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農村很少人養豬了?

每日新況


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少人養豬了?

在農村養豬的人確實很少,一個村可能有幾個人養,在四川、雲南可能多點,因為愛殺年豬是那邊的習俗。養豬,一天都要有人在家才行,一天三餐也是不能少的,豬吃得少就長得慢,以前家裡養豬就是吃菜、野菜、還有紅薯葉這些剁碎,然後加些米糠煮熟餵養大的。養豬也太麻煩,加上現在都是年老的人在農村,做不了那麼多,年輕人在外面工作也不想去養,一頭豬到出欄也賺不了什麼錢,吃一點肉就上街去買,很方便了。

現在養豬的都是大養殖戶,比較專業,而且都是吃飼料,出欄快才有得賺。


農夫小鄧


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少人養豬了?以前農村家家戶戶基本上家裡都是養幾頭豬的,因為可以為家裡補貼家用維持生活,以前一般都在家裡種田極少出去外面打工本地也沒什麼工廠上班地方,家裡農田種些番薯基本上都是吃番薯葉還有就是番薯,要麼就是家裡米糠等!養到過年可以賣些錢,也可以家裡幾家人分些肉。



現在農村也很少養豬了,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是散養分散,現在國家政策要求規定不能散養,在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都出去外地打工上班了,沒什麼人在家養豬了,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還累。


農村Lin先生


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少人養豬了?

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因果。就像過去農村家家養豬,而如今農村人不再養豬,也有必然的合理性原因。

1、大型養豬場的衝擊下,農戶個體養豬越來越沒有優勢。

好漢打不過行市。阿兮小時候,根本沒聽說過什麼養豬場,就是家家戶戶養豬,到年底送豬給銷售屠宰點,按照每斤多少錢給付,或是自家在村裡殺豬,村民們各家分分過年吃。

如今早不是這樣的模式了,一個個大型養豬場,規模化養殖的優勢突出,費用少,出欄時間短,價格便宜,而且有檢驗檢疫證書。農村家家戶戶養豬,喂的是糧食,長得慢,又沒有什麼檢驗檢疫,拿什麼跟人家競爭?

說不好聽的,除非你養了自己家裡殺了吃,你殺了去集市上賣都是違法,因為沒有檢驗檢疫印章,而且也沒有老輩子那麼多收豬的了,鄉村的獸醫站等,形同虛設。時間一久,也就極大挫傷了農民養豬積極性,不再費力自家養豬那麼麻煩了。去集市上買肉,多方便。

2、農村出外打工人員越來越多,養豬成為不可能。

農村人都知道,養豬養雞最纏身子,一日三餐你都得照顧到。家裡養了豬,想在近處找個活兒打工都彆扭。像我們膠東農村,主要是林果業發達,這個季節去果園幫人疏果,接下來的套袋,甚至秋季下蘋果,包裝蘋果等,一個六七十歲的農村婦女,一天都能掙一二百,但一出來就得一天,中午不能回家。為了養頭不掙錢的豬,一個月損失好幾千元,農民也是會算帳的,自然不會再去養豬,寧可去幹點零活,賺點活泛錢。

3、農村環保越來越重視,廁所改造等項目的實施,也等於間接制止了農村自家養豬。

前幾年,阿兮老家這邊由政府牽頭進行旱廁改造,露天茅廁成為坐便器或是蹲便器,可沖水,糞桶在牆外,滿了從牆外直接處理。

參與廁所改造的農戶,有1000元補助。但你得保證把豬欄裡攢的糞肥,清除得乾乾淨淨,刷洗出來,然後上報給村裡,村裡派人來給你把豬欄內壁用水泥抹起來,封閉了臭味兒,頂上再給你完全徹底封蓋起來。

換句話說,接受了廁所改造後,就別想養豬,更別想靠著豬欄攢農家肥了。這也是農村環境改造的大趨勢,國家不鼓勵個人養豬,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養豬人去做就好。

任何事情的存在,必須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了大環境支持,也沒了小環境支持,你說還有哪個農民願意養?

歡迎關注阿兮隨筆,看更多精彩三農解讀!

