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走了,龍身怎麼辦?——專家解讀新時代機構改革與城鄉規劃

龍頭走了,龍身怎麼辦?——專家解讀新時代機構改革與城鄉規劃

3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城鄉規劃管理職責將“離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歸入新設立的自然資源部。這一轉變將對城鄉規劃的學科與行業產生怎樣深刻的影響?城鄉規劃管理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城鄉規劃》編輯部組織幾位專家就相關話題展開了討論。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長期從事城市治理與政府體制機制改革研究,他認為如今的機構改革方案告訴了我們最終出路——從規劃引領走向規劃統籌,不僅僅是“多規合一”的問題,而且是規劃與執行合一的問題,還是制度層面的黨政合一的問題,發展層面的城鄉一體化問題。可以預見,新時代規劃戰略思想將發生重大變化。

《城鄉規劃》雜誌副主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周偉林教授認為,規劃界關於這輪機構調整對規劃的作用及影響的認識尚不到位,一直講規劃的引導與管控,經過這次調整,規劃的“擴張”“多規合一”有望實現,規劃從引領到統籌,可能是想強勢分配和平衡各方利益,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涉及到制度層面的問題。從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看規劃的“擴張”,可思考長江三角洲、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主體功能區等問題。

復旦大學環境系包存寬教授認為,組建自然資源部,是將原分散在不同部門的規劃權進行了“統一”,使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和“多規合一”成為可能;而規劃的制定、實施、監督相分離不僅有助於避免“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且有助於形成制度合力。這將對規劃理念、學科、制度、模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規劃體系”從深度和廣度上都需要重構和優化。

《城鄉規劃》雜誌主編、同濟大學陳秉釗教授認為,這次機構改革對規劃的影響太大,目前尚不能完全說清楚。總體來看,這次改革的思路是從根本上解決了“九龍治水”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多規合一”問題看來可以解決了。但是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規劃跨度大,從區域規劃、總體規劃一直到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龍頭走了,龍身可能還在住建部,如何協調?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乃至修建性詳細規劃等規劃之間的關係如何銜接?這些問題,相信都可以慢慢得到解決。但是當務之急是要發揮《城鄉規劃》雜誌的平臺作用,組織相關學者、專家以及管理部門有關人士採用沙龍方式展開討論,從而達到集思廣益、互相碰撞,激發思想的目的。

為更好開展相關話題討論,《城鄉規劃》編輯部定於2018年4月3日在復旦大學邀請學者、專家和行業資深管理人士召開2018城鄉規劃系列沙龍(一):“機構改革與城鄉規劃”學術沙龍,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