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德戰爭前,蘇軍能將兵力全部部署在史達林防線上,戰局是否會大爲好轉?

最涼的涼


按照問題所述即蘇軍主力佈置於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放棄了整個西部地區。如此大的軍事部署變動必然會改變整個蘇德戰局。



首先單就前期的軍事角度而言,蘇軍主力部隊如此靠後的佈置,最大的益處就是避免了初期蘇軍的巨大損失。實際中由於蘇軍主力整體靠前部署(三分之二的部隊佈置於西線地區),導致在德軍的突襲下,大量的部隊遭到德軍的圍殲,到達莫斯科前德軍已經俘虜了整整300萬的蘇軍。所以蘇軍假使按照問題所述部署,完全可以避免前期這種慘重的損失,保存下來蘇軍的主力。

同時蘇德兩軍的決定性會戰將會在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進行,由於西部地區蘇軍幾乎沒有留下太多的兵力,預計德軍的推進將會比實際中更加快速(節省了突破蘇軍防線和進行兩翼合圍的時間,直接直線挺進),最多1個月的時間德軍就可以推進到蘇軍的主力設防的防線一線。在這裡決戰將會對蘇德雙方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德軍在推進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後,其實際兵力不會受多大損失,但也不會再有所增加;但其補給線則增加了許多,而且這種快速的推進使其工兵和鐵道兵部隊根本來不及修築足夠的鐵路,其部隊的補給將不可避免惡化。反過來看蘇軍,蘇軍的補給線則大大的縮短,尤其是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是重工業城市,其補給可以說是非常有利。再來看蘇軍的實力,在德軍越過蘇聯國境線時蘇軍必然會展開大規模的動員計劃,以組建更多的部隊投入戰鬥。實際中從1941年6月22日到11月份這不到5個月的時間,蘇軍便已經新組建了近400個師的兵力,按照假定的德軍一個月的推進時間,蘇軍預計可以新組建至少100個師的兵力,加上原先的303 個師,蘇軍總計可達403個師,兵力將不少於650萬人。


也就是說在這裡進行決戰,德軍無疑是出於極大的劣勢的,無論在兵力上還是在戰術上,蘇軍在這裡的兵力兵器密度將大大增加,使得德軍的突破難度也大大增加;而且德軍很難在如此深的距離上做之前那種側翼包圍殲滅的戰術,因為蘇軍兵力太龐大了,而且還會不停的增加,德軍的側翼威脅將明顯放大。在這裡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消耗戰,而一旦成為消耗戰則德軍必敗無疑!

其實我個人傾向於另外一種可能,當時德軍最高統帥部在發動對蘇作戰前,就深刻的明白在蘇聯最大的敵人不是蘇聯軍隊,而是那廣闊縱深所造成的漫長的德軍補給線。所以在一開始德軍的所有計劃都是圍繞著以期殲滅蘇軍於第聶伯河以西,不再過於深入。而實際情況是德軍雖然挺進到了第聶伯河一線,但是並沒有殲滅掉蘇軍西部軍隊的主力,可是也不可否認的是德軍已經使蘇軍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所以德軍認為蘇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於是繼續向東挺進。


而按照問題所述那樣,則意味著德軍一直挺進到第聶伯河一線後別說重創蘇軍,就連一個像樣的合圍戰都打不成,因為根本就沒有蘇軍主力在西部部署。即德軍的戰略企圖是完全落空了,這將極大的影響到德軍的下一步戰略部署,蘇軍主力完好無損,甚至更加強大,而德軍的“閃電戰”完全落空,無論如何德軍最高統帥部不會愚蠢到在補給線遠遠長於對手的情況下與之展開決戰!

所以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德軍將止步於第聶伯河一線,佔據這一地利而實施戰略防禦,不再深入蘇聯內陸。並且這也是德軍一開始的戰略目標,一開始德軍就沒想佔領整個蘇聯,只不過希望通過擊敗蘇聯的武裝力量從而迫使其同德國和談,割讓出第聶伯河以西的領土給德國,從而讓德國擁有足夠的戰略防禦縱深,尤其是對羅馬尼亞油田的保護!


小小狼王


即便蘇聯紅軍在戰前將與德國交界的各大軍區的兵力全部後撤至1939年的舊國境線上,並以舊國境線上現有的鋼筋混凝土機槍永備火力點為基礎,組織構築一條配以少量反坦克炮為依託的堅固野戰防禦工事體系(西方國家稱之為斯大林防線,而俄國人蘇聯官方從未使用過此稱呼),戰局也不會大為好轉。

這是因為即便是舊國境線上的那些築壘地域的完工狀況也是十分堪憂的,而且很多設施處於半完工或未完工的狀態。以莫吉廖夫—揚波爾築壘地域為例:根據1939年1月16日,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博格丹·扎哈羅維奇·科布洛夫的報告書所示,該築壘地域內共擁有297座火力設施(279座掩體和18座火炮半側防暗堡),但該築壘地域內的火力設施的所用材料在檢查時已處於不良狀態。在第2扇形防禦帶中的三處分別被命名為“岩石”、“游擊隊員”和“泥”的半側防火力暗堡沒有通風設施。而火炮半側防暗堡“斯大林”、“葉若夫”、“季米特洛夫”雖然有通風裝置,但風扇功率只有五千平方米/小時。許多掩體存在射界受到地形影響的問題。此外,他還發現一些嚴重缺陷,諸如半側防火炮的狀態、人員編制、訓練水平等。關於該築壘地域的這些嚴重缺陷曾一再告知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二級集團軍級指揮員鐵木辛哥同志,但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時任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的博格丹·扎哈羅維奇·科布洛夫

