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小名士2》再演「飛花令」,文化綜藝「好玩」很重要

2017年,兩位小才女用三分鐘時間說出49句帶“月”詩句的“飛花令”視頻曾引發了網友熱議,兩人你來我往的激烈對戰也激發了不少網友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如今,又有一段五分鐘的“飛花令”視頻再次掀起了一波文化熱潮。

近日,在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第二季的節目中,“最強飛花令”現身為文化類綜藝節目尋求破題之路找到了一個新方向。

《國學小名士2》再演“飛花令”,文化綜藝“好玩”很重要

寓教於樂,國學也能生動有趣

與第一季節目相比,《國學小名士》第二季在內容上做了不少改進,本季節目題型上更側重於考察選手們對國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在目前已經播出的節目中,有選手現場對對子,也有選手登臺唱黃梅戲,此外,“網紅”教授+孔子第79代嫡長孫的聯合考察模式也自帶看點。

在本季節目中,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受邀擔任出題官,但在節目播出後,觀眾們發現三位評委酈波、胡阿祥、江逐浪組成“阿波浪”組合不但知識儲備驚人,講課也是風趣十足,比“孔子後人”更加搶鏡。

《國學小名士2》再演“飛花令”,文化綜藝“好玩”很重要

例如,在首期節目中,酈波教授就意外爆料蘇軾其實是李白的迷弟。原來,徐凝曾經不服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並以一首《廬山瀑布》進行反駁,真性情的蘇東坡知道後替“偶像”擺不平,憤然寫了一首《戲徐凝瀑布詩》,其中那句“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情緒飽滿。

在節目播出後,有觀眾表示:“蘇軾也是性情中人”“蘇軾不就是一個典型的追星族嗎?”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國學不但乏味,而且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但在酈波老師的解讀之下,國學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幾千年前的名士形象也變得鮮活且平易近人。

《國學小名士2》再演“飛花令”,文化綜藝“好玩”很重要



就目前播出的幾期內容來看,新一季的《國學小名士》教授們表現亮眼,但讓觀眾看得激情澎湃的還是眾多的小名士們,此次,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齊聚,其中不少是剛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的準學霸。此外,在第一季節目中以3分鐘對出49組帶月詩詞火爆網絡的“飛花令少女”賀莉然,此次也再度加盟第二季,在首期節目中,賀莉然以一敵百對出上百句帶花詩詞不但再次刷爆了網絡熱搜,還引發了新一波的國學熱。

《國學小名士2》再演“飛花令”,文化綜藝“好玩”很重要

文化綜藝扎堆,等機遇不如求創新

熱鬧的暑期檔已經過去,隨著開學季的到來,文化類綜藝也相繼開播,其中既有新節目,也有綜N代。除了《國學小名士》率先開播之外,高人氣綜藝《見字如面》第二季以及同樣聚焦國學的《少年國學派》第二季也展開了新一季的錄製。近幾年,文化類綜藝迎來井噴式發展,但是,除了《朗讀者》等少數節目憑藉“清流”姿態做成爆款之外,有趣、有深度、廣為流傳的文化類節目並不多,觀眾看到的更多的是文化類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上的重複。綜藝節目成“爆款”需要機遇,踏實做出好看的內容才是重點。

根據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來看,一檔節目想要在同一類型節目中脫穎而出,深耕節目內容和堅持創新是必由之路。但事實上,在近幾年的文化類節目中,叫好不叫座的節目也並不在少數,文化類節目憑藉自身的文化價值飽受讚揚,一檔文化類節目的誕生總能引來各方的點贊,但是,知識比拼千篇一律、節目內容高冷枯燥難以被觀眾接受也是這一類型綜藝節目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節目高口碑與低收視率形成鮮明對比是不爭的事實。

與目前在播或者即將播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相比,《國學小名士》第二季節目最值得點贊之處在於,節目用“飛花令”“做對子”的方式傳播國學內容,這種類似於成語接龍的文化遊戲模式讓國學更容易讓人接受,並且能激發觀眾自發學習國學的熱情。不論是文化類綜藝節目還是其它類型的綜藝節目,五花八門的宣傳並不是成功的保障,勇於創新,做好內容才是搶奪收視率法寶。

播出時間:2018年8月8日起

每週三晚21:25在山東衛視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