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方法与原则(一)——中国完人

古人建立道论的目的,不只是要解释宇宙万物彼此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对气功的修炼。

鉴于古人尚不能提示超常智能与常态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了解练气功开发出的超常智能是人类的进步,不了解人的意识活动的特殊性,从而把人的意识(精神)与道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人心即道,人所以失却道的本性是由于人的七情六欲的干扰,因而主张修道就是要祛除这些干扰,修炼的根本就是效法道的各种体性。

(一)从无。

《管子•心术下》中说:“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又说:“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中说:“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无其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也就初步达到了道的空无境界。

(二)主静与敬。

《管子•内业》中说:“凡道无所,善心安爱,心静气理,道乃可止……彼道之情,恶音与声,修心静者,道乃可得。”又说,“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心能执静,道将自静。”

《老子》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管子•内业》中说:“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敬慎无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穷于四极,敬发其充,是谓内得。”欲得道尚需有敬。

《管子》中说:“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心术下》)“敬除其舍,清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自定。”“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内业》),“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和以反中,形性相葆。”(《白心》)

修道的方法与原则(一)——中国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