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非遺:記夏氏風車第五代傳承人夏海全的風車情!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微風一起,五顏六色的風車順風而轉,兒時拿著風車滿街跑的日子就在這樣的斑斕色彩中再次鮮活起來。而製作這些精美風車的人,正是今年已經67歲的夏海全,據夏海全介紹,在他爺爺的爺爺夏富揚時,一家人便以“竹、木、毛、泥、油、布、紙”七技製作民間玩意謀生。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作為夏氏風車的第五代傳承人,夏海全從小就跟著爺爺學習“刷羅漢”等傳統手工技藝,“小時候就覺得花花綠綠的風車好看又好耍”,可長大之後,夏海全才真正明白這些技藝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玩具,更是一種傳統藝術的傳承力量,一種責任和使命。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其實夏家祖輩傳下來的不僅是風車,代代傳下的還有“竹、木、毛、泥、油、布、紙”七技:竹能做成龍頭、獅子頭的內框;木能做成各種刀槍劍戟等玩具;毛可以做成雞毛毽子或雞毛撣子;泥則能雕成小泥人;油就是豬小腸,加工後可做成唱戲用的臉譜;布可以做布娃娃等民間布藝品;紙可以做的花樣最多,而最常做的就是夏家人擅長的風車。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這些年,很多老藝人都不做風車了,很多人都難以見到這樣的紙風車。”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紙風車已經變成兒時的回憶。

雖然,現在夏氏風車銷售良好,而在這之前,夏氏風車也曾經歷過自己的低谷期。夏海全回憶,九十年代前後,由於娛樂方式的增多,一度導致紙風車等類似的工藝品受到巨大沖擊,其消費人群銳減。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靠這些手藝糊家養口的老藝人們紛紛選擇改行,很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學習這門技藝,技藝傳承鏈條一度斷裂,導致該門手藝一度瀕臨消失。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越是沒有人做,我就越要堅持。”面對紙風車傳承受阻的困難局面,夏海全開始對自己的風車進行了改良升級。染色是風車製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僅要有好看的配色,還要拿捏好分寸。一條紙帶上有3色,最多的是4個顏色,不同的顏色在拼接處又自然地暈染開來。“以前上色,我們是用酒來上色,後來我們改為用水來上色,這樣做出來的顏色不僅不容易掉色,而且色澤更自然鮮亮。”

遂宁非遗:记夏氏风车第五代传承人夏海全的风车情!

除此之外,在風車支架上,他還用鐵絲替代了傳統的竹絲,避免了竹絲容易被風吹折腰的弊端。風車也從傳統的一輪改為兩輪、四輪再到六輪等,造型有葫蘆型、米老鼠型以及別具風格的螺旋圖案,“我們既要繼承傳統,也要顛覆傳統。採用螺旋狀的圖案會因為螺紋方向的不同而讓風車轉動的時候出現錯覺,更具立體感。”夏海全介紹。

同時,2010年,夏海全在朋友的推薦下,帶著以夏氏風車為主的“七技”成功通過了遂寧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