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陸沉1至2公分,泰國曼谷四成土地10餘年後恐淹沒海中

【東博社綜合報道】據《聯合早報》9月3日消息,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帶來更多異常天氣模式,如更強大的旋風、極端強降雨、乾旱和洪災,造成海平面不斷上升,只比海平面高1.5公尺的泰國首都曼谷,可能有近四成面積會在10多年後被海水淹沒。

每年陸沉1至2公分,泰國曼谷四成土地10餘年後恐淹沒海中

泰國曼谷市內的運河與一條6.4公里的防洪地下隧道連接,一旦發生洪災,可將雨水疏散至湄公河。(法新社)

異常天氣模式為世界多個低窪國家拉響了警報,專家預計,建在沼澤上的曼谷將會是世界上受災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東南亞其他兩大城市——印尼雅加達和馬尼拉也榜上有名。

泰國週二(4日)起將召開一項氣候變化籌備會議,為今年年底在波蘭舉行的氣候峰會作準備,以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包括減排及為最易受災國提供援助奠定基礎。

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由於極端強降雨和天氣模式的變化,曼谷“近40%”可能最早在2030年就被海水淹沒。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布阿甘斯里說,曼谷目前“每年陸沉一至二公分,在不久的將來也存在大規模洪災的風險”,而由於毗鄰的泰國灣海水每年上升四毫米,比全球平均還要多,曼谷“其實已基本上處於海平面以下”。

2011年的季風季節氣候導致泰國發生洪災,當時曼谷多達五分之一面積被洪水淹沒,好在當局臨時建造堤壩,商業區才免遭沒頂之災。然而,泰國其他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這場泰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最終造成500多人死亡。這場洪災是曼谷在氣候變化下,將面對水災頻繁的先兆。

城市發展缺乏規劃加劇陸沉問題

專家表示,沒有規劃的城市發展和海岸線遭侵蝕,將使曼谷及其1000多萬人口深陷危機。曼谷多年來瘋狂地發展,如今摩天樓四處聳立,然而這些大樓的重量卻讓曼谷土地更往下沉。

曼谷朱拉隆功大學氣候專家蘇帕孔指出,過去穿越曼谷的多條運河,如今已被錯綜複雜的道路網絡所取代,這加劇了曼谷陸沉的問題,畢竟這些運河也扮演著自然排水系統的角色。

另外,養蝦場和其他水產養殖發展有時取代了防止風暴潮的紅樹林,這也對靠近曼谷的海岸線造成了嚴重侵蝕,這意味著曼谷將更易受南部海域的洪水和北部的季風洪水侵襲。

趕建2600公里運河網疏通

曼谷水利及排汙署署長納隆承認,曼谷的“弱點”源於其小型隧道和社區的高度發展。他說:“以前可作為儲水庫的東西,現在已不復存在。我們現有的系統承受力有限,我們必須擴大這些系統。”

為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曼谷市政府正在趕造一個長達2600公里的市政運河網絡,這個運河網絡將設有泵站和八個防洪地下隧道,一旦發生洪災,可將雨水疏散至湄公河。

朱拉隆功大學也在2017年於曼谷市中心建造一個佔地11英畝的公園,該公園專門設計用於排放滔滔雨水,並將雨水重新定向,以確保周邊社區不會被洪水淹沒。

不過布阿甘斯里卻認為,這些臨時解決方案是不足夠的。他說:“我們需要的是套明確的土地管理政策。可惜曼谷的高地價卻使得發展以經濟利益掛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