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下不去跟媽媽有哪些關係?


寶寶出生後的黃疸下不去跟媽媽也有很大的關係,臨床上寶寶出現黃疸的概率一般在90%以上,新生兒黃疸在寶寶出生的第2天或者第3天左右出現。

一般生理性的黃疸在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或者半個月的樣子就會自行消退。但是病理性的黃疸就比較麻煩了,一般維持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對症治療。

這裡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如果自己的寶寶出現病理性的黃疸不要亂用藥,剛出生的寶寶消化功能還不完善,亂用藥很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消化不良、腸絞痛等情況,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用藥很重要。

新生兒黃疸如果用藥後還是不下降,那麼就要考慮母乳的原因了,比如出現溶血的情況也可能導致黃疸一直不退。

如果確定是母乳的原因,那麼就要暫停餵養一段時間的母乳,等黃疸消退了之後才能用餵養,不過在再次餵養之前要用吸奶器把乳汁先排空。


KK健康


不知道出生24小時內的黃疸值是多少,如果之前黃疸值比較低,出生的13天內緩慢升高,應該患病理性黃疸的幾率不是很大,很可能是母乳性黃疸,但是黃疸值20已經很高了,一般超過15醫生會建議住院藍光治療,家長遵醫囑即可。

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大多數新生兒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由於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黃疸特點: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2周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

應對方法: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孩子沒有什麼不適,正常餵養就行。

2、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黃疸特點:孩子吃母乳,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應對方法:出現母乳性黃疸,當新生兒生長髮育良好,並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黃疸的原因,總膽紅素小於15mg/dl時不需要停母乳,高於15mg/dl就要注意,及時去醫院診治。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黃疸特點: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逐漸加重,很容易識別。

應對方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採用藥物或者光療即可。嚴重者早期可進行換血治療。

4、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主要見於先天性肝內肝管或肝外膽道閉鎖,其臨床特點是生後2~3 d,胎便排完後,大便為白陶土色,直至1~1.5個月後。

黃疸特點:黃疸嚴重時,大便表面或其淺層為淺黃色。出生後1周左右出現黃疸,並進行性加重。肝臟腫大,並呈進行性加重,且質地變韌,最後發硬。血常規檢查無貧血,早期血液直接膽紅素進行性增高,1~2個月後,由於肝功能損害,間接膽紅素也升高。

應對方法:經膽道造影明確為膽道閉鎖後,及早手術治療。


5、感染性黃疸

因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

黃疸特點: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感染的原因不同,在黃疸時期主要症狀、黃疸發生時間和持續時間及輕重程度上,差別很大。

應對方法:若母親堅持產前保健、檢查,孩子出現感染性黃疸的很少。感染性黃疸需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兒科醫生鮑秀蘭


據統計,現代寶寶發生黃疸的概率大概在90%以上,正常會在寶寶出生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出現,持續一個星期到半個月時間會自行消退,但早產兒屬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會長一些,如果到了時間還不消退的話,就需要進行治療了。

許多醫生會給媽媽們推薦寒涼的藥物,但他們卻不知道寶寶自身消化功能還不完全,服下後大部份寶寶會出現消化不良、腸膠痛等症狀,所以我們覺得小兒黃疸儘量不服藥,可選擇小兒推拿進行退黃治療。

寶寶黃疸,問題是出在肝膽和脾胃,根本原因主要是脾胃溼熱,或者寒溼內蘊,肝失疏洩,膽汁外溢而發黃。分為“陽黃”和“陰黃”。

一、陽黃:為溼熱。面目和皮膚均發黃、色澤鮮明如橘皮,煩躁不安、啼哭吵鬧,不欲吮乳,口渴喜飲,或有發熱,小便深黃,舌苔黃膩。

小兒推拿穴位:清胃、平肝清肺、清天河水、下推七節骨,通腑瀉熱,利膽退黃。

二、陰黃:為寒溼。面目皮膚髮黃,色澤晦暗如煙燻,精神萎靡,目光少神,四肢欠溫,腹脹食少,便溏色灰白,小便短少而黃,舌淡苔灰膩。

這兒呢有一個病例,當時,名字叫豆豆的寶寶也是出生十幾天,指標20左右,臉色黯黃,腹稀腹脹,手腳偏涼,不愛吃奶。小兒推拿第二天,豆豆奶奶說孩子見好。第五天的時候,孩子的手腳已經退黃。第六天,孩子白眼球退黃,又鞏固一天,皮膚白白嫩嫩的了。

下圖:小兒推拿調理後豆豆的照片,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還是那個豆豆???

