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有沒有打算南遷?

林屋公子


土木堡之變後情勢非常危急,明朝的精英武裝力量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北京守備空虛。在這種情況下,人心不穩,確實有那麼些人提出南遷。

比如星相學的愛好者,明朝的翰林徐珵就是一個,他對局勢是一點都不看好,早早的就把家屬秘密送回南方避難,朝廷詢問他防守意見,他竟然直接說“天命已去”,惟有南遷才是正論。

這位徐珵,就是奪門之變裡的徐有貞。



這種動搖軍心的言論使得人心惶惶,一部分估計也是信了他的邪,不過好在當時還是有很多清醒的人。

當時的禮部尚書的反駁是,帝王的陵寢在北京,不可以遷。你有天命,我有祖制。

名臣于謙自然也是竭力反對遷都的,當時于謙是兵部侍郎,他認為如果南遷那就是重複南宋的悲劇,北京是天下根本,豈能拱手讓人,應當召集各地兵馬勤王死守才是正道,如果再有提南遷,直接斬首。



在於謙等人嚴厲的制止下,南遷之事沒有人在提起。

除了外臣以外,一些太監也表明了態度,《國朝獻徵錄》記載太監金英對眾人說,如果有再提遷都的話,陛下殺無赦,當然這肯定也是景泰皇帝的態度。



雖然英宗被俘,但是其母孫太后一樣很有影響力,孫太后當時對死守北京十分猶豫,詢問當時的司禮監太監李永昌的意見,李永昌以南宋靖康之恥為例,勸服了孫太后。

可以說,在當時一部分人肯定犯了投降主義的錯誤,但最終還是主張堅守一方取得勝利。


鳳嫵一


遷都不是你想的那容易啊,阻力太大,

歷史上的幾次遷都都是王朝滅亡的遷都,比如西周鎬京遷都洛陽,西周滅亡,西漢滅亡遷都洛陽,唐朝本身是兩京制,北宋滅亡遷都,明朝朱棣遷都,他這個也算滅亡了,只是他是朱姓,改個國號就算改朝換代了,後面也是兩京制,

所以,總結下,王朝中途遷都的,只有夏朝、商朝,要扯這兩個就扯淡了,因為他們遷都傳統說法是都城被淹了,太遙遠,無從考證。

為什麼說中途無法遷都呢?

遷都這個是龐大的工程,不說重新修建皇宮、都城所需的耗費(明朝不需要),龐大的人員遷徙,

這麼說吧,明朝如果遷都,大臣的財產怎麼辦?帶不帶走?怎麼帶?田地、宅子怎麼辦?賣?有人接手?貶值問題?會不會暴露財富?留下來的人就算沒人管了,這種阻力就讓你無法遷都。

還有,朱棣為什麼遷都燕京?不是什麼“天子守國門”,這是扯淡,純粹就是軍事重心和經濟重心的問題,中央政府所在地跟軍事威脅所在地太遠,給不給武將權力?給了就會擁兵自重,甚至造反,不給打仗又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