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合作豐田?不過一門生意而已

張柏然

李書福合作豐田?不過一門生意而已

根據日方消息,豐田汽車表示,目前正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在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領域的合作進行談判,“豐田一直奉行開放政策,這也適用於電氣化技術領域。(豐田正在探索的)與吉利的關係也是基於這種開放政策。”

按照信息披露原則,目前豐田與吉利的談判基本已經處於意向達成的最終階段,下一步就是正式合約的簽署,這意味著,在中國,一個年銷過百萬的車企將大規模採用豐田的油電混合動力技術。

其背後的意義,對於豐田來說,初心不變,拿著自己獨有的專利技術來賺錢,這並沒有什麼好說的。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的態度。

事實上,對於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中國消費者並不陌生,無論是普銳斯還是凱美瑞尊瑞,都以強勁的動力和出色的油耗表現聞名。即便在世界上,它對於降低排放都是非常出色的技術,但是這項專利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被豐田研發後,從基礎架構行星齒輪機構到應用技術幾乎都被豐田所專有並被申請了專利群,只要有相關技術的使用都要向它支付高額專利費用,這也是逼迫西方研發替代性技術——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書福合作豐田?不過一門生意而已

但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有技術瓶頸,無論是之前的爆缸、震動還是現在的本田的“機油門”,都可以看出不能無限制提升壓縮比,況且這項技術在油耗方面較之油電混合略微遜色。

當前,中國在汽車行業針對碳燃料排放的限制性政策“雙積分”政策馬上要進入正式落地階段,對於注重高油耗SUV車型的自主品牌來說,其壓力都很大,因此,吉利選擇豐田的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也並不稀奇。

更為重要的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豐田註冊的一系列混合動力發明專利,有的已經越過20年專利期限,豐田在1997年註冊的行星齒輪機構主要專利,將於2017年失效。可以說,豐田混合動力技術最精華的部分就是行星齒輪機構,一旦專利失效,別人就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入這一領域。因此,豐田很早就在佈局這一技術在沒有專利保護後的商業化問題。

2013年11月14日,位於江蘇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豐田混合動力等核心造車技術實現本土化研發;2015年,由上述公司提供混動技術的卡羅拉雙擎車型正式上市,拉開了豐田在中國大規模普及油電混合車型的序幕。

李書福合作豐田?不過一門生意而已

因此,吉利汽車選擇此時與豐田合作,從商業角度來說,也有成本的考量,此時豐田的混動總成已經與一般零部件無異。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吉利與豐田在未來開放的大主題下的一次戰略合作,也可以說將改變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格局,但歸根到底,這就是一門生意。

李書福合作豐田?不過一門生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