也许比单一的播放量竞赛存在更多隐性bug,因为这样一来视频平台的可操作空间其实更大,部分观众和片方的话语权很有可能在这种不透明操作里被消解和转让。

不过不论三家未来的评估体系演化成什么样,他们创立体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内容发挥出最大的用户导流能力,实现会员拉新。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达到最好的导流效果?答案从来只有一个:品质至上

不论行业再怎么动荡,内容品质永远是最明确的方向,相信面向市场的评估标准绝不会漏掉真正的好内容。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