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早在公元前16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古代先民慢慢摸索出来的,制瓷首先原料上必须有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经过1200以上的温度烧制。到了宋代瓷器已经已遍及大半个中国,也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明宣德 青花花卉纹壶

此壶器身作玉壶春瓶式,口呈浅盘形,削肩,鼓腹,圈足。此壶胎骨厚重坚硬,通体施釉,釉面肥厚莹润,白中泛青。青花呈色浓丽明艳,釉质肥厚滋润,秀美而不失浑厚。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最早的青花始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青花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青花花卉龙纹玉壶春 大明万历年制

明清皇帝酷爱景德镇瓷器,当时是官方的唯一作为礼品馈赠世界各民族,为世界所普遍认同与欣赏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青花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 高32cm C:8.7cm B:12cm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清代诗人龚鉽在《景德镇陶歌》中这样描述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自古就是中国风的完美代表之作。透露着清新,典雅,高贵,与世无争的完美气质。婉约如江南女子,翩翩细雨中走来,素有瓷器中的“大众情人”之称。近期,青花瓷的升值潜力越来越被广泛的认可。就其微妙的做工,细微精致的手工绘制,高超独到的烧制技术,使青花瓷经千年面色不褪,被称为是被称为是中华收藏之灵魂。

“青花”瓷器中的“大众情人”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 高:59.8cm 大清乾隆年制

此瓶器型恢宏俊伟,釉质温润细白,青花苍翠欲滴,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等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所绘诸种祥花瑞果,俊秀艳丽,雍荣华贵。圈足内墙陡直,足端宽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六方瓶器形首创于雍正,盛于乾隆,见有青花、粉彩及单色釉品种。方器烧制难度大于圆器,本瓶为六方形,且器形巨大,因此烧造难度更甚。乾隆帝好古成癖,并强调采古博今,这种审美取向在瓷器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本器在纹饰题材和描绘技法方面极力追求永宣瓷器的效果,其青花发色浓艳,笔触点染之间,尽现永宣青花苍健之美,主题纹饰亦采用明初所流行的折枝花果纹,石榴、寿桃等瑞果搭配秋菊、牡丹等鲜花,极尽雍容华贵之态。其形为六方,高盈二尺,更是方器中少见之巨作,成型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而烧造当中更易疵裂变形。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此器周正端庄,正是唐窑烧造技术水平高超的反映。此器在纹饰绘画方面和青花料的配制上都努力摹仿永宣时期的效果,重重点染刻意追求苍健深沉的宣青之美,彰显著当时社会摹古之风对宣窑的推崇,主题纹饰的各式祥花瑞果亦是以宣窑为范,略加化裁。纹饰布局独见匠心,器身六道棱线之上分别绘饰西洋巴罗克式卷草纹,上下呼应,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回纹、如意头纹、万字纹完美地结合,使得每个棱面形成上小下大的两个开光,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果纹。开光周边的繁密装饰衬托着中心纹饰的独立,极见疏朗清新之气。而秾妍的青花与洁白的釉地对比鲜明,更增添视觉美感的强烈冲击力。西洋巴罗克式卷草纹是雍正青花御瓷开始流行使用的装饰题材,在传世品中能找到不少实例,在乾隆初年仍然沿袭,一脉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