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武岡城裡的土地上充滿了故事和傳奇,曾經在武岡有著傳奇的一線三塔,就是花塔、東塔、南塔,這三個塔建造於不同的年代,但卻完全在一條直線上。如今只有東塔留存,其餘二塔在1969年被人為炸掉了。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南塔雖然存留到到1969年才被炸燬,但照片都沒一張。但據老人講,南塔模樣跟其餘兩個塔差不多。南塔其實建了兩個,因為第一個感覺不太好,就不要了,在新地方重新建了一個。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南塔,史籍中有關記載文字極少,據載建於清乾隆年間。秦漣從昭陵遷調武岡任知縣。他是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三甲進士,在武岡三任知州,前後十餘年。他為政和平簡易,為武岡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修橋,鋪路,重修書院等。公元1805年,他身邊的陰陽先生說話了。“城之東南巽(xun)位建一塔,全州之形式系焉,亦陰陽家以謂相應物象應文昌者也。”於是在城東南龍溪鋪的雲山東麓末峰上建塔。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據龍溪鋪多位老人講,南塔其實是有兩個遺址的,因為她曾有過一次遷移。為什麼呢?據周賢政老人分析,龍溪鋪處雲山和南山之間,此地為兩山餘脈之谷地,在南塔修建不久,新寧接連出了三位一品大官。州人認為是南塔位置太高而壓抑了武岡文風,反而武岡風水從龍溪谷地流往新寧。於是秦知縣又下令將南塔拆了向東移到了約兩裡地,就是南山西麓油麥嶺。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她的第一個遺址我把她叫老南塔遺址,第二個遺址叫新南塔遺址。老南塔坐落在龍溪鋪鎮老街後面的白脊嶺上,白脊嶺屬雲山七十一峰中東麓最後一峰。油麥嶺又是南山西麓最後一峰。南山與雲山之間以南塔水庫為界,新南塔遺址就在水庫左上方垂直距離約20米。故老南塔屬於雲山,新南塔則屬南山。我們來看下面這張示意圖,新南塔確實搬到了她該去的地方。這裡山水相依,水含塔影,又彌補了兩山之間的空虛,再合適不過。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花塔又名泗洲塔,據《武岡州志》記載:“有泗洲塔,在東門外,宋元豐元年(1078)建”,花塔微微斜立在雲臺嶺上。泗洲塔可與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媲美,她高30.5米,傾斜度6.22°,塔內有一條十分陡峭的石階(據親身登臨過的人回憶,每個石階足有尺許高)盤旋而上,可直達塔頂層。花塔共七層,具有精奇的建築技巧和精湛的壁畫藝術,各層尺出短簷、翼角高翹,簷口構形圖案,七層各異。塔有八面,各面用白泥塗漫,瑰麗多彩的壁畫繪飾其上。《武岡州志》稱其“字畫端好,精妙絕倫。”飛鳥走獸、樓臺亭閣、草木花卉、菩薩天仙、繚繞祥雲,盡皆栩栩如生,遠遠望去,渾似纏上了色彩斑斕的七條彩練,“花塔”的美稱由此而得。


重建武岡三塔,復興武岡旅遊

看到照片,不僅對這個塔本身充滿遐想,同時這張照片的來歷更是讓武岡人唏噓不已。花塔,見證了這一段跨過世紀的絕版異國情緣,也將自己終究的絕版身影持久定格到這個世紀末真實的愛情神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