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格局,每隔100年都会出现重大的转向。十九世纪还是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到了二十世纪就是美国的黄金岁月。那么二十一世纪会属于谁呢?有些人猜测90年代末成立的欧盟,有些人认为美国将持续制霸全球,有些人看好日本的二次崛起。也就是在2001年,一个叫做吉姆.奥尼尔的高盛经济学家,在一篇名叫“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而也就在这一篇报告之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粉墨登场,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全家经济的主角。

过去100年新兴市场从边缘经济体逐渐成为主角

新兴市场国家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过去200年的全球经济基本上被英语系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统治着。他们拥有最好的科技,最强大的军队,最硬的货币定价权,最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最发达的思想。很久以来,新兴市场国家都被作为一种资源被掠夺的来源。比如中国清朝时期的圆明园文物,非洲的黄金和象牙,南美的矿石等等。但是二十一世纪注定属于新兴市场。2000年以来,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总量和增量的比重大幅上升。今天新兴市场占到了全球经济新增部分的60%以上,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也达到了50%。可以说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实现了分庭抗礼。事实上这种分庭抗礼是过去100多年出来没有出现的。在全球百年经济史中,发达国家一直是全球经济产量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和欧洲轮流“坐庄”全球经济。新兴市场一直出于边缘经济体的角色。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兴市场的占比开始大幅崛起。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那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导致新兴市场开始突然崛起呢?那个阶段最伟大的一件事是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劳动力的释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城镇化的40年。中国从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7年的58.5%,城镇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1.7亿增长到了2017年的8亿人口以上。

2000年的上海,这时候整个城市还只有2条地铁,陆家嘴到处都在建设高楼,走在马路上随时要用手帕捂住鼻子,以防工地的灰尘吸入口腔。许多一线城市正在经历着新老交替,在现代和落后中前进,许多二线城市刚刚有了第一条地铁,第一个超级大商场。而许多三线城市还刚刚开始盖新楼。伴随着之后中国进入WTO,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也实现了一次飞跃,带动了整个新兴市场的增长。2000年全球基础建设投资有60%来自发达经济体,到了今天这个数字有70%来自新兴市场。今天全球超过50%的铜需求来自中国。今天对比2000年,新兴市场无论是上游资源品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美元储备,经济增长比例,债务比例以及股票市场市值比例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量部分,今天有62%来自新兴市场,而2000年是26%。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三国杀”

进入千禧年后,全球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后,正好迎来一次全球化分配的红利。从改革开放20年沉淀下来的劳动力红利、劳动效率红利、物流设施、低端制造业能力等因素飞速发展,让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同时依托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众多,却又如此有效率的国家。这些人既是消费者,又是廉价劳动力。而2000年之后又遇到了美国家庭消费的加杠杆周期,美国人的消费泡沫也帮助中国大幅推动GDP增长。更强劲的出口,带来了更多的产能扩张需求,又推动了国内大量基础建设和原材料周期。整个周期,互相反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下图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贡献,从2000年的7%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9%增长到今天的30%;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值占比,也从2000年的1%增长到今天的7%。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全球经济地位的比重,并不是一个没有输家的游戏。有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有人市场份额缩减。发达国家中,最大的输家是欧洲。体制的僵化,人口老龄化,过度开放的移民政策,制造业的空心化等等。导致欧洲在2000年之后的全球分配中,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我们看到2000年欧洲占全球经济增长25%,今天这个比重只有13%。基础建设投资占比从18%下降到了8%,外汇占比从19%下降到了7%。股票市值占比从17%下降到了10%。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我们再看看美国。相比欧洲,美国依然保持了很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其在金融行业的定价权,货币体系的铸币权,让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拉大了和欧洲以及日本的差距。然后,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更加快速的增长,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的“相对市场份额”依然出现下滑。比如原油消化从31%下降到26%,增长占比从30%下降到了20%,出口占比从19%下降到了13%。不过股票市值占比反而从49%上市到了51%,这也是美国竞争力最强大的地方。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中国正在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把全球经济体分为两大群体,一个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体,里面包含了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加拿大等。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里面包含了中国、印度、拉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过去100多年来,全球发达国家经济体第一次感知到了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威胁”,特别是中国崛起后对于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的改变。

这里面将牵涉到大量的政治博弈。比如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群体性利益一致和个体性的利益一致。新兴市场国家中,虽然中国是龙头,但大部分国家更希望通过和美国的亲密关系,发展自己的经济。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过去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美国。

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了一轮新的全球贸易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在缩小,在全球贸易的市场份额也开始下降。伴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消费美国的商品。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包括苹果、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在内的消费品公司中,北美市场以外最大消费地。

2000年以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出现了加速,居民杠杆率开始不断提高,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中产阶级红利和工程师红利等迅速接上。我们把时间拉长,才真正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中国在全球经济总体量的占比,从1980年的2.4%,增长到了今天的17.9%。1990年之后,几乎以每年占比翻倍的速度在增长。

1980年以来,美国经济的占比从27%下滑到了21.3%。虽然依然是全球经济第一大国,但是和中国目前的17.9%相比已经差距不大。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过去40年能和美国保持如此小的差距。

比如日本在其最鼎盛的1990年,经济占比也只有12.2%,远远低于美国当初的26.8%。欧洲,作为一个群体一度和美国很接近,但这个群体今天占全球经济比重也只有16.4%,还不如中国一个国家。

1980年以来,新兴市场内部的高增长也是来自中国以及其周边的亚洲国家。比如印度在全球经济的占比从1980年的2.4%增长到了今天的5.7%,印度尼西亚从0.8%上升到了2.2%。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叫做剔除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国家(EM Asia ex-China)。同期,拉美经济占比从80年代的8.3%下降到了7.8%,俄罗斯从4%下降到了2.9%。东欧从7.8%下降到了6.4%。下图是一个全景图:

百年回望:大国博弈、国力重构以及中国的野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