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二——中國完人

機械唯物主義再往前發展,就產生了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二——中國完人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地看問題,它看到了事物的整體聯繫。辯證唯物主義對世界的看法是正確的,所以我們要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按道理說,評判它正確與否不應該在前面下結論,我們先這麼說。)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的運動規律有否定之否定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量變是漸變,質變是突變。從量變到質變,然後否定之否定,它往前一發展,就把原來的它給否定了。中國過去氣功的整體觀裡邊也有個否定,這樣的否定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不是辯證唯物主義。

比如,直接相反,間接相成。直接相聯繫的東西都是相反的東西。如果不相反,就是一個東西。動物和植物,有機物和無機物都是相反的。直接的是反的,間接的是相同的。這麼走,一發展,否定了它,一轉彎,變了,又冋來,再一否定它,又起來,就是否定之否定,到第三個環節和第--節又差不多了。這就是螺旋式上升。一個事物有對立的兩個方面,這是對立而統一的矛盾學說。

辯證唯物主義對這些問題講得很具體,內容很多。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宇宙是物質的,物質很複雜,具有多樣性。物質的多樣性可以歸納為簡單的物質、複雜的物質和不同性質層次的物質。在十九世紀以前,人們只認識到事物的質量特性,把有質量的實體性物質稱為實在(存在),因為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可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客觀事物不僅僅有實在,還有不同於實在的“存在”,如場性物質,它以能量為表現形式,質量呈隱伏狀態。

剛發現場性物質時,人們對它不理解:物質怎麼能沒有質量呢?當場的理論剛建立起來的時候, 唯心主義哲學家就攻擊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完蛋了,他們說物質是客觀存在(實在),而場沒有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立論腳沒有了。針對這個論調,列寧給物質下定義說,物質是客觀存在範疇,它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但可以被人的意識所認識,所複寫,所反映。物質的特性就在於它的可認識性,能夠被人們認識。現在有些物質還沒有被認識,將來它一定能夠被認識。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場性物質的發現正是事物多樣性的表現,宇宙中有以質量特性為顯在形式的物質,也有以能量特性為顯在形式的的物質。在19世紀法拉拉第提出場性理論,在20世紀我們的混元整體理論提出氣的特性——能量、質量都處於隱伏狀態,而以信息為主要表徵的特殊物質。這也不違背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論,是物質多樣性的表現。所以科學的發展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的認識的正確性: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而且物質是多種多樣的。

任何事物都是運動的,沒有不運動的物質。物質的運動規律本身就表現出事物的性質。而且物質運動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物質有可認識性,我們關鍵要認識它在運動中的性質,只要認識了它的運動規律、運動形成、運動方式,也就認識了它的存在方式。把物質的運動認識得越深刻,越全面,對事物的本質就認識得越深刻。人的知識是從哪來的?人的主觀意識認識到了客觀世界規律。當自然界的物質發展到人,便產生了一種功能:他能夠對自身進行認識。這個自身指的是宇宙自身,當然也包括人自身,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認識事物就是宇宙的物質來認識宇宙自身的物質特性,這就是意識活動。西方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們對這個問題不瞭解,他們自古以來推崇先驗論,把語義學(說話、詞彙)本身當作真實的東西。其實人任何認識都來源於對客觀存在(包括自然與社會,還有人自身)的反映,有的是直接反映,有的是間接反映,如神話傳說,幻想小說。

既然事物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我們人就能夠逐步深入認識客觀世界,掌握事物的規律。這個馬克思主義觀點打破了先驗論和不可知論,指出了真理的可認識性。真理的可認識性和實踐性是一致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認識要通過實踐來認識,但是也可以先通過已有的知識來推導,然後通過實踐來驗證,這同樣能得到先進的認識。在自然領域裡邊,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在社會領域裡邊如果過份強調實踐,那就成了經驗主義。

社會有社會的規律,包括革命理論。在社會領域裡邊,“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那麼革命的理論是從哪兒來的呀?是先有革命的理論,還是先有革命的實踐?後而講社會問題再講它。所以在自然界裡邊,規律和認識是統一的,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

科學的發展逐步證實了宇宙的物質性,所以馬克思主義對宇宙的看法是正確的,儘管現在對有些問題還解釋不了。馬克思說:“我們對物質的認識(我們現在對物質的認識還很少,只認識了事物很少的一方面)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現在對好多問題還不認識,說明科學還需要進一發展。尤其現在宇宙裡的萬事萬物這麼多,這麼複雜,它們是怎麼變的?為了解釋萬事萬物的多樣性,科學家們建立了很多邊緣科學。各學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分杈;杈裡邊又分杈。分杈理論也叫乾枝點理論。它們為什麼分杈?這又不好解釋了。

我們的完人智能科學能解決這個問題。人的科學理論認為一次一次地反覆深化,反覆深化的分化。宇宙事物不僅有多樣性,而且每有一樣物質,就有一個物質和它相對立。混化理論認為,兩個物質一碰,那邊留下個正的,這邊留下個負的。我們的人的科學理論不僅能指導生命科學,指導練氣功,而且能運用於眾多的科學領域,如遺傳變異問題。現代科學在探索,混元整體理論的混化理論也是在自然科學的發展過程當中建立起來的,它能夠解釋科學界裡邊的某此難題。人的科學理論能夠解釋它,比如說光的波粒二重性,有波的場性與粒子的原子性人的科學理論認為物質在元氣背景中產生時,存引力、吸力等。

原來閻立海同志對一些理論研究過,他講的有些道理我是同意的,我們在一起討論過。從簡單的引力概念演化成四種力:斥力、聚力、吸力與散力。這樣能解釋一些不好解決的科學現象。就拿光的波粒二重性來說,人的科學理論論認為,大自然中的混元氣以信息形式存在,它的能量、質量呈隱伏狀態,它凝聚後成能量,能量再凝聚成質量。混元氣凝聚成能量時,凝聚時有聚力,聚力比較強時成為光,同吋也有斥力也即散力,它聚到一定程度時產生了散力,散力向外散開時,混元氣本身又有吸力的作用,散開時距離產生了吸力,這樣又聚在一起,從而一聚一散,它總在進行波和粒子的反覆變化,變得非常快,所以當你想測波時,它就是波,想測粒子時它就是粒子,波和粒子兩種狀態的轉化速度特別快。比方說,現在的科技只能測到幾兆分之一秒的變化,它的變化比這還要快得多,變得非常快,隨時都在變,你測波就是波,測粒 子就是粒子。所以混元整體論用宇宙背景中的吸力和物質本身的聚力與散力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二——中國完人

科學的發展本身能夠驗證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物質觀,能逐步地揭示萬物變化的奧秘。所以自然科學的發展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世界觀是正確的。這些問題既關聯到哲學,又關聯到科學。講到世界觀,怎麼看待空間中的萬事萬物?馬克思的觀念為什麼是正確的?要用科學的方法和成果來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