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她只帶

5萬元闖廣東,還創立集團

非科班的她,為何能成為國際時裝設計師

兼具兩個身份的他,致力於傳遞志願精神

28歲的她,帶領村民創業鑄就“億元村”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小布今天給大家帶來

“向未來出發——我與改革開放的廣州故事會”

系列專題報道之幸福生活

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奮鬥故事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原楊箕村黨總支書記

張建好

億元村的“大家長”

1976年,年僅28歲的張建好當選為楊箕村黨支部書記,後又兼任村長。當時的楊箕村流動資金只有150元。

1987年,楊箕村率先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股份經濟組織——村股份合作經濟聯社,使楊箕村成為廣州第一個產值超億元“村”。

1989年,廣州市要發展珠江新城,楊箕村也在徵地範圍之內。張建好帶著幹部和村民到外村創辦了28家獨自、合資、合作企業,使楊箕村發展成為人均收入2.8萬元,年收入2.2億、固定資產8億多元的“億元村”。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改革開放給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村民帶來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廣東南方物流集團

董事長

官金仙

“家是拼事業的動力”

廣東南方物流集團董事長官金仙是浙江人。1992年,34歲的她帶著五萬元從浙江來到廣州開創物流事業。留在家鄉尚年幼的孩子成了她最大的牽掛和奮鬥的動力。

當我從廣州白雲機場下來,能直觀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時髦的服飾、拔地而起的高樓、來來往往的汽車……那一刻,我就立志闖出一番事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我是伴隨著40年廣州改革開放發展進程一路走來的,故鄉和親人一直是我前行的動力。為了家,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不管經歷多少挫敗與辛酸,我都能堅持,也都堅持了下來。現在,老家的親人都來到了廣州,不再一個人奮鬥,我的小家變成了幸福的大家。”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廣州市鄧兆萍服飾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總監

鄧兆萍

“家族剪刀”的繼承人

鄧兆萍是廣州人,父親是上世紀80年代廣東十大服裝工藝師,鄧兆萍讀大學時卻選擇了外語專業。她畢業後進入紡織品公司從事設備翻譯的同時也開始設計服裝。

1992年,鄧兆萍重新去學服裝設計。隨著能力的提升,也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對私人企業的扶持,她逐漸有了自己的工廠、品牌、公司。2002年首屆廣東時裝週開幕,鄧兆萍受邀成為第一位在廣州舉行專場發佈會的設計師。

2003年,鄧兆萍參加中國國際時裝週,推出作品《茶馬古道》,獲得了中國十佳設計師的稱號。她用時尚創意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活化,為廣府文化增添了一份時尚氣息。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從150元到首個億元村,廣州這個地方40年來經歷了什麼?

越秀區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務工作者

徐暐傑

志願精神的“傳火者”

徐暐傑有兩個身份,一是越秀區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醫師,二是志願者。這樣的“身兼兩職”、樂於助人是他家的傳統。

徐暐傑說,行醫的父親直到70歲,還保持親自看望病人的習慣。徐暐傑的母親也是出了名的“社區熱心達人”。在家人的影響下,他已經是一位有18年經驗的“志願老人”。2008年“5.12 地震”,徐暐傑成為首批赴川抗震救災的志願者之一,在10天的救援中,他帶領17名隊員將藥品送到需要的災民手中。

“志願服務那‘溫暖他人心靈’的正能量,是我從父母身上傳承下來的”


校對 | 張靜

來源 | 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