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凝心聚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內江:凝心聚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威遠四方新村

6月29日至6月30日,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召開。7月22日至7月23日,內江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召開。這兩次重要的會議都明確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內江財政部門緊緊圍繞“把內江建設成為丘陵地區現代農業示範市、成渝經濟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的發展目標,緊扣脫貧攻堅主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示範,強化投入保障機制,不斷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優化財政支持方式,奮力推動具有內江特點的鄉村振興發展。□內宣(圖片由內江市財政局提供)

建機制 強化財政支農投入保障

要發展,資金保障是關鍵。內江財政以“四大機制”建設為抓手,強化財政支農投入保障。

財政資金引領。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2017年全市農林水支出實現25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1.5%,市級財政支農資金近五年的平均增幅達到24.8%。

整合資金驅動。以重大支農項目和重點區域為平臺,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重點突出、各司其職”的原則,2017年全市整合涉農資金48.6億元投入農業農村。

金融資金互動。實施“擔保+基金+分險+貼息”的財金互動,市擔保公司累計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136.6億元,組建內江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基金,採取“投+保+貸”聯動模式,實現基金投資1294萬元,擔保撬動金融資本投入5400萬元。

社會資金主動。堅持“民辦公助”“以獎代補”,調動各類資本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吸引工商資本發展觀光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實施農業PPP項目2個,引導大型國有企業投資5.4億元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保重點 推進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2015年,內江在市中區永安鎮瓦堆灣村開始探索財政投資收益扶貧模式。目前,瓦堆灣村已整合財政資金95萬元,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合作公司投入資金300餘萬元,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20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圈舍及配套設施。根據規劃,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近千元。

內江財政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拿在手上盯緊抓實。截至目前,已投入財政資金1.04億元,實施財政投資收益扶貧項目190個,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建立了穩定的增收渠道,受到國家扶貧辦和財政部充分肯定。此外,內江財政還因村因戶施策,支持貧困村開展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貧困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增收致富。他們還加強四項基金管理。2017年將全市四項扶貧基金總規模補充至2.18億元,2018年又投入省級資金850萬元、市級資金837萬元,對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予以獎勵補充。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產業扶持基金使用率達到82.5%,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基金放大效益達到7.5倍。另外做到嚴格扶貧資金監管。堅持扶貧資金就是“高壓線”,組織開展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四項扶貧基金專項檢查和績效考評5次。

僅2017年,全市財政扶貧投入達到25188萬元,較2016年增長26.9%,其中市級投入7500萬元,增長66.7%。

促發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內江財政大力支持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提升行動:投入資金3億元,建成市中區柑橘、東興區蠶桑、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和隆昌木本油料等5個萬畝產業示範片23.33萬畝;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支持100萬頭“內江黑豬”產業發展,爭扛“川豬”大旗;支持實施“甜城味”區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發展戰略,創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名牌產品等,促進“甜城味·大千故里優質農產品”入選“四川省十大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投入財政專項資金7701萬元,整合涉農資金7391萬元,吸引社會資金投入14923萬元,在內江全市5個縣(市、區)81個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2017年的50個試點村平均增收12萬元以上,試點經驗在全國、全省交流,並被陝西省財政廳和省內兄弟市(州)學習借鑑。”內江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聚合力 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7月18日,資中縣銀山農業園,天府智慧農業生態園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平場中。園區是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內江堅持聚合力,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完善建園機制。堅持規劃引領,以《內江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統領資源、項目、資金安排,以4000萬元的省級創建資金為平臺,安排市級資金2090萬元、縣級資金5426萬元,整合涉農資金1.47億元,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5.84億元,支持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夯實推進抓手。打破縣(市、區)、鄉鎮區域界限,發展血橙17.02萬畝、柑橘5.45萬畝、蠶桑5.83萬畝。支持拓展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冷藏加工,著力將產業園打造成集休閒旅遊、農事體驗為一體的旅遊環線,實現產業園變景區。

——提升建設效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紐帶和堡壘作用,組織黨員和致富帶頭人開展思想發動、技能培訓,提升帶動效益。推進農村改革,全面實施財政支農資金“補”改“投”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等改革;優化利益聯結,大力推廣“土地、果樹”入股、“轉租、託管”等模式;強化資金監管,落實以項目為平臺、以資金使用為核心、以資金流向為主線的監管機制,確保了財政資金的規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