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見到這本書是在兩年前,翻開這本書則是在前不久。如茶一般,雖苦澀,卻歷久彌新。

偷竊、救贖、成長,

三個詞語貫穿始終。

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忠誠

為你,我能做任何事

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

因為,我們以前那樣愛過

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

久久在腦中迴盪。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讀完這本書,心靈有種被洗滌後虛空的感覺,情節雖不復雜,卻直擊靈魂深處。其實,我們都是,或者曾經是哈桑、阿米爾那樣的追風箏的人。只是我們從未發現,只知道,它----心中的風箏,會準確無誤的落在它設計好的角落。張開懷抱,風箏,就會空中劃過,來到這裡,圓滿我們的喜悅,實現我們的悸動。

如果你問我,從哪一時刻開始,對這本書深深著迷,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就是父親關於“偷竊是唯一的罪行”那段,我願意複述給你聽:

罪行只有一種,只有一種。那就是盜竊,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你明白嗎?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你偷走公平的權利。你懂嗎?

按照父親對於罪行的定義,我簡化為,剝奪他人幸福的行為即是罪行。那麼,阿米拉顯然是有罪了。他撒謊,他掩蓋哈桑受傷的真實原因,來隱藏自己的懦弱;他謊稱哈桑有事要忙,以獨佔父親的愛;他甚至嫁禍哈桑偷竊,最終,他偷走了哈桑的誠實,阿里的家,父親的兄弟。然而,他最大的罪行是:對總是為自己挺身而出,但未能為其挺身而出的哈桑,產生的愧疚感,一直沒有勇氣承擔,一直迴避,這深深的負罪感偷走了哈桑的兄弟,也偷走了阿米拉的兄弟,還有他內心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是,他不再認為是自己完全的好人了,否則又需要什麼重新成為好人的路呢?)

仔細想想,我們也有過明知有錯但又死不承認的時候。在朋友面前撒謊,在戀人面前倔強。而當你,終於失去一個重要的東西,或者一個重要的人,可能才會明白,你所謂的尊嚴並不是真正的尊嚴,你所謂的逃避也不能真正的逃避。

書中對於一個渴望救贖的人是這樣寫的:

也許在某個地方,有某個人,因為某件事,決定剝奪我為人父的權利,以報復我曾經的作為。也許這是我的報應,也許這樣是罪有應得。

阿米爾背叛了哈桑,其父親背叛了哈桑的父親。面對自己愧疚的人,阿米爾的父親選擇用自己的財富與慷慨回饋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所謂“當惡性導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贖”。但,幼時的阿米爾選擇了逃避。好在多年後拉辛汗的一個電話給了阿米爾一個救贖的機會,直面內心。

踏上救贖之旅

勇敢面對內心

獲得自我救贖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追風箏的人》為我們尋找到心靈安定的力量:那就是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不僅僅是悔恨,不僅僅是內疚和自責,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勇敢原諒!原諒那些過錯和陰暗,那些傷害,同時也原諒我們自己。 也許,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追風箏的人吧。那在半空中飄飛不定的風箏,或許就象徵著那遲遲不肯落地,無法讓我們安心的愧疚。我們每個人都在它的下面追逐,奔跑。無論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幸運的人或許可以找到風箏的落點,不幸的人或許要勞其終身,怎麼追也追不到……《追風箏的人》給了我們暗示:只要相信它會終有落下的那一天,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終有一天,風箏會被追到,並且平靜安穩地停落在我們的掌心。

希望我們都能追到自己的風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