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头条号/极客数学帮,给你更实用的教育资讯,记得持续订阅我们哦!

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

年仅 12 岁的儿子自杀;

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

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居然跳楼;

仅因为不耐烦父母催促起床,

重庆男孩一怒之下就要诀别。

这样的新闻,

已经越来越不新鲜。

让人不禁想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其实应该问,现在的教育怎么了。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现在,

他就还你什么样的未来。

孩子的成长可分成4个关键的阶段,

每个阶段需要家长发挥不同的作用。

想要孩子不走偏,有出息,

家长必须做到后面提及的4点,

因为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首先,请你静下心来,

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

01. 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02. 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03. 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个阶段你需要怎么做?

3岁之前:自己带孩子

0-3岁的孩子,一般称为婴儿期。

他们非常依恋父母的照顾,

对安全感非常敏感。

然而多数家长在这期间

更多注意的是营养和照顾周到。

心理学研究发现,

若婴儿期的孩子,

长期没有得到依恋和安全感的满足,

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

从而产生烦躁、敏感、

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1-3岁的孩子,

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监护人,

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这段期间,孩子需要的是

一个稳定的建立依附关系的人,

而不是培养适应能力。

而这个人最好是妈妈,

其次是爸爸,

其他亲属关系的抚养人的效力会大幅减弱。

而且在成人后,

内心的安全感会相对缺失,

要么对人特别依赖,

要么很难与他人建立信任感。

3-6岁:挖掘孩子兴趣

3-6岁的孩子,被称为学前期。

他们的学习力和好奇心很强,

此刻他们需要掌握一些生活常识,

以便融入到社会中去,

但是因为能力和认知有限,

通常需要家长提供必须的帮助。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糊涂的家长,

喜欢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聪明的家长,

喜欢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去做。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

比如,陪着3-6岁的孩子

做各种益智游戏,锻炼他的反映能力。

或是,带孩子去图书馆,

感受安静的氛围。

或是去博物馆、科技馆,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善于

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从而重点启发和培养。

6-12岁: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这个阶段又称童年期,

是孩子上小学的阶段。

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被动性。

在6-12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仅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执行,

也将为孩子今后的生活井然有序奠定基础,

让孩子受益终生。

以学习为例,在学习习惯上,

应着重培养孩子这些习惯:

  • 以学为先
  • 随处学习
  • 讲究条理
  • 学会阅读
  • 合理安排
  • 善做笔记
  • 作业规范
  • 勤于思考
  • 学习互助
  • 自我调整

在培养过程中,家长应通过

表扬、鼓励或树立榜样的方法等,

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

12-16岁:带孩子长更多见识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这一阶段的孩子,

正处于青春期的飞速发展时期,

他们渴望成熟,却又摆脱不了孩子气。

他们对是非判断有时会有一些偏激,

所以,他们需要长见识来优化自己。

让孩子学习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孩子的成长阅历,

跟生活经验更为重要。

阅历和生活经验是可以从小积累的,

孩子从小见过世面,见多识广,

那么他的理性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就会强。

但不是去的地方多,就是见识多,

真正见识多的孩子,

不一定是去过多少地方,

但他们定是那种能时常把

所见所闻化为己用的孩子。

孩子16岁前,家长做到这4点,将来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想要孩子长见识,

请记得带孩子这样做:

(1)多与孩子分享和总结社会经验

(2)让孩子在实践经历中成长

(3)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4)陪孩子去行万里路

(5)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这些长见识的过程中,

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

激发上进心,确定努力的方向。

带孩子出去增长见识,

开拓他们的视野,

既能激发他们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的决心,

又能安抚他们比较浮躁的心态。

头条号/极客数学帮,给你更好更实用的教育资讯,记得持续订阅我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