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類、穀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有些素食者全素,即不吃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其餘的根據飲食種類,分為蛋素(不吃肉但吃蛋)、奶素(不吃肉但喝奶)和蛋奶素(只是不吃肉)等。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不少人是為了身體健康的目的而選擇素食,但是卻因為走入一些飲食誤區,出現營養不良,甚至誘發疾病。

誤區一 以生冷食物為主

一些素食者認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營養價值,因而很少吃熟的菜餚,熱衷於涼拌和沙拉。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加熱後細胞壁完整性破壞,吸收率大幅度提高。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例如,維生素K、胡蘿蔔素、番茄紅素都屬於烹調後更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而番茄紅素是抗氧化和預防癌症的重要健康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沙拉醬的脂肪含量高達60%以上,用它進行涼拌,並不比放油脂烹調熱量更低。

此外,生冷食物往往會削弱人體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於一些本來消化不良的人並不適合。例如有些人容易腹脹,容易受冷腹瀉,就不應多吃生冷食物。選擇素食時,可以考慮烹調熟了之後再吃。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誤區二 未控制油和糖鹽攝入量

由於蔬菜的自然風味較為清淡,有些人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鹽和其他調味品來烹調。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葷油才讓人胖,植物油吃多少都沒關係。殊不知,植物油、白糖和動物脂肪一樣,容易讓人高血脂、導致肥胖,甚至誘發脂肪肝。

例如,經常吃加入油脂的酥點和酥餅,經常吃炒飯和炒麵,炒蔬菜的時候加入大量的油脂,調配飲料時加入大量的糖,調味的時候放大量鹽和味精等等。這些都會帶來過多的能量,並增加其中的糖類和鈉鹽。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誤區三 攝入的蔬菜品種單一

對於素食者來說,蔬菜的營養意義更為重要,不僅要擔負供應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重任,還要在鐵、鈣、葉酸、維生素B2等方面有所貢獻,所以,應當儘量選擇富含這些營養素的蔬菜品種,綠葉蔬菜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芥藍、綠菜花、莧菜、菠菜、小油菜、茼蒿菜等。

菇類蔬菜和鮮豆類蔬菜都是補充蛋白質的上佳選擇,如各種蘑菇、毛豆、鮮豌豆等。如果只喜歡吃黃瓜、番茄、冬瓜、苦瓜等少數幾種所謂的"減肥蔬菜",就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誤區四 長期素食更健康

對於大多數吃素的人來講,因為攝食品種受到限制,要做到營養均衡其實很難。針對長期素食人群的營養調查得出的結論都不能令人滿意,他們往往有著比一般人更高的營養性貧血、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和無機元素缺乏的患病率,身體素質和平均壽命也未見佔優。所以,準素食者在付諸行動之前需要惡補專門的營養常識,或者選擇階段性吃素,來規避營養的缺乏。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應該多吃8類食物

素食者要避免吃單一的食物,每天應吃穀類、豆類、薯類、蔬菜、鮮果等幾大類食物,加上適量油脂等調味品。健康吃素需要堅持幾個原則,即食物種類多樣化;多吃新鮮的當季的水果蔬菜;少油、少鹽、少糖等基本飲食原則。

同時,素食者要保證每日充足的蛋白質攝入。除肉類以外,還有很多途徑可以補足一天所需的蛋白質,如豆類(豌豆、扁豆等)、堅果、雞蛋、大豆及豆製品、小麥蛋白(穀類、麵包、米飯、玉米等)、各種乳製品等都是蛋白質很好的來源。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素食者飲食中可多吃這8類食物。

全谷:燕麥、小米、玉米、高粱米、黑米、全麥麵粉等。用它們代替白米飯、白饅頭、白麵條等精製穀物。全谷應該佔每日穀類食物的1/2(全素)或2/5(蛋奶素)。這些粗糧保留了穀粒營養精華,含有更多的鐵、鋅和維生素。

普通豆製品:豆腐、豆漿、豆腐乾、豆腐皮、腐竹等。這些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可以替代肉類蛋白質。全素者每天要吃相當於50—80克黃豆的大豆製品;蛋奶素者每天要吃25—60克。50克黃豆相當於北豆腐(較硬)145克、南豆腐(較嫩)280克、內酯豆腐350克、豆漿730克、豆腐乾110克、腐竹40克等。這些數值意味著,全素者每天至少有兩餐要吃大豆製品。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發酵豆製品:腐乳、豆豉、酸豆漿、豆瓣醬、黃豆醬和醬油等。它們是唯一能提供維生素B12的植物性食物,全素者每天不可缺少,應平均吃5—10克;蛋奶素可以少吃或不吃。一般情況下,這些發酵大豆製品微生物繁殖越多品質越好,維生素B12合成也越多。

雜豆:綠豆、紅豆、扁豆、鷹嘴豆、芸豆、腰豆、眉豆等。它們既能提供鐵、鋅和維生素,也能提供較多的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其每天食用量可以與全穀類合併計算,佔全天主食的1/2。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堅果:核桃、花生、瓜子、南瓜子、開心果、扁桃仁、杏仁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多不飽和脂肪酸、鈣、鐵、鋅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較高。全素者每天食用20—30克(可食部分),大約兩小捧(單手捧);蛋奶素者每天食用15—25克堅果。

菌菇:香菇、木耳、鮮蘑菇、平菇等。它們雖屬於蔬菜,但與多數蔬菜不同的是,它們還含有較多蛋白質,可以為素食者補上營養短板。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海藻類:紫菜、海帶和裙帶菜等。它們與食用菌類似,也能為素食者提供維生素、鐵、鋅、鈣和蛋白質等。海藻還能提供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建議把海藻類與食用菌合併計算,全素食者每天都要食用5—10克(乾重);蛋奶素者可以少一些。

多種植物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這兩種油富含亞麻酸,是素食者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該類脂肪酸對血脂健康和免疫力十分重要,適合涼拌、做餡、煮湯、蒸等烹調方式。

3.五類人不宜全素食

素食養生要避免這些誤區,這五類人要多吃肉

貧血患者和經期女性:貧血大多是缺乏蛋白質和鐵造成的,而這兩種營養素在肉類中都比較多。所以貧血人群必須吃肉,最好是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女性月經期間也應該吃肉。

孕產婦:她們要為自己和寶寶兩個人攝入營養,更應多吃點肉補充營養。

外傷或手術患者:人的機體是由蛋白質組成,外傷和手術患者這類人因為有機體組織的生長和癒合的需求,所以對蛋白質的需求量非常多,而供應蛋白質最好的方法還是吃肉。

兒童和青少年:兒童與青少年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階段,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應該大於分解,所以必須要用充足的肉類來保證蛋白質供應,才能保證發育所需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