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發生前是高壓先升高,還是低壓先升高?這個問題很重要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高血壓發生前是高壓先升高,還是低壓先升高?這個問題很重要

有朋友問:高血壓發生前是高壓先升高,還是低壓先升高?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壓和低壓,在高血壓的診斷中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只要其中的一個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所以這兩個血壓既相互關聯又各自獨立,那麼在高血壓發生前常常是哪一個先升高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了解一下血壓是如何形成又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 血壓顧名思義,是血液在血管流動過程中對血管產生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心臟收縮時給血液施加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血液傳遞給血管,血管便會擴張,壓力越大血管所承受的擴張力越大,此時測量到的血管就是收縮壓(高壓)。
  • 隨著心臟收縮後的舒張,血液從血管迴流到心臟,血管中的血液量減少,血管隨著壓力的減小從擴張狀態而回縮,回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即為舒張壓(低壓),血管能回縮到什麼程度既受心臟舒張程度的影響也受血管本身彈性回縮能力的影響。
  • 此外,血管中血液量的多少對血管擴張與回縮時的壓力也會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除了心臟的收縮與血容量對收縮壓與舒張壓有共同的影響外,血管的擴張與舒張對高壓和低壓的影響會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來自於身體自身的血壓調節機制以及血管的功能狀態。

高血壓發生前是高壓先升高,還是低壓先升高?這個問題很重要

  • 血管動脈硬化 各種因素比如高血糖、吸菸、熬夜、精神壓力過大、長期情緒波動等,對血管內皮造成不良刺激,促使血管結構發生改變,血管的彈性下降,首先表現為回縮能力下降,表現為舒張壓(低壓)升高先行出現。
  • 血壓調節增強 血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是保證血液在足夠的壓力下到達腦血管,給腦細胞提供氧和營養物質的基礎,當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情況存在時,往往會造成腦供血的不足,此時身體就會啟動血壓升高機制,通過增強血管收縮力來提升血壓,首先表現為舒張壓(低壓)的升高。

所以,在血壓開始升高前以及高血壓發生早期,往往首先表現為低壓的升高,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改善,血管硬化越來越重,血壓調節機制的功能逐漸下降,心臟的收縮功能受到影響,收縮壓便會出現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會超過舒張壓升高的幅度。

高血壓發生前是高壓先升高,還是低壓先升高?這個問題很重要

需要提醒的是,這種舒張壓升高的現象往往發生於中青年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各項機能不斷下降,特別是心臟的收縮功能所受的影響更大,使得收縮壓升高成為主要表現,這也是老年人中更容易出現單純收縮壓升高的原因。

因此,當出現舒張壓(低壓)升高而收縮壓(高壓)正常時,一定要檢點一下自己的生活細節,特別是缺乏運動、精神壓力過大、飲食不規律且吃得過鹹等是主要原因,應積極採取措施進行干預,避免進展成為真正的高血壓。

最後來了解一下血壓分級標準:

  • 正常血壓:收縮壓小於120mmHg,舒張壓小於80mmHg
  • 正常高值血壓:收縮壓121-139mmHg,舒張壓81-89mmHg
  • 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40mmHg,舒張壓大於90mmH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