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本文共计1862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

众所周知,2017~2018赛季依然是勒布朗-詹姆斯效率极高的一个赛季,甚至一点都不亚于他在热火两冠时期的巅峰状态。詹姆斯生涯首次打满了82场常规赛,场均可以拿到27.5分9.1次助攻8.6个篮板,赛季最高分为57分。而到了季后赛,他的多项数据都进一步提升,场均可以贡献34.0分9.0次助攻9.1个篮板。这样一种场均接近大三双(30+10+10)的状态,放在一位已经年过33岁的老将身上,显然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对此,三叔也是时常感叹:岁月对我们而言是把杀猪刀,但对詹姆斯来说,可能就是一把改变发际线的理发刀而已。

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好了,玩笑归玩笑,下面说正经的。

三叔预测,新赛季詹姆斯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并且下滑幅度不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放心,三叔绝对不会凭空臆想走印象流,三叔的一切说法都是有理有据的。

先列两个数据作为论据:

1.2014~2015赛季季后赛,詹姆斯的场均数据为30.1分8.5次助攻11.3个篮板,看着数据是不是很华丽?

但当年詹姆斯的效率却是奇差无比,他的真实命中率(TS%)只有48.7%,这几乎是一个很难发生在詹姆斯身上的现象,因为他自08~09赛季开始,始终都把真实命中率维持在了60%左右的水准。而要知道,当年詹姆斯可是扛起了37.6%的球权占有率(USG%)的。所以对于当时的詹姆斯,你完全可以用“高产低效的持球手”给他冠名。

数据背后的原因,自然是乐福与欧文的受伤。乐福在季后赛首轮就遭遇肩膀脱臼,赛季报销;欧文则在总决赛第一场比赛中遭遇了脚踝骨折,也因此赛季报销。乐福与欧文的缺阵,不仅仅让骑士队少了可靠的得分点,更让骑士队的空间变得更加恶劣。

而众所周知,詹姆斯最喜欢的阵容就是射手群,热火时代的阵容配置(雷-阿伦、巴蒂尔、迈克-米勒等)已经说明了詹姆斯体系的最大特点及其成功秘诀。试问,当你的阵容中突然少了两位可靠的无球手拉扯空间,而你又不得不用一些无射程的球员进行低配置替代时,你如何保证詹姆斯的冲框效率,又如何保证詹姆斯的那些精妙传球最终能得到有效的终结呢?

事实上,这就是詹姆斯当年效率暴跌的重要原因。那一年的季后赛,骑士的篮下空间异常拥堵,这直接导致了詹姆斯坦克式的攻框比例(30.3%)比上一个赛季跌了7个百分点,而篮下的命中率(70.3%)也跌了超过7个百分点。

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2.如果2014~2015赛季太过于遥远,那么我们可以举2017~2018赛季的数据,这同样证明了如果球场空间变得拥堵,詹姆斯的效率是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的。

上赛季,当弗莱、格林、科沃尔以及韦德四人与詹姆斯一同出场时,这套阵容的效率是最高的,净效率为24.5,百回合净胜对手24.5分,他们的中锋位是具备三分投射能力的弗莱。而当中锋位置的球员不具备射程时,阵容的效率会急剧下滑。比如下图中的第4套阵容(希尔+胡德+JR+南斯+詹姆斯),净效率只有1.0,而当骑士把胡德和南斯换成射程更差的奥斯曼和TT时,净效率会进一步下降,为-4.1。

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詹姆斯体系要发挥一定效用的前提条件是具备足够多的射手,射手数量越多,质量越高,那么詹姆斯体系所带来的效益就会最大化。

于是,我们再来看看下赛季的湖人。说句实在话,对于佩林卡和魔术师在今年夏天的这一系列操作,三叔表示是完全看不懂。连续签下没有射程优势的朗多、比斯利、麦基以及史蒂芬森,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湖人官方曾出过一篇关于阵容引援的解释文章,文章中提及了相关的原因--湖人管理层希望用防守和组织去帮助詹姆斯分担压力。

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在逻辑上立不住脚的。试问一下,当詹姆斯持球进攻的时候,朗多、比斯利、麦基以及史蒂芬森们这叫分担压力吗?他们都没有很好的无球水平(也没有卡佩拉那种级别的空切能力),这个时候反而只能给詹姆斯带来巨大的麻烦,而这种麻烦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将反噬掉他们在防守端的积极贡献。

除非詹姆斯真的去打无球?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况且,湖人原先的阵容里也根本拿不出像样一点的三分射手来。除了哈特与波普还算比较靠谱外,其他的球员包括英格拉姆、鲍尔以及库兹马都需要在自己上射程上花费大力气谋求进步。因此,射手的匮乏,很有可能会给湖人与詹姆斯带来巨大的隐患。这需要在未来的常规赛进一步检验。

多项数据显示,詹姆斯新赛季的效率可能要下滑,幅度还不小

总结--

詹姆斯上赛季的进攻真实正负值(ORPM)为5.64,小前锋第一,真实命中率为62.1%,小前锋第四,可谓是高产高效。但随着新赛季的临近,未来在湖人“畸形另类”的阵容里,詹姆斯很有可能难以保持这个效率了,如果出现效率的大幅度下滑,应该也是不太奇怪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