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亮劍》?爲什麼只有張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隊伍?

386旅李雲龍z


張大彪這個人在李雲龍的眼裡那是寶貝疙瘩中的寶貝,李雲龍何其人也,副總指揮彭德懷曾經說過,那是一個楞種,沒他不敢幹的事,由此可見,要是一般點的人,能入李雲龍的法眼嗎?

張大彪在參加八路之前就已經是大刀隊的隊長了,這就意味著,張大彪本人既有耍大刀的本事,另外還有領導才幹,這就為以後能夠拉得起2000人的隊伍打下了鋪墊。

張大彪本人還是非常能幹的,可要說在成千上萬的部隊當中,能幹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少,最令我佩服的就是張大彪的機靈勁,別看著他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其實他心細著呢

記得好幾次,全團所有的指戰員開會定作戰方案時,只有張大彪首先想到了李雲龍的作戰意圖,而且還恰如其分的支持了李雲龍,當然,你要說,在獨立團,李雲龍一個人就說了算,但在大戰將己,如果有個人能英雄所見略同似的贊成,那將是更加提氣,更加給力的一件事。

張大彪最後能夠帶領2000多人的部隊,除了自己能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雲龍對他的栽培,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去不去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有高人指路”,而李雲龍恰巧就是張大彪的高人,貴人。

綜上,張大彪能夠帶領千軍萬馬從深層次來分析也就不奇怪了。








永行一


張大彪作為李雲龍的一員悍將,李雲龍到哪裡都要帶著張大彪,李雲龍升任獨立團團長時把張大彪從原來的新一團要了過來,為何李雲龍如此器重張大彪,因為張大彪這員猛將能力強啊,第一集李雲龍和坂田大隊對峙,李雲龍叫張大彪抓幾個日本兵弄清對方部隊番號,張大彪直接就說出了對方的番號!

可見張大彪的能力,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張大彪很清楚作戰前需要了解敵情,同時張大彪也足夠英勇,在跟隨李雲龍之前張大彪就是大刀隊的隊長,在跟隨了李雲龍之後張大彪展現了在大刀隊的勇猛,每次對戰都是衝在最前面,如此有能力的張大彪能夠招募2000人也不足為奇!

有句話說的好,“強將手下無弱兵”,李雲龍就是那個強將,張大彪跟隨李雲龍多年也肯定學到了李雲龍的很多本領,而獨立團的其他營長都是李雲龍在調到獨立團之後才跟隨的李雲龍,所以在這些營長中,也就張大彪從李雲龍身上學到的本事最多!

那麼,李雲龍都有哪些本事呢?從第一集中我們就可以瞭解李雲龍的很多能耐,先是坂田大隊誇獎李雲龍排兵佈陣很有章法,然後是八路軍首長誇獎李雲龍很會帶兵,原本不行的新一團在李雲龍的管理下那是“嗷嗷叫”,武器裝備都是從敵人手裡繳械的,人員配置都是李雲龍一點一點招募的!

而這些本領張大彪內全部學會,也學到了精髓,所以當李雲龍向下屬佈置擴充任務時,張大彪在短短一段時間內將自己的營擴充到了2000人,這也為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提供了充足的兵力!

總之,張大彪本身就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士兵,同時跟隨李雲龍多年張大彪也學到了李雲龍的很多本領,尤其是在招募士兵這一方面,所以張大彪所在的營可以擴充到2000人!

以上是草根說電影媒體號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關注我啊!


草根說電影


張大彪,是《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雲龍手下的一員悍將。攻打平安縣城前夕,各部隊前來李雲龍處集結,其中,張大彪所帶人馬最多,有三個營,之後更是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成為了李雲龍軍中不可多得的主力。



那麼這時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李雲龍那麼多部下,偏偏張大彪能拉起這樣一支大軍呢?

其實,問題並不難回答,我們不妨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第一集中,李雲龍問了張大彪一個問題——

“去,給我抓個活的問問,對面鬼子哪個部隊的”?



