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36年的时光,他把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奉献给了敬爱的岗位;36年的岁月,他以严谨敬业的态度感动了无数教师、同仁;36年的韶华,他用一份朴实的真情服务了无数学生。他不是名师,也没有战斗在教学岗位的第一线,但他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后勤工作者,为学校的发展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平度市第一中学的“炊事班班长”——王培敬老师。

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王老师今年已经69岁,直到退休之前,在平度一中的后勤岗位工作了整整36年。在来到平度一中之前,王培敬老师曾在部队上做过两年多的炮兵和一年多的炊事班班长,并在部队中入党,既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也是一位有信仰、有力量的共产党员。经过四年的磨炼,王老师身上带有一股军人特有的坚韧品质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带到了平度一中的工作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照顾好学生,为学校的后勤工作做保障,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爽朗的笑容和朴实感人的话语,让记者在采访伊始就对这位“老班长”肃然起敬。

在部队里是炊事班长,来到平度一中后,王老师也成为了学校里“炊事班”的“老班长”,食堂中各个工作环节、员工的培训与管理,基本都由王老师来负责。平度一中寄宿的学生很多,一日三餐都要在学校里解决,因此食堂工作人员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才会结束,但是对于王老师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要更长。因为他对安全和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食堂,首先检查门窗有没有被动过的痕迹,然后再对菜品的准备情况进行核对,一旦发现可疑现象马上展开调查,不放过任何疑点。菜品的加工过程更是全程把控,甚至就连有专人负责的农药检测环节,他也会参与把关,绝不让学生们食用任何有问题的菜品。每天晚上走之前,王老师还要反复检查水、电、气等设备,确认无误后才会下班。

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靠着这种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王老师一干就是36年。36年里,他不知有多少个除夕夜因为工作安排在学校中度过,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但他总是坦然接受,从无怨言;因为长期辛劳,王老师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伤病,但他秉承着部队中“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从不轻易休假。

更让记者感动的是,王老师早在2010年就已退休,但从退休到现在的8个年头里,王老师每年高考前两天都会回到平度一中去指导食堂的工作,直到中考结束后再回来。去年中高考期间,王老师照例回到了学校,却不慎摔伤了腿,膝盖肿得如馒头般大小,但王老师咬着牙坚持留在那里,实在站不住了,就敷着冰袋躺在沙发上指挥大伙儿,以身作则给员工以激励,鼓舞干劲。一直坚持到中考结束后,王老师才去医院拍片检查。“孩子们不容易啊,拼搏了十几年,就是为了这几天,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们在饮食上出现任何问题。只要我还干得动,每年我都会回去,让孩子们吃上营养丰富的饭菜,好好考试,考上理想的大学!”王老师坚定地对记者说。

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去年夏天,平度一中在南村建设新校区时,为了给新校区的后勤建设工作把关,王老师本着自愿奉献的态度来到南村校区无偿参与支援建设,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在那里,天气非常炎热,住宿环境十分简陋,宿舍里甚至连窗户、蚊帐都没有,每天晚上只能任凭蚊虫的叮咬。长期的劳作,也让王老师双腿肿胀得十分厉害,用手摁下去便会有一个深深的窝,许久都不能恢复。很多去探望他的朋友与同事看到后都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家人也极力劝说他回去,但王老师一直坚守工作岗位,直到南村新校的后勤工作彻底步入正轨为止。

工作上兢兢业业、不分分内分外,而在管理上,王老师也非常有方法,是员工们心中严慈相济的“大家长”。“员工们在工作上出现错误,虽然我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但其实我更看重的,是对员工们平日里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关怀,使大家在这个集体中感到温暖,这才是提升大家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的好方法。”虽然在工作上要求严格,但是在生活上王老师却对大家关怀备至,哪位员工身体不适或者家里有事,王老师总会亲自去探望,积极地帮助员工渡过难关。“王老师把我们每个员工都当做他的儿女一样来看待,严格中有宽容,威厉中有慈祥。”一位员工这样说道。

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后勤工作者,但是我在平度一中学到了很多,无论是业务还是精神力量。”谈到对学校的感情,王老师说道:“校领导对于学生的餐饮问题非常重视,经常带领我们后勤部的‘班长’们去其他学校学习健康、科学的烹调技术和饮食搭配,近的有青岛市内的学校,远的有上海的知名学校。而且,学校里老师们勤奋敬业的态度,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有很多老师早晨六点就来到了学校,晚上十点多才下班回家,周末和节假日也经常在学校中度过,他们真的是把全身心都扑在了教学上。在学校这种勤奋向上的大环境下,我更应该努力把工作做好,为老师和学生们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吃得放心、舒心。”工作近四十年,王老师已经把一中当做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对一中有无限的归属感,就连他的儿子,如今也是平度一中一位非常优秀的物理教师。

退休多年仍无私回校奉献,他把学校当做第二个家

在校园里,每当老师们和王老师碰面,都会非常亲切地喊一声:“王师傅好!”,当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时,有很多都会专程看望一下这位敬爱的“老班长”。王老师默默无闻地在平度一中后勤岗位上奉献了36年,收获了领导、老师和学生们一致的认可与尊敬,这也是对“伟大”的另一种诠释。记者不禁感慨,在平度一中这座校园里,就连一位普通的后勤人员,都能以近乎臻至的态度对待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到几近完美,这不仅来自于自身的勤奋,更来自于一中文化、一中精神的熏陶。在一中的沃土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职员工都会找到最好的自己,都能释放最大的热量,温暖他人、成就自我!

主编:焦建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