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私人基金小助手:临界Hashgard

吴哥不是资深投资者,也没有接触过金融领域的大咖,但是吴哥自己喜欢研究钻研,并且跨越多个领域尝试过投资,对于投资资产配置资金流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传统领域投资方式多样并且成熟,各种记账APP等等也设计的很全面实用,吴哥自己经常使用的有贝多多、钱包管家等资金管理软件,可以多账本记录基金、股票、信用卡、P2P、贷款等资产,这些项目吴哥也多有涉猎。

今天要分享的项目临界就是关于基金的。基金一般收益率比较低,并且操作不透明,吴哥投入比例较小,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再一次温习一下基金方面的知识,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基金管理路径一次性梳理完毕。

Hashgard 是一个分布式的可信资产管理协议,也是新一代数字金融行业的高性能公有链。

Hashgard 将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解决数字金融领域的痛点,保护投资者的资产与权益,最终实现分布式的普惠金融。

我们从传统中心化基金管理开始说起。

中心化基金管理

传统资管业务中,投资者把资金交由基金管理者进行管理,基金管理者获得报酬。

优点:富有经验的专业基金经理管理,资产运作效率较高。

缺点:资产的运作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并损害投资者的权益。

吴哥自己投资的也有少量的基金定投,虽然比较省心,定期自己扣款,省心倒是省心,不过费用也是高,买入汇率1.35%,管理费1.5%每年,托管费0.25%每年,本身基金收益率能达到10+%就不容易了,再扣去这些管理费用,赶上通货膨胀就不错了。最主要的是,有的基金选不好,基金经理不全力负责,就为了吃投资者的手续费,而这些现象,投资者却无法考察。

THE DAO

2016年4,以太坊上出现了一个智能合约众筹应用—THE DAO,THE DAO进行了去中心化资产管理的探索。 THE DAO设计了监护者、白名单、提案、投票、DAO分叉、资金转出等机制,以实现众筹投资的去中心化决策,并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站在现在的角度,我可以看出THE DAO的三大设计缺陷

区块链私人基金小助手:临界Hashgard

缺陷1、THE DAO采用全体投票作为决策机制,缺少专业的基金管理, 决策效率低下且不够专业。

缺陷2、THE DAO的智能合约托管了用户的资金,结构上资金的使用与托管未分离, 容易受到攻击。

缺陷3、THE DAO智能合约的算法设计并不合理,倾向于投赞成票的用户,压制反对票。

TheDAO是人类尝试完全自治组织的一次艰难试验,因在技术上存在缺陷,理念上和现行的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等体系不能完全匹配,最终以失败告终。

TheDAO也给了我们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例如智能合约漏洞的处理,代码自治和人类监管之间的平衡等等。作为人类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想,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精神并没有终结,TheDAO项目的失败或许是明天DAO成功之母。事件的每一步演变,都蕴含了无数的技术看点,从中也一定收获良多。

HASHGARD

Hashgard充分吸取THE DAO的“资产自治”思想,并对其进行改进。 将结合中心化和半中心化的思想,从监管、法律等角度出发,构建出一个更好的数字资产管理生态。

HASHGARD的核心理念

• 进阶版的DAO式自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具有跨时空、跨主体、匿名性等特征,传统监管难度大、成本高,现阶段引入区块链最核心的自治理念能真正助力行业自律,推动规范化发展。

• 分布式的普惠金融:Hashgard 体系可以赋能分布式的数字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全球的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参与,真正实现分布式的普惠金融。

• 代码级合约自律:Hashgard 体系包含一系列为资产管理定制的智能合约组合。基金管理人、托管机构、第三方组织等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后,其行为就通过智能合约受到相应的约束。

• 操作级数据上链&隐私保护:Hashgard 中的操作级数据上链将不可篡改、拥有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基金管理人或者其他募资方,一方面其关键的经营数据将通过私钥加密后存储,只向被授权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其投资者披露投资决策、风险管控、账户管理、财务管理等操作级数据的方式来证明业绩的真实与可信。

HASHGARD开发路线图

区块链私人基金小助手:临界Hashgard

参考资料:临界白皮书、TheDAO相关资料。

区块链私人基金小助手:临界Hashga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