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宏:學習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四個步驟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程志宏,別署一鈁、長風,號蟄堂,山西嵐縣人。畢業於中國美院書法篆刻專業,首都師範大學藝術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青少年書法》特約編輯,中國書協考級中心高級註冊教師,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書法院特聘書法家。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宋拓本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導讀: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被視為楷書學習的經典範本之一,為書學者提供了更具書寫性的碑帖範本。那針對這本經典字帖,臨摹以及運用所學範本進行創作要注意些什麼呢?

書法家程志宏老師認為在《雁塔聖教序》的學習中,可以先了解各家對這一字帖範本的學習方法,對“學”與“變”做一梳理,然後將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摹、臨、擬、變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臨摹學習淺談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文 | 程志宏

書法發展至唐代,各體趨於完備。隨著唐王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國力強盛,文化藝術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在以唐太宗為首的統治階層強力推動下,將“以書取士”的傳統推到了極致,開設了弘文館、崇文館等書學機構,網羅並培養了大量的書家以及書學人才。這些舉措使得楷書的法度逐漸完善成熟,隨之也出現了大量被後世奉為經典的作品,褚遂良及其作品《雁塔聖教序》的出現便是這一時期的高峰之一。

《雁塔聖教序》刻有二塊碑石,分別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二石皆為褚遂良楷書,唐時中書省置玉冊官著名刻工萬文韶刻字。原石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分別立於塔門東、西兩側,碑石帶龕。《雁塔聖教序》的兩塊碑石行文形制較平常所見碑刻奇特之處是:

西側為唐太宗李世民所撰《聖教序》碑,書寫行文從右向左,21行,行42字,共821字;


東側為唐高宗李治撰文《聖教序記》碑,書寫行文從左向右,20行,行40字,共642字。

兩碑行文相向及對稱形制極為罕見。《雁塔聖教序》為隸書題額,褚遂良所署官職為中書令,書寫時間為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雁塔聖教序記》為篆書題額,所署官職為尚書右僕射,書寫時間為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二月戊寅朔十日丁亥。

兩石雖為一人所書,但因刻工的精妙細緻程度,可看出前後風格略有差異,在臨摹和學習時不可不察。清人劉熙載在其《藝概》中說:“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我們從新出土的顏真卿書《郭虛己墓誌》《王琳墓誌》和徐浩書《陳尚仙墓誌》等資料相映證,中唐諸家書風莫不受其影響,可以說

褚遂良將楷書的法度與意趣相結合,真正的開創了唐楷之風。《雁塔聖教序》在初唐楷書中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同時也使得其成為學習唐人楷書最經典的範本之一。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從左至右分別為:顏真卿書《郭虛己墓誌》《王琳墓誌》、徐浩書《陳尚仙墓誌》

說到楷書的學習,就不得不談怎樣臨摹和運用所學範本進行創作的問題。臨摹在書法學習中,是每位書者都要掌握的一種學習方式。臨摹一詞從字面意義上講,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學習古人字帖的方式。

“臨”指對著古人範本進行學習,而“摹”則是將透明的不滲化的紙張蒙在範本上摹寫。然而,自書法成為藝術,書家成為偶像,作品變成範本,臨摹便因學習者個性的不同、習慣的差異、條件的限制而使得對其性質、作用方式各執一辭,莫衷一是。從漢代趙壹在《非草書》中,眾文士為學習草書爭相模仿張芝草書的記載,應該是最轟轟烈烈的臨摹運動了。可惜當時的臨摹方式、心得及作品史上無傳,不然總結出來便是書史中最早有關臨摹的書論和實證了。對於臨摹的描述和定性,古人書論中最言簡意賅的應當是孫過庭《書譜》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這一句了。竊以為這一句正道出了在“臨”和“摹”時要注意的兩點,即不管“臨”與“摹”,對於範本首先要“盡精微”地去體察揣摩,只有察之精,才能在實際操作中擬之似。

“臨摹”一詞,我們平常提到時,總認為是對照字帖書寫的一個過程,而在內心中卻很少把它真正地分開去體會和實踐。大多是對著字帖認真觀察,進行努力準確地臨寫,採用摹寫方法的學書者卻不多。在總結古人學習方法時我們會看到,他們會非常明確地將“臨”與“摹”區分開來並且綜合運用,從而提高對範本的學習效率。

宋人岳珂曾說:“臨摹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攘桷,雖具準確,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之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犬浮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岳珂既擅書畫又精鑑賞,對“臨”與“摹”能得出這樣的論調絕非無的之矢,想來在“臨”與“摹”中也自有一番甘苦非他人所知,才得感慨如斯吧。再將姜夔所言:“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與岳珂觀點相對照,可見“臨”與“摹”對書法學習各得其益,須相互糅融,方能窺得前賢法帖之妙。經過實踐將“臨”與“摹”交互運用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雖然運用之間不能盡現於手底,但堅持久了自然能將範本法帖特徵及精神準確地傳達。

在《雁塔聖教序》的學習中,可以先了解各家對這一字帖範本的學習方法,對“學”與“變”做一梳理,然後將自己的學習方式按照摹、臨、擬、變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

