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第二輪環保督查已於8月20日啟動,在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下,全國各地掀起轟轟烈烈的關停化工企業,無數中小民企將岌岌可危,一個8分鐘的“環保大戰”視頻完整演繹了什麼是環保風暴下“二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那麼此次督查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環評手續有否辦

新環境保護法和新環境影響評價法取消了“限期補辦手續”的要求。關於“未批先建”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環保部已對“新法實施前已經擅自開工建設的項目的法律適用”作出相關解釋:

  • 建設項目於2015年1月1日後開工建設,或者2015年1月1日之前已經開工建設且之後仍然進行建設的,立案查處的環保部門應當適用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不再依據修正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法作出“限期補辦手續”的行政命令。
  • 建設項目於2016年9月1日後開工建設,或者2016年9月1日之前已經開工建設且之後仍然進行建設的,立案查處的環保部門應當適用新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處罰,不再依據修正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法作出“限期補辦手續”的行政命令。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三同時”是否驗收

新環保法沒有對“三同時”驗收作出專門規定,而是提出了“防治汙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閒置”的要求。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制度(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汙染物)。

今後可考慮將“三同時”驗收與排汙許可管理制度進行銜接。對已實施排汙許可管理制度的,“三同時”驗收可以納入排汙許可管理。對未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制度的,可以根據環保單行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三同時”驗收。綜上所述,企業項目完整的環保手續是應該進行“三同時”環保驗收。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汙染濃度及總量日均數據莫超標

汙染物總量和汙染物濃度時有區別的。

例如:對同一種汙水而言,汙染物總量是指這種汙水每年排放的汙染物的質量(通常指重量),而汙染物濃度是指這種汙水所含有害成分的濃度。

自動監控設備因故障不能正常採集、傳輸數據時,應當及時檢修並向環境監察機構報告,必要時應當採用人工監測方法報送數據。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查治理措施正常否?危險廢棄哪裡放?

  • “防治汙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閒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閒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 “前款規定的排汙單位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其水汙染物處理設施必須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批准。”
  • “前款規定的排汙單位排放大氣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其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必須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閒置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 “產生環境噪聲汙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噪聲汙染的設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閒置環境噪聲汙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 “禁止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閒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採取措施,防止汙染環境。”
  • 企業事業單位需要拆除或者閒置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申報,並寫明理由。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1個月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決定,並予以批覆;逾期不批覆的,視為同意。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應急預案妥善否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排汙申報完成否

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汙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根據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環境統計報送,排汙稅按時繳

環境統計信息指的是按一定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給出的能概略描述環境資源和環境質量狀況、環境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計量信息。環境統計的範圍包括環境質量、環境汙染及其防治、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環境管理,以及其他有關環境保護事項。環境統計的類型有普查和專項調查,定期調查和不定期調查。定期調查包括統計年報、半年報、季報和月報等。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綠色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對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汙染物,過去由環保部門徵收排汙費,現在改為由稅務部門徵收環保稅。

環保督察“二斷三清”,這份迎檢攻略趕緊收藏!

環保管理須留神,制度人員都要有

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標準和自身生產經營的特性,形成系統性的管理制度,採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技術,對因企業活動而可能導致的環境破壞與環境汙染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以達到環境保護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