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還原桂林史前文化脈絡

近日,塔山腳搶救性考古遺址發掘工作進入尾聲,在本次為期一個月的考古挖掘工作中,考古小組發現的百餘件重要考古標本,對於研究桂林史前時期的文化脈絡有著重要意義。

塔山腳遺址位於灕江東岸,當下,考古人員正在近兩米的遺址坑內小心翼翼的懸掛地層線,地層分界被標註得非常清晰。8月3日,由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主持,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機構的多方參與下,塔山腳搶救性考古遺址發掘正式啟動。工作人員開了十個探方,共收集到百餘件重要考古標本,包括有陶片、石斧、牙齒、獸骨等等。考古專家初步判斷,其中大部分遺物距今約有4000年的歷史。

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 副館長 韋軍:“通過發掘可以把我們桂林新石器時代的一序列越來越清晰,這次發掘我們出現了一些刻畫紋的,一些神紋,大致地能夠知道這一撥人與相思江跟灕江交匯的父子巖的那撥文化有可能是非常地接近。”

此次搶救性考古遺址的發掘,對於梳理人類從洞穴居住到走出洞穴,過渡到沿江而居的繁衍生息路線,還原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風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考古專家將對發掘出來的遺物進行多學科的研究和分析論證,整理出該遺址的文化內涵。

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 副院長 賀戰武:“從這裡我們延續著來看的話,小東江的兩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到我們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是延續的。”

(桂林臺 秦冬發 唐文昌 實習生 蔣國倩)

塔山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还原桂林史前文化脉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