唐人張懷瓘在《書斷》中所言:“若瑤臺青瑣,窗映春林,美人嬋娟,不勝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準確地道出了褚遂良書法婉轉遒媚、富於變化的特徵。因此在臨摹學習時,要能從觀察中逐漸體會到筆法精妙處不獨在於提按、使轉、翻折,須更多體會其婉轉優雅的筆勢流走,這正是造就褚書“如美人嬋娟,不勝羅綺”般的結字方式和“晴雲掛空”般的章法。再從梁巘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中體會褚書在書寫中指腕揮運的輕鬆和自然。

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複印放大之後的雙鉤影摹,或是對帖揣摩臨寫,便會發現在對著黑底白字的拓本時,我們在視覺中接受的效果和實際字帖中用筆提按的輕重、點畫線條的曲直、部首結字位置的排疊,“摹”與“臨”之間所得結果相差極大,兩者只有相互對比學習,才能逐漸體會到古人評價“褚公書看似疏瘦,實則腴潤,看似古淡,實則風華,盤鬱頓挫,運筆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紙,而字外功,筆意之間,不可窮其端倪。”的妙處。而在這套字帖中,將原石照片加入對比,能讓我們更加直觀地體會褚書的揮運之妙,同時也可以修正對於刻本認識的模糊和不足。

通過臨摹,體會用筆中點畫的起承轉合,筆勢的婉轉屈曲、牽絲映帶,進而熟記範本法帖中的字形、章法,體會其疏淡灑落的氣息。在學習過程中,可通過部首和結字類型的不同,將帖中字形分類熟記,直至能夠背默書寫,將帖中優美駢句試著寫成形式完整的作品,開始由臨摹逐漸轉換為“模擬創作”。集句、集聯到集文,可先選擇字帖裡原字較多的作品來集。隨著書寫內容的擴展,便可以一部分從《雁塔聖教序》中集字,另外一部分從褚遂良其他帖中來集,再以《雁塔聖教序》書寫風格相統一之後,就可以完成集字創作。進而再到將字帖中沒有的字,通過帖中已有偏旁、部首或相近結構組合完成“半集字創作”,這就促成了從臨摹到創作的遞變。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宋拓本局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我們學習書法,臨摹古人留傳下來的範本法帖,是為了更深入的瞭解和體驗古人的精深技法和書寫經驗,使書學者在藝術創作中少走彎路。從自發的臨摹,到自覺、自由地創作,再達到愉悅性情,這便是在書法的學習和運用中,實現了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創造。通過大量的摹寫、對臨、集字創作,熟記字形,掌握法帖中的用筆特徵、結字方式、以及章法風格,並能夠熟練運用於創作中,臨摹便達到了其目的。

臨摹作為基本功,可以說是貫穿書家的一生。王鐸曾說“一日臨書,一日應索請。以此相間,終生不易。”所以,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否則創作就如同無源之水一般,或是“四不像”般的拼湊,或是臆造般的隨意書寫。因此,我們無論是初學,還是漸入佳境,或學有所成,都不能輕視臨摹的作用。但臨摹絕不能成為簡單的抄寫或是依葫蘆畫瓢。

學習初期,要忠實於原帖的臨摹,盡力和原帖書寫一致。但隨著一位書家技巧的豐富、風格的成熟,以及審美上的變化,在臨摹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變異”,這種“變異”須是水到渠成地通過疊加、剔除、精簡不斷錘鍊而來的,絕不能作為臨摹而不能逼肖原帖,就成為所謂“意臨”的藉口。古人在印刷條件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苦學能做到與原帖“如燈取影”不失毫髮般的近似,也能在取法經典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而不失其精神,這都是在具備深厚積澱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於右任,除了研究魏碑和墓誌書法,他對唐代墓誌和褚遂良書法也極為用心,試看其臨摹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作品,利用豐富的用筆表達,不失原帖神韻,並且能夠將經典運用在日常書寫創作中,這在他所書《楊松軒墓表》中可窺一斑。我們從於右任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雖然用筆和結字特點加入了作者精熟魏碑之後的特徵,但其中靜穆清朗的韻致全出自於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從左至右分為于右任臨《雁塔聖教序》《楊松軒墓表》

對於臨摹精熟並得原帖精髓者,沙孟海先生的幾件作品能給我們深刻啟示。他極為推崇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故而用功亦深,從中所得更巨,從其褚書面貌的創作作品中,可窺其從臨摹到創作化而用之的過程。下圖三幅對聯可分別看作是沙孟海對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學、用、化的轉換。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從上文可見,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將書寫技巧完美展現的前提下,發揮“筆勢”與“筆意”的運用,使得中晚唐楷書逐漸不再斤斤計較於點畫楷則。《雁塔聖教序》被視為楷書學習的經典範本之一,為書學者提供了更具書寫性的碑帖範本,這也是褚體異於初唐其餘諸家的特點所在,無愧於劉熙載“褚河南為唐之廣大教化主”的評價。

程志宏: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四个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