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 不要用「江湖」的方式回報老師

據報道,開學第一天,一位家長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背影,並發表感慨“今日開學,從此便入江湖”, “在孩子踏進社會的第一個腳印裡,寫滿了家長的焦慮和不安”。 家長的心情很複雜,他們渴望孩子能像在家一樣被優待、受關注,更擔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讓孩子受了委屈。為了幫助孩子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家長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力求在老師那裡博好感、求關注。

正是家長的這種焦慮和不安,才催生出了變異成為“攀比群”“馬屁群”的家長群,催生了“怕別人都送,所以不得不送”的送禮糾結。而且越是到年節,這種焦慮就越發凸顯。

這種心情其實也可以理解,當前教育,特別是優質教育仍是一種稀缺資源,家長與學校、老師的地位並不對等,家長希望通過物質上的投入和言語上的迎合博好感、求關注,讓老師照顧好自己的孩子,當然,更多的家長就是跟風。總之,誰都擔心別人送了,自己沒有送,孩子受到冷落。給老師送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技術活”,既然要送,就得慎重考慮禮物的輕重,不能因為送禮太少太輕而讓老師“輕看”了自己的孩子,而送的太多,自己又有承受力的問題。而且由於攀比心理,禮品也越來越重,成為一些家長的負擔。

其實,作為老師面對家長的送禮也很為難,本心不想收,知道這有違師德尊嚴和相關廉政規定,可是家長都是誠心實意的感謝,不收吧,怕辜負了家長的情真意切,還可能引起家長誤會,以為自己嫌禮輕,或是對人家孩子抱有成見。一旦收了禮,教師的壓力也大了,生怕教不好人家的孩子落埋怨。

由此可見,送禮,生生的將老師、學生、家長的關係弄擰巴了。

學校是大社會的小縮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多少少會映射其中,完全不食人間煙火肯定做不到。但是,幼兒園、學校畢竟還不是錯綜複雜的“江湖”,擔負著幫助孩子學習、求知和成長的使命,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不原意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過早受到社會上一些庸俗人際關係和不正之風的侵蝕。因此,家長、老師和學校都有責任抵制所謂“禮尚往來”、“錢權交易”那一套“江湖”作派,讓校園保持純潔寧靜,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絕大多數老師都是有職業良知的好老師,他們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把每個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為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欣慰。老師對學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成功成才,因此,學生對老師最大的回報就是好好學學、天天向上,這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場景。

作為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適應校園生活,同時也充分信任老師能夠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理解老師的心情,報答師恩,不是體現在禮物的“價值”上,而是體現在家長對於老師學校的配合與支持,體現在學生對於老師的理解與尊重。

作為學校,要積極營造良好師風和純潔校風,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對收禮索賄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推動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回到正軌,守住“廉教”關,不讓青青校園變成烏煙瘴氣的江湖。

教師節又要到了,作為學生如果想要表達一份問候與祝福,一張賀卡、一聲祝福、一首小詩、一束鮮花也許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還有的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小禮物,有的組織全班同學拍攝視頻,表達對老師的祝福。其實這些新穎節儉的禮物,讓師生關係更加神聖,讓教師節過得更加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