寶媽特想知道做的什麼穴位吧?現在就告訴大家取穴,一共是五個:外勞宮、二馬,清補脾,平肝,清補大腸,以溫補脾腎,溫陽利溼,利膽退黃。。推拿頻率:每分鐘200次左右,每上穴位的推拿時間大約四~五分鐘。

手法一:揉外勞宮,在手背中指和無名指的掌骨之間,手背中心點,內勞宮對面。

手法二:二馬,無名指及小指之間,指掌關節後的凹陷中。基本相當於中渚穴。

手法三:清補脾,在拇指的一側,拇指指根到指尖來回推。

手法四:平肝,食指指根到指尖離心推。

手法五:清補大腸,無名指指根到指尖離心推。

雖然生理性黃疸一般不用治療也可自行消退,但加用推拿可以恢復更快。病理性黃疸必須加以治療,小兒推拿療法對大部分病理性黃疸寶寶有良好療效。

不同的黃疸推拿的穴位亦不同,但總的治療原則為:健脾利溼、疏肝利膽、退黃等肝之疏洩有助於膽道暢通,有利於利膽退黃。故疏肝利膽亦為本病治療的重要途徑。

喜歡就關注我,張家綱專心專注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張家綱小兒推拿


寶寶黃疸下不去和媽媽有關,主要是媽媽對寶寶的護理很重要:

如果是母乳餵養,母親要忌用含有氧化劑的藥物,忌吃蠶豆,忌與樟腦丸、廁所的清潔劑等含萘的化學品接觸。

儘早開奶,促進寶寶的胎便早日排出。

注意保護寶寶的皮膚、臀部及肚臍的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寶寶的衣物不能接觸樟腦丸等含萘的化學物品。

寶寶出生時及時給寶寶接種乙肝疫苗。

注意給新生寶寶補充水分;寶寶房間的光線不能太暗,便於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變化;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除了黃疸以外,還伴有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的現象,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祝寶寶健康!


小裴育兒


☘️寶寶13天,黃疸值20,太高了,建議住院。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一般生後2-3天出現,4-5高峰期,5-7天消退,最長不超過2周降至正常;早產兒多在3-5天出現,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長不超過4周;最高皮測不超過12.9mg/dl,每日皮測增長不超過5mg/dl。



☘️病理性黃疸:(1)出現過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2)進展過快:一天內黃疸升高的皮測值超過5mg/dl(3)黃疸過高:黃疸值超過12.9mg/dl(4)持續時間過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5)黃疸退而復現:黃疸已經消退了,但是隔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再出現黃疸(6)血中的直接膽紅素升高。

☘️建議:13天寶寶黃疸20,需要住院治療,照藍光退黃疸的同時,做相應的檢查找原因,例如:感染、血型不合溶血、蠶豆病、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顱內出血、膽汁淤積、膽管堵塞、餵養不足、胎便排出延遲、母乳餵養等均可能導致黃疸升高,所以需要結合寶寶的情況做相應的檢查。



☘️黃疸稍微偏高,除外病理性的原因,可以給寶寶曬太陽、吃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茵梔黃(有蠶豆病家族史的不建議用)口服退黃治療等,但是寶寶是回家吃藥觀察還是住院治療需要聽專業大夫建議。

☘️黃疸值超過20mg/dl即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風險,尤其是<7天的新生兒,所以黃疸高峰的發生時間也很重要,建議尋找病因,積極治療,以免留下嚴重後遺症。

☘️最後,祝寶寶早日康復!


