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多縣「生態+」五種模式 構築「綠色扶貧」新格局

稱多縣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探索出以突出“綠色扶貧”為主軸,畜牧、旅遊、資源保護、村集體經濟和項目扶貧等五位一體的融合式扶貧新格局,為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開好頭、起好步。

生態+畜牧經濟,推動轉型升級興產業。以“糧改飼、飼補畜,農支牧,牧饋農”為總體思路,因縣情施策,探索總結出了“三整合四解放” 的畜牧業發展新路子。三整合,即整合草場,實施四季輪牧、促進牲畜生長,實現生態環境解放;整合勞動力,適度集中經營與分工勞作相結合,解放勞動力;整合牲畜,實施畜群結構調整,合理配種,解放生產力。實施“三整合四解放”以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即步入正軌,建章立制、成立經營小組、推舉能人管理,走股份合作制、聯戶制、代牧制、租賃制和多種類型集於一身的混合模式。整合落實各類資金,購置牲畜良種近萬頭,種植芫根、燕麥、青乾草等14000畝飼草料,鞏固提升了32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在條件成熟的牧業區建立20戶為單位的93個畜群組,整合草場37萬畝,通過產業鏈生成和發展要素的主動鏈接,促進貧困農牧民持續增收。2017年底各類牲畜存欄28.94萬頭只,出欄率、商品率分別達到22%和25%,為近年來最高。推廣普及農業機械化耕作,鼓勵農牧民群眾開墾撂荒地,擴大飼草種植規模,提高畜牧業產出效率。2017年開墾撂荒地0.94萬畝,完成農作物種植面積2.5萬畝,糧食和蔬菜產量分別達到3900噸和2200噸。為了從根本解決農牧民因災致貧、返貧的難題,與人保財險青海省分公司攜手,簽訂藏系羊犛牛保險合作協議,全縣牧業區的24.03萬頭(只)牲畜入保,保額達2464.7694萬元。對2016-2017產業到戶項目,也購置了牲畜保險,從根源防止“因災返貧”,提高牧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促進農牧民增收,助推我縣精準扶貧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生態+文化旅遊,帶動村美民富促發展。充分發揮生態文化旅遊業在聚集人氣、提升形象、拉動消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深度挖掘“嘎朵覺吾”、古藏村、古巖畫、元朝帝師八思巴講經臺、“三江源”紀念碑、羌塘大草原等生態文化資源,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包裝特色旅遊資源,以傳統節慶活動為契機,利用第三方媒介,擴大生態文化品牌影響力,提高藏區特色文化知曉率,促進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2017年舉辦的“中國民族傳統村落三江源(拉司通)峰會”和“稱多縣第六屆三江源嘎覺吾文化旅遊節·第三屆雪域(犛牛)生態旅遊文化節暨第二屆嘉塘馬術文化節”,共接待遊客2.69萬餘人次,帶動旅遊創收1348 萬元。依託獨具稱多特色的“武士舞”“白龍卓舞”“巴吾巴姆”“稱多伊”以及寺院的宗教舞等歌舞文化,因地制宜遴選確定項目村。在尕朵鄉吾雲達村,歇武鎮直門達村,拉布鄉郭吾村,稱文鎮下莊村、白龍村和尕朵鄉科瑪村實施總投資1824萬元的旅遊扶貧項目。實現生態文化旅遊帶動村美民富。

生態+資源保護,助推生態保護促脫貧。牢固樹立“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理念。為解決生態資源管理粗放的問題,選聘3270個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草原管護員、護林員、環衛工人等崗位,家門口實現就業,年人均享受20000元崗位補助;年均落實草原生態獎補資金7898萬元,全縣43620戶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了“生態福利”。以“突出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綠色發展”為目標,深入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七項措施。2017年,全縣共栽植青楊、雲杉為主的苗木237501株,新增人工造林面積90公頃。重點實施投資5600萬元的黑土灘和鼠害治理工程,完成三江源二期8000公頃溼地保護工程。實施城鎮義務植樹和綠化工程,結合通天河沿岸古村落建設要求,爭取實施歇武鎮、尕朵鄉、拉布鄉為主的新農村村莊綠化項目。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行的原則,依法打擊砂石料偷採、濫挖及項目建設選料場不規範的行為,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群眾收益的共贏目標。

生態+集體經濟,實現合作共贏增收益。堅持黨管一切工作的原則,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村集體經濟“破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分析研判,共摸排一類村29個,二類村22個,三類村6個。結合縣情,制定了《稱多縣村集體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太陽能生態環保資源,總投資1150萬元,在貧困村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項目,項目建設點在曲麻萊縣;在非貧困村實施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每村投資40萬元,共計1360萬元。確保集體經濟帶動個體效益,集體利益轉化個體分紅。同時,在2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安排100萬元扶貧互助資金,併成立縣鄉村互助資金工作領導小組及23個貧困村互助協會,確保了互助資金規範管理和使用。2017年,首次開展放貸工作,當年入會人數達4769戶,其中貧困戶2583戶,借貸率達到包括入會費在內的總資金的98.22%。實施扶貧生態產業園建設項目:以犛牛酸奶加工、犛牛肉熟食生產、巴顏喀拉犛牛乳業養殖、牛毛帳篷加工為抓手,投資1500萬元,輻射帶動珍秦鎮、稱文鎮和清水河鎮的所有貧困戶。

生態+項目扶貧,聚焦民生福祉保“兩高”。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切入點。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項目:投資4232.8萬元,在全縣範圍內1924套危舊房進行改造;投資32540萬元,在扎朵鎮和清水河鎮修建了1627套搬遷房,對舊庒廓地進行生態恢復,退耕還林還草,減輕生態壓力,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建設資源能源消耗低、與環境相協調的交通體系,推進生態扶貧交通建設:投資7201.81萬元,成功實施16條精準扶貧道路項目,建設總里程353.066公里,解決了貧困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以突出生態水利為目標,實施水利項目建設:投資1346.22萬元,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740戶3587人和1.4萬餘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4400萬元,建設縣城舊城改造和生態轉移試點項目,鋪通了扎西路西段至汙水處理廠油路。實施產業到戶項目:投入7742萬元,重點發展生態養殖項目、開設商鋪、青稞加工、購置農機具等項目,項目受益戶3353戶、12096人,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以項目保駕、生態護航達到牧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1、凡本網註明“來源:玉樹黨建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玉樹黨建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玉樹黨建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未註明“來源:玉樹黨建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來源,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