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爲何物?(全文解讀)

《摸魚兒·雁丘詞》

(原文對照解讀)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1205年,元好問到幷州(今太原)參加高考,路上遇到捕獲大雁的人,那人說:今日捕獲了一隻雁,我殺了它,脫網的雁一直悲哀鳴著不離去,最後竟然從空中直接撞向大地自殺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我因此買下了這兩隻大雁,將它們葬在汾水的上游,累積了一些石頭作標識,提名號為雁丘。當時,同行的考生寫了眾多的詩賦,我也寫有一篇《雁丘詞》。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問世間,感情是什麼東西?怎就令人生死相許?

(解讀:大雁的投於地而死,深深地震撼了作者,引發了作者問蒼天、問大地、問這人世間,究竟“情為何物”?可謂是:真情至極處,生死不渝。)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看那天南地北雙飛的雁,兩雙老翅一起經歷了多少冷暖歲月?

(解讀:真情是如何產生的呢?生於雙宿雙飛的生活,生於同甘共苦的歲月,生於比翼齊眉的日子。)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相聚越是快樂,離別就更是痛苦!這中間有多少痴情男女?

(解讀:大雁殉情而死,是因在生之時無限的快樂,是因你的離去讓我再也無法面對今後的人生,這種真情不單單生於鍾情的大雁,也存於世間的痴情男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雁兒啊!你應該還有悲憤之語:那渺茫萬里的雲間行,那千山的風雪路,行單影只的我還能和誰一起飛去呢?

(解讀:大雁啊!你徘徊在天空,悲鳴於九天,久久不忍離去,只是為你心愛的人作最後的哀悼!千山萬水,無力再前行,就和你一同歸去吧!)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橫在汾水前的路,簫鼓喧天已不再,只留下無盡寂寞和荒涼的漠漠平林和冷冷的霜霧。

(解讀:在這汾水一帶,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漢武帝曾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如今,久經戰亂,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也暗示著大雁在真情無處傾訴之時,原來眼中的幸福和快樂,在瞬間已經是無盡的淒涼!)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招魂》中的楚地又拿什麼來悲嘆呢?一樣的是山魂野鬼在風雨裡、幽暗中啼哭。

(解讀:《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意思為雷聲滾滾啊細雨綿綿,猿鳴啾啾啊夜色沉沉。風聲颯颯啊落木蕭蕭,思慕公子啊獨自悲傷。大雁的殉情,超出了人間的悲思,這不是用簡單的寂寞和悲嘆可比擬的,這是一往情深的執著,更是既不能同生就甘願共死的真情震撼。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天也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上天也妒嫉啊,誰又能相信這種生死相許的真情呢?(我決不能讓這對殉情的大雁)和一般的黃鶯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解讀:為何要葬雁呢?這難以令人置信的殉情大雁,太不同尋常,無怨無悔的真情,更勝於人世間無數。)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大雁的真情)應流芳千古,留待文人騷客為之謳歌,為之痛飲,為之拜祭。(解讀:葬雁的目的,就是讓這動人故事,流芳千古,讓這真情長留於人世間。)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摸魚兒·雁丘詞》

原文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全文解讀)

元好問:(1190年—1257年 ),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十一歲的時候師從翰林侍讀學士路擇,十四歲師從陵川的晉卿學。十六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就寫出了《摸魚兒·雁丘詞》,三十二歲時及第。

元好問在宋金時期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有小說《續夷堅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詩鼓吹》10卷。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杜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 元好問在野史亭最大的成果是,終於收集、整理、編輯成了《壬辰雜編》,共100多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