柚見柚子茶


我是今年6月8號生下寶寶,一出生黃疸值就在正常範圍內,且刨婦產住院7天,寶寶黃疸一直正常,我不知道跟我孕期飲食有沒有關係,我孕期每天至少一個蘋果一個橙子,而且不忌口,想吃的水果幾乎都會吃,寶寶一出生皮膚是紅的,後面變得越來越白。我個人覺得多吃水果挺好。


朱木木10


寶寶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病理性黃疸手心也會發黃,生理性的不會。一般生理性黃疸不用擔心,寶寶在半個月左右會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黃疸需要去醫院就診。

寶寶黃疸和媽媽有關係,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涼性食物容易引起寶寶的黃疸,所以建議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間儘量少食用大寒的食物。另外我也不建議服用過熱的食物,這樣對寶寶都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手機用戶穎媽說育兒


寶寶出生有黃疸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黃疸,一種是病理性黃疸。

對於新手寶媽,寶寶出生有黃疸一定非常擔心,但其實新生兒出生普遍存在黃疸問題,只是嚴重程度、持續時間不同,首先,我們要去正規的醫院給孩子進行檢查進而判斷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這個至關重要。若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高度重視,馬上接受治療。若是排除了病理性黃疸,只是生理性黃疸的話一般情況並不會太嚴重,只要多關注,定期去測黃疸值,只要黃疸值不是過高,給寶寶多曬太陽,給寶寶多喝母乳多喝水,加強排洩,一般過一段時間隨著寶寶的自身發育黃疸會慢慢降下來,直到最後完全消失。

我家兩個娃從出生後都有不同程度的黃疸,尤其是我家大女兒,剛出生時,皮膚白白嫩嫩很可人,然而到了第二天下午皮膚開始泛黃,查房的醫生說孩子有黃疸,需要密切關注,初為人母的我壓根不知黃疸為何物,以為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馬上問醫生怎麼辦,那個醫生含糊不清的說了句如果黃疸值過高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一聽說可能會影響腦部發育,我當場嚇呆了。

接下來第三天、第四天孩子的皮膚愈來愈黃,我心急如焚,網上百度四處查,原本計劃第四天準備出院,醫生在測了黃疸值後建議孩子要住院接受藍光治療,那天真得是含著眼淚目送著孩子被放進保溫箱,卻無能為力,孩子剛好出生在臘月底,老公每天送幾次母乳去醫院,兩人默默熬了三天,剛好大年三十了,我和老公實在忍不住,辦理了出院手續,把孩子接回家過春節。出院那天,孩子的黃疸並沒有完全消退,只是降了些。

回到家,我們都希冀著孩子在住院後能自行消退,但並沒有,這其間也是在網上各種查,嘗試各種辦法,曬太陽,多喝水,這樣斷斷續續折騰了快一個月,但孩子的黃疸仍沒有退,我給遠在老家的父親打電話哭訴,老父親一刻不敢耽誤給我寄來了一大包中草藥,大包的煎給我喝,小包的煎給孩子喝,老父親說當年老媽每生完一個孩子,老父親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鄉下老中醫那抓上幾大包中草藥,產婦孩子一併吃完,啥事都沒有。我半信半疑的打開一包,數十種中草藥中還混跡著一幾隻蟲、蜂類,管不了那麼多了,當即煎了一包,給幼小的孩子強灌了兩頓,下午她就開始拉稀,一會拉一會拉,拉得臉色泛青,我嚇得趕緊不敢再給她喝了,現在想想也是太大膽,這種民間的東西還是不要嘗試的好。

所幸又過了近半個月,孩子的黃疸總算慢慢消退了。

兒子出生時也沒逃過黃疸,但有了女兒的那段經歷,我的心態好很多,排除病理性黃疸後,更多的採用曬太陽,喝母乳,喝水,兒子的黃疸值本身不是太高,持續了十來天后就自動消退了。

網上有各種治療黃疸的偏方,如喝葡萄糖、吃茵梔黃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在孩子發生黃疸時,首先是在正規的醫院檢測並判斷黃疸的類型,再採取合適的方法對症治療。


文學路上一起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6c7aaaf72676ed3c14cf1a50a83965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