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塘寨村:崛起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

广西陆川塘寨村:崛起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

塘寨村,地处陆川县南边的清湖镇,是与广东交界的偏僻山区,曾经是打响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枪的地方。

踏进塘寨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田野上遍地被白色薄膜覆盖着的葡萄园,葡萄园顺着山区的田野蜿蜒无尽头;而葡萄藤沿着架子攀缘生长,一眼望过去,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在一片片绿色的藤条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红色的玛瑙,仿佛置身法国的葡萄庄园。

广西陆川塘寨村:崛起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

这里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和革命遗迹;这里是客家文化浓郁的客家聚居地,有客家人崇文尚学、耕读传家的浓郁风气,有客家人文与农耕自然的和谐美。

广西陆川塘寨村:崛起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

客家人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在塘寨村可以感受这里有很特别的客家文化历史氛围和浓郁的农耕文化。在村委对面的塘寨农庄,就是一个弘扬乡土文化、展示民间技艺的农耕文明体验园区。

广西陆川塘寨村:崛起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

从农庄门前的对联看起,“文明建设原生态,山清水秀农家乐。”把整个塘寨村建设农家乐的意义全部包容在里面。走进农家院子,最吸引眼球的当数“水磨房”,村民说这是村子里的一位能工巧匠根据物理原理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工艺制作的微缩版“水磨房”,打上电闸,水车、水碓、砻盘转动,曾经农村碾米打粉场面就活灵活现展示出来,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客家人的智慧结晶。再环顾院子里的几间房子,分别在门头上写有“瓷器”、“耕具”、“农具”、 “磨房”、 “碓房”等,下面各自配着对联,如“耕具”房,配的是“兄弟同心翻天地,左右通割贪无厌”、“农具”房配的是“犁耙锹巴大禾桉,簸箕秋鞑小割镰”等,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情趣盎然,就连厨房,也配有“农家日常佳肴,乡土时餐风味”、“烹饪土产鸡鸭鹅,巧制农种葱姜蒜”等词句,通俗易懂,一股浓浓的农耕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这些摆满农具和生活用品的房间,看到的各种物品,更是可以读到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客味特浓的民间谚语。看,一双水桶,旁边贴有一句话“双生两姐妹”;一个大铁锅和木勺连放在一起,就叫“大口小子”;一个火笼旁贴着“暖人心”;两个大大的用竹篾编成的书笼,就称呼“满腹经纶”、“藏书万卷”; 标有“高高在上”字样的戴在头上的是“斗笠”;写有“四两拨千斤”字样的是过去用来称物品重量的“木秤”;“镰刀”旁边标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木锯”旁边标有“你拉我扯”……

石磨、木梯、水桶、矮柜、禾篮、猪笼、簸箕、吊篮、筛篮、蓑衣、风车、砻、辘轴、犁、耙、鸡笼、酒瓮、大秤、插子、米缸、咸菜缸、茶米斗等等……一共有200多种,谢永军说,这是今年春节过后,村里决定要搞一个农耕文明的展示馆,全体村干部挨家挨户收集的。

如今的塘寨村正在经历一场以绿色产业为主题的革命,树立绿色产业链的先进理念,加大葡萄、橘红、软枝油茶等绿色生态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把葡萄、橘红和油茶种植作为主导产业,让塘寨村的每一处土地都能产生综合效益,让绿色与经济的发展相得益彰。下一步,塘寨村乘着建设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的东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摈弃传统的耕作观念,突出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生态优先,通过系统谋划、科学规划,促进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激活各种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绿色之美、古色之特、红色之魂”的乡村旅游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