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治名:希望中華建設機械商會爲會員單位 搭建良好的平台

俞治名,江蘇新金裕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騰德機械科技發展江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建設機械商會會長。深耕建築機械行業三十多年,是資深的建築機械行業“前輩”。近年來,他積極壯大自己企業的同時也努力建設中華建設機械商會這個平臺。他說他相信萬人鼓掌聲震天,同舟共濟海讓路。

俞治名:希望中華建設機械商會為會員單位 搭建良好的平臺

做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俞治名回憶說,1984年從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建築機械專業畢業以後,他一直從事技術、材料設備管理方面的工作。1992年響應政府號召,在無錫市建工局從事“三產”兼材料設備管理工作,後自己辦公司。從他的回顧裡可以看出俞總對於建築機械行業是相當的熱愛。他並不是單純把經營建築機械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而是當成了一份事業。因為熱愛,所以認真,認真的回報就是在從事建築機械行業領域內取得傲人的成績。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水平的飛速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看準建築機械行業這塊蛋糕,2008年的時候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了起來,金裕公司和同行一樣,利潤越來越低,而人工、物流等成本越來越高。於是,俞治名應時而變,投資組建了一個以建築機械租賃為主營業務的無錫金裕建築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事實證明俞志敏真的是為這一行而生,他獨到、精準的眼光讓他的企業脫穎而出。公司成立沒有多久,就取得非常令人瞠目的業績。至今榮譽也無數。2015年還被全國建築協會機械管理與租賃分會授予“全國建築業建築機械租賃企業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

俞治名:希望中華建設機械商會為會員單位 搭建良好的平臺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

雖然自己的企業在經營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作為中華建機商會會長,站在商會建設的角度上,俞治名有很多話要說。

中華建設機械商會成立於2014年4月。商會成立的初心是為了要讓各兄弟單位互通有無,把廠商、經銷商的資源進行整合、放大。目前而言,建機商會的發展在同類商會中一直走在前面,總體還是順利的,符合預期的。但俞治名認為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大家一起探討,齊心協力去解決。

比如,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抱團發展,集團作戰,總比單個企業獨自摸索要有優勢。但最近一段時期,商會會員發展速度較慢,一直沒有新的突破。比如,很多人的思維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固化。下一步商會怎樣把大門打得更開,吸收更多的新鮮血液,讓更多同行加盟商會,真正做大商會體量等問題迫切需要大家進一步解放思想。上面這些問題關係到商會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因為,從宏觀上來看,隨著市場經濟新常態增長的速度放緩,人口紅利的減少,對於傳統的建築機械行業來說,利潤空間就會被壓縮,投資的回報就會被延長。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資金都不夠充裕,有些企業資金週轉挺困難的,一棵小樹弱不禁風雨。沒有成立商會之前,困難只能獨立解決,加入商會之後,朋友多了,有時遇見困難上下游企業之間都會互相幫襯,大困難就變小困難了,小困難就消化掉了,可以說是百里森林並肩耐歲寒。商會這個平臺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就突顯了出來。

俞治名認為人多力量大。商會這個平臺只有集中了更多的企業,讓每個商會會員都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無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利益才能得到平衡,實現合作共贏。而要做到這一點,商會首先要加強團隊建設,只有大家更團結了,商會的各項工作和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會員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才會大大增加。

俞治名:希望中華建設機械商會為會員單位 搭建良好的平臺

尋找下一個突破口,任重而又道遠

商會發展的基礎是會員企業,只有會員企業發展好了,商會的發展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那麼,今後建築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在俞治名看來,首先是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將會普及,工人的勞動強度會逐步降低。其次是核心產品的創新攻關,產品的更新換代會進一步加快。第三是用戶的使用習慣會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不斷變化。最後是售後服務這個是永遠的話題,是需要越來越重視的事情。

對於企業個體而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整個市場的需求,把握新風向,適時求變,生產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在銷售方面,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的應用,這些都需要企業將經銷商的資源整合,做好自己的品牌,提高服務意識。

對於商會而言,引導會員企業成功蛻變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引導大家共同努力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