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首先声明,校招对于企业来说,招的是最没有能力但可能会有潜力的人

,很多高质量单位根本没有校招(比如某些顶级投行、券商)。

所以不要想,校招进入过后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管理人员。

校招进去的大部分同学,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互联网民工,公司发展的好坏与你关系很小,你发展的好坏也与公司关系不大。第一家公司给你更多的是一种平台,就像你的本科学校一样。

那我们如何来量化,最值得加入-这一标准呢?

不妨将名校应届生的就业选项作为同龄人的“期望选项”。

毕竟,这些名校应届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选择的公司,可能代表了同龄人中的“最值得加入”的公司。当然,不同地区可能有区位差异,选择也略有差异,因此也稍微划分了一下地域。

下面按照华北、华东、华中、西南4个地域划分,每个地域选取当地最知名的双子星,以此衡量“最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

(注:华南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没有公布就业单位,西南地区四川大学、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没有公布就业单位)


华北地区双子星(清华、北大)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华东地区双子星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西南地区

(未公布具体数据,柱状图仅作排名,与实际人数无关)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华中地区

(未公布具体数据,柱状图仅作排名,与实际人数无关)

深度|2018,名校毕业生都去哪些公司了?


最后总结:

1,华为可能是最愿意进行校招的公司了,也是同学们比较踊跃参与的公司了。

(薪资高,但毕竟40岁就退休嘛)

2,大多数名校同学可能并没有将互联网公司作为第一优选项,互联网公司可能也并没有那么重视校招。

3,名校同学少数参与较多的几个互联网公司,依然以BAT为主,所以能去BAT,就去BAT吧!

(有同学如果想要这些就业报告,可以私信我,我打包一起发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