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科舉穿越日記:多次沒考上 國家有優惠

大宋科举穿越日记:多次没考上 国家有优惠

大宋嘉佑六年

三月六日陰寒

今天聖駕親臨,除了酒、果子之外,還特意安排了寒食節的吃食,我猜,是涼麵。

閱卷進入三審環節,閱卷場所也改名叫詳定所。

閱卷官都是一時俊傑,判度支勾院司馬光被抽調過來擔任進士初考官,和他來自同一部門的同事王安石,則擔任詳定官。

大宋科举穿越日记:多次没考上 国家有优惠

司馬光,時任判度支勾院

大宋科举穿越日记:多次没考上 国家有优惠

王安石,時任度支判官

特奏名進士三十八人名單冒著熱氣出爐,說起這特奏名進士,可是大宋的特色。

我宋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要是能博個進士出身,如登龍門。全國考生那麼多,錄取名額又有限,自然有人運氣不好或水平不夠,到老也考不上。

進士考試本來就特別難,唐代就有“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是五十歲能考上進士,已經算很出息了。

一些人老考不上,就會打別的主意,比如投奔西夏、契丹這些不友好鄰邦,混個一官半職,說不定裡面就有些具備真才實學的傢伙,等於給競爭對手培養了人才。更可怕地是冒出《水滸傳》裡吳用那樣的角色,為反賊當軍師,在體制內他們未必有多大破壞力,可鑽起體制的漏洞來,一個頂十個,所以,無論如何得給他們一條活路。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正式推出優惠政策,一些老是考不上的,即便考試不合格,也由禮部報上名字,馬馬虎虎算是通過考試,這就是特奏名進士。這是宋代的國家福利,其他朝代都不允許這麼做。

仁宗一朝對特奏名進士的年齡作了限制,規定年過五十、參加過五次進士考試都不中的老司機,准許通過。當然,特奏名進士的官職不會太高,屬於榮譽型的,最多算個安慰獎。

有人會問,進士三年才考一次,參加五次考試,至少得要十五年,白首窮經,不是把人一生的精力都耗光了嗎?

其實科考本來是一年一次的,直到仁宗皇帝死後,英宗即位,才改為三年一次,恐怕也是因為每年這麼政策性考生,累積起來不好安排工作吧。

大宋科举穿越日记:多次没考上 国家有优惠

三月七日晴

今天編排進士的卷子,聖駕蒞臨,繼續行拜禮。聖上特意賜寒食酒兩壺,一盒果子,可以拿回家分享。另外還有酒、食物和果子,我怎麼覺得是在參加大型活動呢?

三月八日晴

閱卷工作進入尾聲,今天開始將進士試卷呈送聖上,御藥院內監現場做了記錄,我們繼續編排進士、諸科等第名次。

三月九日清明雨

閱卷工作結束,向聖上啟奏,將“焻”字號試卷重新詳定。封彌官確認了所有試卷等級,防止有人再動手腳,就等著聖旨下來發榜了。

今天照例有酒食果子,為期十一天的閱卷終於完成了!

這次考試的狀元是……我先賣個關子,下一回,繼續講這個狀元的故事。

大宋科举穿越日记:多次没考上 国家有优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