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中國完人

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中國完人

對自然界的萬萬物的唯物的看法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不是精神。它認為萬事萬物是從最簡單的物質演化而來的。

歷史上西方最簡單的有水論、火論、土論,認為水生萬物,火生萬物,土生萬物,以後又有地、水、火、風“四大”理論,認為“四大”生萬物。

中國古代有道論、元氣論、陰陽論生萬物。這些理論都是怎麼產生的的?很少有人追究這個問題。像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學說,他把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質稱為原子,他講的原子相當於中國的惠施講的“大一”和“小一”的問題,和現在講的的原子不一樣。

歐洲也講原子,也講“大一”和“小一”的問題。西方的原子說對不對呢?它有好多合理的地方,只是在不同的時代認識的深度不同。現在所說的原子比以前所說的那個原子小,這說明原來所說的那個原子還能再分,所以“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物質為原子”這種說法仍然是對的。

西方講原子論,中國講元氣論。太極之氣、元氣、混元氣都是“氣”。原子是獨立的個體,而元氣是連續的整體,和場相似。所以西方的原子說立論於個體,中國的元氣說立論於整體。這也是東西方正確的科學文化在原始階段的不同之處。以上都是早期的樸素唯物主義,對世界到底是什麼還搞不清楚。古人那時沒有現代科學的基礎,認識世界主要靠思考。現在看來這個思考還不是簡單的思考,有好多的正確的思考恐怕和古人的超常智能有關係。超常智能能認識當代人還沒認識的東西,但是它的認識必須建立在當代人的認識基礎之上。古人通過他的超常認識和天才的思辨,得出了一系列近乎(接近)正確的答案。但是它對於事物的細緻部分和事物彼此之間的準確關係表述得不夠。這裡有必要指出一點,中國古典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西方的樸素唯物主義不同,它的很多觀點和理論至今還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比如說中國的經絡學說、氣化論學說、精氣神三位一體學說,到現在還有一定的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中國完人

建立在中國樸素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陰陽學說則近似於辯論唯物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

唯物主義再往前發展,人們認識事物越來越深刻、細緻,開始建立一些科學學科。到了十七、十八世紀,人們根據培根建立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開始局部地看問題。那時已開始製造機械,人們就根據機器彼此間互相作用的一整套科學道理,建立起機械唯物主義,這樣就把原始的樸素唯物主義整體的觀念給打破了。機械唯物主義局部地、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它看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看數量的多少和位置的移動,看問題具有機械性。

機械唯物主義認識事物在某些方面比較深入、細緻、準確,但是它忽略了事物的整體聯繫。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批判和反對的唯物主義實際上都是機械唯物主義。在我國科學界機械唯物主義觀點還很多,在醫學領域裡邊機械唯物主義就更多,他光看到一個細胞、一個組織、一個內臟,而忽略了整體生命活動。所以機械唯物主義對世界的看法有它進步的地方,也有它的缺點。

它用經典力學來解釋一切,說人就是機器,大自然的運動變化像是上緊了發條的鐘的運轉。

辯證唯物主義的淵源——中國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