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築壘地域中的永備火力點雖然很多,但多為機槍火力點,缺乏反坦克炮,對於納粹德國實施“閃電戰”的裝甲部隊的打擊如同“騷癢”。何況這些築壘地域的背面是不設防的,德軍裝甲部隊又十分善於包抄迂迴戰術,繞到這些築壘地域的後方實施攻擊,則守軍的抵抗將迅速土崩瓦解,這個在戰初的基輔防禦戰役中被實實在在的證明了。


如果您喜歡肥鵝的回答,請千萬不要吝嗇您的點贊,通通砸過來就是了。


彼得堡的肥天鵝


首先要搞清楚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國軍隊就在蘇聯佈防斯大林防線之前佔領了很多防線沿線堡壘,導致這一防線基本喪失了戰略防禦功能。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談到斯大林防線說:“舊國境線上築壘地域永備發射點和土木發射點內武器做好戰鬥準備的時間搞錯了。總參謀部的訓令要求這些武器於戰爭開始後10天內做好戰鬥準備。而實際上許多築壘地域早在這個期限之前就已被敵人佔領。”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斯大林防線從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黑海沿岸。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集團軍突然向毫無防備的蘇聯紅軍發動猛烈攻擊,其中一路的作戰目標就是當時的白俄羅斯明斯克。由於決策失誤,堅不可摧的斯大林防線短短几天就被德軍炮火摧毀,此後德軍鐵甲一馬平川長驅直入。6月28日,德軍就佔領明斯克。 戰爭初期的失利主要原因還是蘇聯在戰略判斷上出現了失誤,沒有預料到德國會在沒有結束與英國的戰爭就向東進攻蘇聯,以致德軍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出臺半年後,蘇聯渾然不覺,還於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斯大林彙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而且蘇聯此時也因為正在準備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而沒有料到德軍即將進攻蘇聯。據俄羅斯學者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俄語版於2001年出版,中文翻譯版於2005年出版)一書中所描述,斯大林有一個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該計劃還比巴巴羅薩計劃更早策劃,只是由於蘇聯的戰爭準備還沒有達到進攻的要求而被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先行一步。可見蘇聯對德國的進攻計劃是完全沒有防備的。 假如蘇軍能將兵力全部部署在斯大林防線上,也不一定能抵禦德軍進攻,資料顯示戰爭開蘇軍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而德軍是蓄謀已久,虎狼之師,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就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蘇聯西部城市、海空軍基地、通訊設施,在德軍航空兵襲擊之下嚴重受損,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於癱瘓,德軍在戰爭的第一天就前進了50至60公里。蘇聯國防委員會在戰況不明的情況下,於當晚發佈不切實際的命令,要求邊境軍區實施猛烈反擊,消滅入侵之敵,這種盲目的指揮使前線戰況更加惡化。而且德軍進攻路線是以“閃電戰”從三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和基輔等,即使斯大林防線的兵力再多,南北1200公里長,德軍也很容易攔腰截斷。但是多少來看,即使不能扭轉戰爭初期的戰局,也會比毫無準備強。



陳定定教授


這個想法真是腦洞大開哈。在西部只部署少量的兵力是要放棄廣袤的西部國土嗎?當時蘇聯主要的工業資源就在西部,那麼多工廠可以不設防嗎?德軍入侵蘇聯初期,蘇聯雖然傷亡損失巨大喪失了西部的主力重兵集團,可是德軍損失消耗同樣巨大,更重要的是,蘇聯爭到了時間,把大量機器設備向東轉移,同時加緊部署完成了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的陣地防線,德軍打過來的時候銳氣至少下降了一半,陷入了反覆拉鋸爭奪陣地的消耗戰,德國的資源消耗根本熬不過蘇聯,漸漸處於劣勢了


立志成蟲


從二戰的實際情況看,任何堅固的防線、再多的防禦兵力都不可能長時間阻擋一支佔優勢地位的攻勢部隊。何況在東線,戰線可能長達四千公里以上的“斯大林防線”,如果蘇軍真以此防線為依託,並在此集結主力,個人認為蘇軍最後結局好不到哪裡,只不過把原來邊境附近的一個個被圍殲的包圍圈換到“斯大林防線”的後方而已,甚至造成局勢更加險惡。

先不談防線本身的大量缺陷, 從現實看,這麼長的防線不可能處處建得堅不可摧,德軍只要在防線的多個點達成突破,大的圍殲戰的發生是自然而然的。雖蘇軍有資源在防線上總體集結數倍於德軍的兵力優勢(這樣的集結是德軍所樂意看到的),但這種兵力優勢註定不可靠,作用有限的。蘇軍當時如沒能看清楚裝甲機動戰的威力與實質;如沒有能正確認識到雙方軍隊在戰術運用、武器裝備、通訊控制、兵將素質上的極大差距;如還死抱一戰陣地戰的思維,還自以為是,簡單地以數量、地形等來判斷強弱或攻守的話,更大的慘敗是在所難免的。

如真發生在“斯大林防線”上對決的話,那蘇德戰爭一戰定乾坤就很可能發生。


探測衛星A


不會,因為德軍是分北方、中路、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向蘇聯發動進攻的,兵力全都部署到斯大林格勒防線德國的北路和中路裝甲集群會直接拿下列寧格勒和莫斯科,進而突入烏拉爾山脈一線,從而切斷蘇聯斯大林格勒地區無西伯利亞大後方的聯繫,這樣一來斯大林格勒地區就失去了兵員和物資補給,集結再多的兵力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蘇聯只會敗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