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之聲推出【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系列,以當年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當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講述當年難忘的經歷、梳理親身所見的歷史事件,串起中國反法西斯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點擊下方音頻 聽《抗戰記憶》

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原紅軍總司令朱德作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率領部隊開赴山西。一個多月後,日軍精銳部隊——板垣第五師團南下,直逼太原,作為太原城軍事上最後一道防線,忻口之戰一觸即發。八路軍、國民黨中央軍和閻錫山晉綏軍,三支裝備、面貌、打法各異的隊伍在忻口歷史性的走到了一起。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坐落在山西忻州忻口村的忻口戰役紀念碑,碑下埋著抗日英烈的累累忠骨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示意圖

當年只有11歲的趙峰,躲在寧武山上,親眼目睹了這場近在眼前的戰鬥:

趙峰:戰場上是最慘烈的,敵人白天打到我們陣地上,我們晚上國共兩軍再殺進去,把我們的陣地再奪回來,把日寇消滅了兩萬多人。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抗戰中國軍首個為國捐軀的軍長郝夢齡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郝夢齡軍長的前線指揮部

國民黨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在忻口前線的動員會上說,“我若先退,你們不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並在紙上寫下“站在哪裡,死在哪裡”。

1937年10月16號,雙方爭奪最為激烈的南懷化高地,一天之內竟發生了十三次易手,戰鬥異常慘烈。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為國捐軀的國軍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為國捐軀的國軍旅長鄭庭珍

忻口戰役研究專家、忻州市政協原委員胡全福:

胡全福:有一個團,上去800人,下來只有300人,轉瞬之間,攻守者同歸於盡。

就在這一天的南懷化高地爭奪戰中,郝夢齡軍長以身殉國。他本可以不去前線,但他說:“瓦罐不離井口碎,大將難免陣前亡。”就在前往第5旅前沿陣地途中不幸中彈犧牲,成為抗日戰場上犧牲的第一位軍長。與此同時,八路軍在敵後積極出擊,打擊日軍的運輸線。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八路軍120師師長賀龍(右一)在雁門關前線部署戰鬥。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媒體對120師雁門關伏擊戰的報道。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

雁門關伏擊戰中被擊毀的日軍汽車。

八路軍晉綏部隊老兵趙峰迴憶:

趙峰:我們八路軍主要打敵人的後方,在雁門關打敵人的汽車,火燒陽明堡飛機場。

忻口戰役作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共赴國難、團結抗戰的一個典範戰例,劉伯承元帥將此總結為四個字:“扼咽拊背”。

胡全福:扼咽就是國民黨軍隊從正面扼住敵人的咽喉,拊背,就是共產黨軍隊深入敵後,從背上敲擊他。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在夜襲陽明堡機場戰鬥中犧牲的八路軍129師營長趙崇德。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當年的陽明堡機場如今成了玉米地,滿眼綠色。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日軍在忻口受阻後,繞襲娘子關。這是娘子關的全貌。

難忘中國之聲—抗戰記憶忻口戰役娘子關城牆上留下當年日時留下的無數彈洞軍進攻。

忻口戰役從10月11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經無數次大小戰鬥,中國軍隊以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 2萬餘人,創下華北戰場殲敵的最新紀錄。會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大量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有力阻擊了日軍下一步的南進計劃。

難忘中國之聲工作室

記者:李謙、嶽旭輝、常玉春、石琳、董傑、杜維剛、黃英

播講:林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