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可以應對變化的決策,才是好決策

孫子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第六》)意思是說:“戰爭無固定不變的態勢,流水無固定不變的流向。能隨著敵情發展變化而採取靈活變化的措施取勝的人,才稱得上是神秘莫測的高明者。”企業管理者要想成為孫子口中的高明者,就需要作出能夠應對變化的決策。

孫子兵法:可以應對變化的決策,才是好決策

美國硅谷專業公司曾是一個只有幾百人的小公司,面對競爭能力強大的半導體器材公司,顯然不能在經營項目上一爭高低。為此,硅谷專業公司的經理改變了自己的發展計劃,抓住當時美國“能源供應危機”中的節油這一信息,很快設計出“燃料控制”專用芯片,供汽車製造業使用。在短短5年裡,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就由200萬美元增加到2000萬美元,成本也隨之由每件25美元降到4美元。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意思是說,領兵打仗,講求的就是一個隨機應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同樣,我們也可以說“商者,詭道也。”商業頭腦的高下就是應變能力的高下。

眾所周知,由於成功運用了生產流水線,福特公司的汽車創造成本一下子下降了很多。到1924年,福特T型車的售價已降至不到三百美元,這個價格低於當時馬車的價格。當時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有能力將汽車成本控制到福特汽車成本之下,福特始終佔據著價格優勢,這種優勢使福特成為當時美國汽車行業的領頭羊。

孫子兵法:可以應對變化的決策,才是好決策

如果說福特的成功是源自成功地對接了消費者的渴望汽車廉價的心理,那麼導致福特痛失恆行業領頭羊位置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隨著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消費者開始汽車的時尚有了需求。福特曾經有一個名言:我可以為顧客提供任何顏色的車,只要他要求的是黑色。由此可見福特汽車顏色的單調。但民眾開始渴望擁有其他顏色的汽車。

通用將民眾的願望變為了可能,他們開發出著名的Duco漆,它使汽車噴漆的乾燥時間從幾周縮短到幾小時,併為企業車的外觀提供了多種顏色方案。通用汽車的掌舵人斯隆在1924年的年度發展報告中闡述了他那著名的“不同的錢包、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車型”的市場細分戰略。他根據價格範圍對美國汽車市場進行了細分,每個通用汽車品牌的產品都針對一個細分市場:雪佛蘭針對低端市場,凱迪拉克則瞄準高端市場。

孫子兵法:可以應對變化的決策,才是好決策

通用的努力換回了豐厚回報,從二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的二十多年間,通用汽車的年度銷售量翻了兩番,很快就超過福特汽車,市場佔有率從不足兩成到超過五成,成為美國汽車市場上新的領頭羊。與之相對應的是,福特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從超過五成下滑到兩成左右。

正是看到了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變化,使通用獲得了超於福特的機會。在汽車工業發展史上,但凡哪家企業率先發現需求變化,必定大獲成功。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中東戰爭爆發,全球爆發石油危機。這為一直對美國市場伺機而動的日本汽車公司迎來了機會。

在這一年,以豐田為首的日本汽車工業敏銳地發現到了民眾對小排量汽車的需求。日本汽車率先掉頭,他們減少了對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車的投入,轉而全力發展節能小型車。未出三年,日本汽車向美國出口的汽車量已經超過國內銷量,在美國市場上的風頭全面壓過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

孫子兵法:可以應對變化的決策,才是好決策

錯失小排量汽車發展良機的克萊斯勒公司開始尋找新的市場需求,他們把眼光停留在箱型車上。傳統箱型車的空間不夠大,不能滿足消費者旅行的需要,但小貨車又不夠輕便。1983年,克萊斯勒公司開發出介於傳統箱型車和小貨車之間的廂式旅行車系列,從而開闢了旅行車這一細分市場,成為這一市場的領軍企業。

好的決策能夠應對變化,在變化中成為贏家。同時,好的決策必定是順應變化的決策,因為任何與客觀變化相牴觸的決策,最終必然會一敗塗地。

釣魚的人卻不知道魚的習性,註定會徒勞無功。任何事情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主觀意志去發展、變化,要獲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對策。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走向成功。

有一年,美國但維爾地區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制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兒,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材。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倉來貯貨。他有自己的計劃,因為他相信不久這些廢物就會成為寶貝。

他妻子勸他說,不要購入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因為他們歷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3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了。”

甘布士的話似乎兌現不了。過了10多天後,那些工廠即使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他們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甘布士的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便抱怨他。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採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但維爾地區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裡的廠商復業。這時,但維爾地區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原本計劃把存貨多留一段時間的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生意也十分興隆。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鉅子了。

甘布士的成功就在於預計到了市場的變化,並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這些決策不是對抗變化,而是依據變化而靈活實施。比如看到通貨膨脹之後必然有一個恢復期,所以趁機收購貨物等待升值。但是當市場上出現恢復的苗頭時,他立即決定改變計劃,開始拋售貨物。甘布士應變充分體現了一個成熟的商人制勝的秘訣,管理者應該從中有所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