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我估計我爸到最後他也不知道自己花了有多少錢

死不瞑目的牽掛

2017年8月13日,林德清老人的生命走到了最後一刻,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在紙上寫下了“收藏品”、“手機備忘”等幾個字,就在老人準備繼續寫字時,筆從他的手上掉落了,醫生說瞳孔已經凝固,老人走了。可是老人的眼睛卻一直沒有閉上。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林德清的女兒林女士說,直到她對父親說出“手機備忘錄裡的記錄和收藏品會一筆一筆捋清楚”時,父親的眼睛才閉上……

料理完父親後事,林女士根據父親手機備忘錄裡的記錄,在家裡的床箱裡找到了紀念錢幣、郵票、玉璽等收藏品。清點後發現,林老伯分別在8家公司,先後花費180多萬購買了這些收藏品。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林女士還在父親的手機上發現了他跟一個收藏品公司業務員的聊天記錄,原來林老伯生前曾想把這些收藏品賣掉,可業務員始終沒有回覆他。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花費一百多萬購買的大量收藏品,賣不出去,林女士說也許這就是父親死不瞑目的原因。

一堆退不掉的收藏品

按照父親留下的記錄,林女士按照地址挨家尋找後發現,有5家公司已經找不到人,還有一家因為詐騙被公安部門查封了。最後,她在北京東四環的一家寫字樓裡,發現了一家叫“茶康源”的公司還在營業。

接待他們的客服經理說公司有明確規定,賣出去的藏品既不回收,也不負責代賣,退貨更是不可能。當林女士說他父親第一次在這裡購買的茶餅當時就回收了,還賺了錢時,客服經理推辭說:他不知道。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一百多萬的收藏品不僅不能退,也不負責拍賣、回購,林女士覺得有些不合理,她向工商部門舉報這些收藏品價格有問題,涉及違法銷售。工商部門回覆:林老伯購買的這東西不屬於消費,屬於投資,因此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記者在調查時,跟隨一位老人又去了這家公司,業務員向他們介紹了各種紀念幣、整版連體鈔等收藏品,並且承若公司可以幫忙代賣他們購買的收藏品。這跟此前林女士來的時候,接待她的業務經理說法並不一樣。由此看來林老伯就是因為這樣的套路,才花了一百多萬購買收藏品。

一次傾家蕩產的投資

家住北京五環外的王再興(化名),遭遇了一場傾家蕩產的投資。一天他接到一個自稱“燕文堂”公司客服的電話,說公司專門從事收藏品業務,並熱情地向王再興介紹各種錢幣,說如果他買了,過一年半左右,公司會負責拿到拍賣會上拍賣,能幫他大賺一筆。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為了購買紀念錢幣,王再興前後共花掉了280多萬。盲目收藏的他,有些錢幣甚至都不認識。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王再興是一個普通職工,購買收藏品的280多萬,是他從小額貸款公司,以及後來瞞著家人,用唯一一套房子抵押貸款得來的。他之所以這麼大膽,是因為收藏品公司的銷售人員向他承諾,會幫他高價拍賣所購買的收藏品。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王再興用工資艱難地還著兩筆貸款利息,他盼望著能早點把滿屋的收藏品換成鉅額財富。可當他再次來到當時購買收藏品的公司“燕文堂”時,發現這家公司因涉嫌合同詐騙已經被查封了。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想起當時銷售人員答應過拍賣的事情,王再興找出購買收藏品的收據,在收據的底部,他發現了一個聲明:公司對於所有出售的商品,不予回收,不退不換,不向客戶提供任何交易方式。原來這場投資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

公司被查封,身背200多萬貸款。2018年3月12日,王再興賣掉了他居住了22年的房子,還清了所有的貸款 ,離開了這個地方。

高價收藏品的真相

林女士為了弄清楚父親花費上百萬,買的這些收藏品究竟值多少錢,她從網上查詢後發現,當初父親花19.8萬買的10張10美元連體鈔,在網上僅賣2280元;花5.98萬買的3張巴西奧運連體鈔,在網上僅賣12元。

價格差異這麼大,林女士認為“茶康源”公司涉嫌詐騙,向公安機關報了案。目前北京警方已經受理了林女士的報案。

在後續的調查中發現在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此類收藏品公司出售的各種錢幣等收藏品。從一位業主口中得知很多所謂的收藏品公司都是從這個市場購買的大量低價紀念幣,進行包裝後再以高價賣給老年人。

老人花費上百萬購買的收藏品,最後竟讓他死不瞑目

親睦家提醒大家:歲月偷走父母的青春,衰老規律使他們變弱,請提醒身邊老人,謹防此類虛假投資,虛假保健品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