阿兮隨筆


如果你來農村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戶養豬確實少了,就是養豬的農戶不過僅養一、兩頭豬,究其原因,可以歸納以下幾種原因:

一、絕大部分有勞動力的家庭的人口農閒時機都外出打工,他們沒有父母的牽絆,只有農忙、節假日才回農村,平常都在外地打工,他們沒有時間不可能養豬;

二、購買苗豬價格成本的增高,現在的養豬成本高,苗豬價格自然也很高,買一頭苗豬價格都在大幾百元,是居住在因年老體弱而不能在外打工農村的人少養、不願養豬的另外一個原因;

三、飼養生豬成本高,農民一般不飼餵市場出售的混合飼料,家中稻穀的米糠肯定不夠養的豬吃,如加工青飼料肯定要添加玉米或稻穀,現在粉碎加工費成本每百斤15元,飼料綜合成本已接近市場銷售的飼料,不划算而不願養豬。

現在,農村人養豬,並不是為了賺錢,如果養豬,都是自養年底自己消費,就是自己吃不完,也由於農戶自家養殖不飼餵添加劑,別人也願意花高於市場的價格買,農戶們的豬肉也不愁賣。


和風細語言


記得上小學那會,村裡家家戶戶都養豬,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天下午放學回家,我都會跟小夥伴們一起去打豬草。每到過年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會殺豬,村裡有個專門殺豬的大爺那會都會格外忙。而如今,整個村子裡面竟然沒有一家養豬的。我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養豬獲得的利潤沒有以前大,不划算。以前一頭豬仔就幾十塊錢,而現在要幾百塊錢;以前豬吃麩子和野草就能長大,沒有多少成本,而現在呢,得給豬買飼料吃。

2、現在村民有更多的收入來源,就不願意養豬了。以前村民除了種自家的地之外,農閒時間,男的就出去當建築工人,婦女在家養豬就可以貼補家用;而現在呢,農閒時間,婦女也外出打工掙錢去了。

3、養豬太髒,太累。以前,農民在自己家養豬,每到夏天,家裡到處都是蒼蠅,到處都混雜著豬糞的味道。現在隨著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像養豬這種又髒又累的活就沒人願意幹了。

現在豬養殖已經越來越趨於規模化,農村散養豬的人越來越少,這也說明了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大農圈


我2000年以前就養了四頭豬,主要養豬賣錢補貼家用。過年會殺一頭豬過年吃,吃不完的豬肉做臘肉,做香腸。小時候經常幫父母摘野菜,煮豬食,餵豬,養豬真的很辛苦。現在老房子的豬圈還保留著。上大學後,我就叫我父母不要養豬了,因為那時散養豬的時機已經過了。

1.90年代前農村經濟收入單一,主要靠種地,養豬,做零工(建築工),90年代末期農村開始走向城市去打工。那時是“男主外女主內”

90年代以前,農村主要靠種地,家家戶戶養豬。養豬的豬糞還田,真正的農家肥種田,根本不用化肥。吃不完的蔬菜,紅薯,水稻等用來餵豬。種養結合,不浪費資源不破壞環境。而打零工(建築工)都是男人在做,90年代的時候農村建房子都是互相幫忙,少部分請建築工,所以那時建築工人工資才15塊一天(95年的價格,90年才5塊錢),而現在同地區的同樣工種已經漲到150塊。打零工不賺錢,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只能養豬,種地。

95年開始,農村有些人到深圳等大城市打工賺錢了,95年的時候打工一年可以存一萬多塊錢,而且不用曬太陽,人也更白了。打工可以賺錢,還不用這麼勞累,還能穿的光鮮亮麗。於是從那時開始農村年輕人大批湧向沿海城市出去打工賺錢。農村留下了老人婦女小孩。養豬種地勞累不說,還不賺錢,於是留住農村的老人也漸漸的不再養豬了。

2.2000年開始,養豬週期長,豬價一直下跌,豬飼料一直上漲,養一頭豬不如打工一個月。

90年代初,農村養豬還主要是以野菜,蔬菜,紅薯,大米和米糠的為豬食原料。養一頭豬一般要八九個月才能出欄。95年之後慢慢地會在以前的豬食里加點飼料,可豬飼料年年大漲,特別是2000年之後,飼料上漲,豬價下跌,很多人紛紛放棄養豬選擇打工。

3.傳統養豬費時費力,回報低。

傳統養豬,要摘野菜,剁野菜,還有煮豬食,餵豬和打掃豬圈,這些都是很費時費力。一天到晚就是忙著養豬的事情。養四頭豬,基本上要兩三個人才能忙的過來。養豬人身上還有股豬糞臭味,養豬也穿不了光鮮亮麗的衣服容易弄髒弄臭。而隨著外出打工潮的出現,紛紛放棄養豬,選擇輕鬆光鮮亮麗的工作。

