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据考古发现,青花瓷始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执壶的前腹部有用钴蓝画成的三朵梅花图画,口部绘牵牛花。颜色鲜艳,绘画手法适意,有少量晕染,有传统文人适意水墨的韵味。

唐青花一般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现今国内发现的宋青花非常稀少,宋青花质量差,胎质一般,使用的国产青花钴料,烧成瓷器后青花发灰,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纹饰上,宋青花瓷图案纹饰多为牡丹、菊花、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的更加复杂。器形上,宋青花瓷趋于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相比而言,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属于釉下青花,使用著名的进口料———苏麻离青钴料绘制,烧成瓷器之后,色彩浓艳,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高27.5厘米 口径20.7厘米 足径18.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明 成化 青花梵文杯,高4cm,口径7cm,足径3cm。 故宫博物馆藏

元青花之所以件件价值连城,与其存世量稀少密切相关。据有关资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500多件。从传世品看,除了国内一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有传世元青花瓷器收藏外,在欧美、中东、日本和东南亚等地部分博物馆和相关机构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都被作为“镇馆之宝”。

文物流失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瓷器无声,这些流失海外的精美绝伦的元青花瓷,至今仍躺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中,述说着来自中国的温婉之美和中国故事。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元 高63.8厘米 口径14.3厘米 足径17.5厘米 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 高27.5厘米 英国Eskenazi Ltd.提供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昭君出塞图盖罐 元 高28.4厘米 口径21.2厘米 足径20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元 高30.2厘米 口径20.3厘米 足径18.4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莲池鸳鸯纹罐 元 高30.5厘米 口径20.9厘米 足径19.5厘米 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鱼藻纹罐 元 高28.2厘米 口径19.5厘米 足径18.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

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 元 高45.5厘米 口径10.4厘米 足径14.1厘米 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 元 高38.6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9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云肩水波莲花纹玉壶春瓶 元 高26.5厘米 口径8厘米 足径8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花卉纹镂空器座

青花缠枝花卉纹镂空器座 元 高28.9厘米 口径23.5厘米 底径27.4厘米 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 元 高18厘米 底径18.5厘米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人物杂宝纹六棱形盖盒 元 高7.7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8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莲花鸳鸯纹高足碗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莲花鸳鸯纹高足碗 元 高17.8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11.5厘米 英国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元 高13.9厘米 口径29.7厘米 足径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元 高7.6厘米 口径45.8厘米 足径26.2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

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 元 高13厘米 口径46厘米 足径23厘米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元 高9厘米 口径45.3厘米 足径24.2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元 高36.3厘米 长26.3厘米 宽9.6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缠枝牡丹瑞兽纹双耳罐

青花缠枝牡丹瑞兽纹双耳罐 元 高50.5厘米 口径40.5厘米 足径19.5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元 高29厘米 口径22厘米 足径18.3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孔雀牡丹纹碗 元 高8.2厘米 口径37.5厘米 足径14.7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波涛龙纹盘 元 高7.5厘米 口径45.5厘米 足径27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莲池鸳鸯纹盘 元 高7.5厘米 口径40.5厘米 足径22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莲池水禽菱口盘 元 高7.3厘米 口径39.8厘米 足径22.8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元 高10厘米 口径57.5厘米 足径32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蕉叶瓜果飞凤纹菱口盘 元 高7.5厘米 口径47.3厘米 足径25.9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蓝地白花云龙纹菱口盘 元 高7厘米 口径46厘米 足径27.5厘米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云肩云龙纹罐 元 高37.2厘米 口径15厘米 足径17.5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云肩双龙戏珠纹四系扁方壶 元 高38.9厘米 长28.5厘米 宽9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

海外遗珍|被各国博物馆深藏的绝美中国元青花瓷

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 元 高7.6厘米 口径45.8厘米 足径27厘米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

相比唐宋瓷器上的画工简单、技术含量低,元青花件件外观浑厚、自然。面对元青花,无论是前代还是后代的同类艺术都只能“仰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纪录,同时也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最高价格。

除了存世量稀少,元青花本身极高的艺术、文化、工艺价值,也是其价格高昂的原因。

元代以前,画家多是一种职业,到元代时,中国国内文人画盛行,文人画家讲究画意,绘画技法纯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云林、吴镇,其影响极其深远。另外还有钱选、赵孟頫……个个堪称画坛巨匠,成为后代书画从业者的楷模。

受此影响,元代瓷器普遍艺术精湛,品位极高,无论造型和绘画,均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业内认为,尽管史志中没有明确记载元代大画家参与元青花的制作,但是不排除这种情形存在。

作为马上民族,元代的统治者蒙古民族喜欢大件器物,使得传世的元青花瓷器多为大器。如体积硕大的青花大盘、大将军罐、梅瓶等。明、清两代青花力求向元青花学习,只都学艺不精,难见元青花的神采。

因此,元青花几乎集中了文物所有“值钱”的理由。

据悉,元青花的“高仿品”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景德镇陶瓷馆的陈孟龙、李会中、黄云鹏等都是其中的大师。他们当年是为了研究和恢复元青花的生产技艺而进行的“实验考古学”,但现在很多“高仿品”都被当做了真品。

鉴定瓷器是否元青花,一般依靠的是对整个元代文物特点的掌握和感觉,将同时代的龙泉窑器物以及其他器物作为“参照”,进行釉质、造型、瓷胎、工艺及风格等的相互参照、比对。如元青花所使用的青花钴料中含铁较多,经窑变之后会留下铁斑,这是判断元青花特征的一个通用标准。

另外,就是上下代参照,如果一件青花瓷器既不是宋代,也不是明代,就有可能是元代作品,使用“排除法”作出鉴定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