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怎麼樣?

青城百姓事兒


說到內蒙古的馬鈴薯產業,我們首先會想到武川縣的馬鈴薯,和具有“中國馬鈴薯之都”的烏蘭察布。

每一個內蒙古人都吃過武川的馬鈴薯,也就是土豆。作為武川縣的特產,這裡的土豆不僅好吃還遠銷國內外,是標誌性產品,其品牌更是馳名。武川的馬鈴薯發展一直相對穩定,馬鈴薯加工類產業鏈也做得有聲有色。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做為內蒙古當地人的日常吃的土豆居然是寧夏的土豆,而大多數武川土豆都遠銷國外或國內大城市。可以說這既是好事也有弊端。

早在2009年,烏蘭察布就被中國食品協會授予“中國馬鈴薯之都”稱號。作為國家重要的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牧業的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這一產業不僅讓曾貧瘠的烏蘭察布的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也讓烏蘭察布從此有了名聲遐邇的聲譽。發展資源優勢和地域優勢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不斷髮展的大市場需求。所以,不斷開發馬鈴薯的深加工產品項目以及相關產業鏈勢在必行。此外,政策的扶持,科研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外在條件。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關於馬鈴薯的小食品加工很受歡迎。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改變,人們不僅更注重健康消費,而且還注重食品的顏值。而土豆小食品便迎合了這種消費理念,也讓土豆價值得以提升。

讓小土豆發展成為大產業,也是馬鈴薯產業鏈中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新華融媒新消費


內蒙古是全國馬鈴薯種植“千萬畝俱樂部”成員之一,“中國薯都”烏蘭察布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400萬畝以上,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在全國地區級穩居第一位。因此,在馬鈴薯種植業上,內蒙古遙遙領先於全國。

下面,薯界從種植模式、種薯產業、澱粉加工、深加工幾個方面梳理一下內蒙古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

1.種植模式

圖:噴灌圈灌溉的馬鈴薯田)

現在,內蒙古9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以機械化、農場化種植模式為主,基本都採用滴灌和噴灌等灌溉模式,讓水、肥得以充分利用。從西部區的鄂爾多斯、包頭、呼市、烏蘭察布、錫盟、赤峰、通遼到東北的呼倫貝爾,形成了一條由西向東北延展的馬鈴薯種植帶。

2.種薯產業

:微型薯)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赤峰等地,氣候冷涼、土質疏鬆、光照充足,非常適宜馬鈴薯種薯的擴繁,因此,全國知名種薯公司格瑞得集團、華頌種業、凌志薯業、民豐種業等公司都在該地區繁育種薯,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3.澱粉加工

圖:馬鈴薯澱粉加工車間)

馬鈴薯澱粉加工被稱為是馬鈴薯產業的“兜底加工”,因為馬鈴薯的殘次品都會被加工為澱粉。內蒙古是商品薯、種薯生產大區,大量的小薯和有機械傷的殘次薯都要被送往澱粉企業進行加工。

現在,中國澱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澱粉專委會會長單位、全國馬鈴薯澱粉業龍頭企業華歐澱粉公司就在內蒙古。此外,內蒙古還有三聯、蒙森薯業等一批澱粉加工核心企業。

4.深加工產業

圖:馬鈴薯汁生產線)

薯條、薯片、全粉以及馬鈴薯主食化產品生產被稱為馬鈴薯深加工業。目前,這些加工業在內蒙古各地建有加工廠。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還有一家“馬鈴薯汁”口服液生產企業——蒙健力源公司,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家馬鈴薯口服液生產企業,對馬鈴薯的深加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天下薯事,盡在薯界風雲!

您的關注、點贊和留言都是對薯界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深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