張大彪並沒有面露難色,也沒有遲疑,而是脫口而出敵人的番號與聯隊張的名字。與此相較,坂田卻自始至終不知道對戰自己的是哪一支“支那軍”,張大彪的才幹可見一斑。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僅從此看,張大彪的才能絕不亞於李雲龍,他能從諸多營連長中脫穎而出,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在吃掉孤軍深入的山崎大隊的過程中,張大彪始終衝在第一線,手榴彈伺候完坑道里的殘餘日軍後,張便扛著機關槍率領突擊隊迅速殺入。張能統帥突擊隊打頭陣,本身也反映了其隨機應變能力之突出與作戰意志的堅決,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指戰員所必備的因素。



第三,張大彪總是能準確理解李雲龍的意思,而且不露聲色。這對於一個下屬來說很難得,對於一個不甘於下屬地位的下屬來說,更加難得。黑雲寨的土匪殺害了魏和尚,李雲龍要報仇遭到了周圍人的勸阻,可唯獨張大彪默不作聲,只是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到了作戰時候便拼命向前,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張大彪的人格魅力,也是他不同於其他營連幹部之處。李雲龍復出會跟旅長提調張大彪的要求,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因此、綜上所述,張大彪能拉起2000人的隊伍,完全在情理之中。


寒江閣一道人


首先得帽子多 正所謂雲龍開炮,大彪摔帽,和尚吃肉,丁偉捱揍,雲飛打鳥,乃超賽跑,寶慶溜冰,有勝閱兵,秀芹喊麥,趙剛罵娘,德勝衝鋒,孔捷抽風,伯鈞跑馬,子明攀登,還有終極大招——段鵬兒子撒尿




四川話教授


八路軍東出抗日前線後,通過平型關大捷首挫了日軍銳氣,又接連打了幾個勝仗,而百團大戰更是打得日軍狼狽不堪,大大的消耗了日本鬼子的元氣,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八路軍也在節節勝利中建立和擴大了抗日革命根據地,老百姓也紛紛參軍參戰,兵力和武器裝備也得到了絕大的增強,使原本力量十分薄弱的一支小小的抗日武裝,迅速地變成了一支具有頑強戰鬥力的軍事集團,牢牢地站在華北大片的抗日前線。日本鬼子對八路軍的迅速壯大,既恨又怕,恨不得把其一口吞掉。蔣介石看到了八路軍的迅猛壯大,也是又恨又怕,怕八路軍實力壯大後不能將其剿滅,而最終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暗暗地和日軍談判,企圖讓華北自治,寧願丟掉華北讓給日軍,也要借日軍的手來消滅八路軍。於是國民黨就和日軍達成了暗中協議,國軍按兵不動,讓日軍和八路軍交戰。日軍為了消滅八路軍,調集了大批的軍力,重重的包圍了抗日根據地,企圖圍剿八路軍的主力而一舉殲滅。抗戰形勢已經到了艱鉅的關鍵時刻。

然而英勇善戰的八路軍,沒有被日軍的囂張氣焰所嚇倒。他們在英明的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及軍事路線的正確指導下,決定跟日軍搞持久戰、運動戰和游擊戰。沒有跟實力超過自己幾十倍的日軍搞一城一地的防禦戰,不作無謂的犧牲。於是在一夜之間立即化整為零,除了留下部分軍隊保護八路軍首腦機關突圍上山和日軍兜圈子捉迷藏外,其餘的部隊都分散各方突圍,衝出了日軍的包圍圈,進入了山區和平原,跟當地的老百姓一起打游擊戰。八路軍在突圍中雖然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保存了實力,每個衝出去的戰士都是革命的火種,星星之火只要紮根於人民群眾中,很快就又燎原了。但日軍的損失也是十分巨大,不但沒有殲滅八路軍的主力,連八路軍主力的影子都沒有找到,最後還是損兵折將的退回了據點。

八路軍的化整為零,表面上留給了日軍大片的河山。日軍為了佔領這些地方,不得不分兵把守;為了保護公路及鐵路的運輸線,又不得不在公路和鐵路的沿線構築了大量的碉堡、工事,並紛紛派兵把守,把兵力分散拉成幾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長線;為了防止山上的八路軍及游擊隊下山襲擊,“聰明”的日軍又沿著山區外圍構築了大量的炮樓防線,也必須派遣大量的部隊去把守,也把兵力分散成近千公里的長線。這樣,日軍強大的兵力也就被八路軍逼迫得化整為零了,而且每個碉堡、據點都處在抗日軍民無形的包圍之中,成了甕中之鱉,處處被動挨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