4.而現在養豬需要審批,很難辦理。

因為環保,很難再養豬了。

其實以前農村的養豬方式就是生態環保養殖。每個豬圈都化糞池,化糞池都有蓋,不會臭氣熏天。發酵的豬糞尿還田,是很好的農家肥,養三四頭豬根本沒有多餘的豬糞排到外面汙染環境。豬糞還田,農作物餵豬,不浪費不汙染環境,良性循環。可現在不讓養了,沒辦法啊。不說了,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1、豬肉行情普遍有下降趨勢。這兩年的豬肉行情普遍有所下降,一方面專業養殖公司不斷擴大規模,導致競爭加大,價格有所下調。

2、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力度加大。今年的環保令席捲了全國,養殖業自然是環保部門的重要“關照”對象,很多廢便排放不達標的農戶都被勒令禁止養豬了。

3、農民不懂養殖技術。農村養豬的都是一些農民,都是靠上輩傳下來的傳統的養殖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出了點小病也沒有及時對症下藥,而且沒有把握好養殖重點,往往會事半功倍。

4、飼料成本過高。養豬的成本有90%是在飼料裡,這些年的玉米、大豆、小麥等原料價格普遍上升,飼料成本增加,沒有人願意做無用功,竟然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農民養豬不賺錢,自然養的就少了。

綜上,現在農村養豬的越來越少。更多三農問答,盡在農學谷頭條號!


農學谷


再就是農村人算下成本,還是直接買豬肉吃更划算。靠養幾頭豬或一頭豬殺年豬基本上不划算,還廢事。還有就是養豬對於現在新農村建設很不協調,也不允許。所以現在農村人養豬的也是越來越少了。

作為農村人的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頭母豬還有肉豬,母豬產仔賣錢,肉豬養大賣錢,過年還殺年豬吃,那個時候養豬吃剩飯剩菜,涮鍋水加穀糠就行。很少買飼料。

穀糠也是自己種的稻穀加工出來的,這樣養的豬時間成本比較高,一般都需要五六個月出欄,有的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對於現在農村人養豬就不划算了,也不符合新農村的風貌!


彬哥農情


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了,人居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過去的農村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是種地,而種地就必須讓土地肥沃。過去農村很少使用化肥,大部分還是以農家肥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在農村有“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的說法!”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在農村少量養豬已經維持不了一家人的日常開銷了,這也是很多人寧願出去打工也不在農村養豬的原因!

這幾年,國家對農村環境衛生進行了綜合的整治,明年起,環保稅也開始徵收了,大的環境下,養豬賺不賺錢,就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

在過去,農村每人都能分上一畝多的田地,而如今呢,一家5口人,也就能分2畝地,這一年忙活下來一畝地能掙多了呢?按農村老人說的,除去各種費用也就是一季的錢,如果按照玉米來算的話,1畝地多了收1200斤,今年的玉米收購的價格在7毛多點,一畝地一年也就賺不到900塊錢!

現在農村種地的也逐漸少了,更何談養豬的,養豬不僅靠考慮飼料成本,豬價的起伏,環保的政策,以及豬病的預防,在農村養上幾頭豬,一年還能賺多少!


豬友巴巴


題主在問題裡的說明有明顯的認知錯誤,根本就不存在“很多人有錢賺都不去養”的情況,人或者有糊塗的時候,但資本肯定是敏銳和血腥的,當一種模式被資本拋棄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說明這種模式本身已經落後了,不再具有生命力。

1、 以前養豬是一項副業,雜糧、剩飯、青草就能對付著養大,人工也沒有成本,閒著也是閒著。家家養豬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表現之一,隨著改革開放,專業化生產成為趨勢,大批的農村青壯年離鄉打工,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已經很少有人靠養豬換取家庭生活費用。

2、 現在養豬已經不再是副業,農民也學會了算賬,結果一算,養一兩頭豬既不賺錢、又不划算,於是願意養的人越來越少。

3、 對於專業化養豬,絕大多數農民缺少相應的技術和資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所以養的人也不多。

4、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越來越嚴,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美麗鄉村,家家養豬的這種模式已不適合新形勢下的新農村。

總之,農村養豬的人越來越少,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農村發展的表現,題主所言有錢賺都不去養實在是太扯了。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