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割捨?悄悄告訴你南海的礦產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南海—最讓人垂涎的礦產資源寶地,不僅具有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還有相當豐富的固體礦產資源,經濟價值相當可觀,南海蘊藏5萬億噸以上的錳結核、約3100億噸鎂、170億噸錫和銅、29億噸鎳及錳、8億噸鈷、5億噸銀、800萬噸金、60億噸鈾、250億噸重水等比陸地豐富得多的礦產資源。

為什麼不能割捨?悄悄告訴你南海的礦產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尤其是我國南海海底發現巨大的“可燃冰”帶,能源總量估計相當於中國石油總量的一半。2010年12月15日,中國科考人員在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鑽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獲得可燃冰的三個站位的飽和度最高值分別為25.5%、46%和43%,是世界上已發現可燃冰地區中飽和度最高的地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張洪濤估算,我國全海域可燃冰的資源量粗略估計是690億噸油當量,南海佔據絕大部分。作為新型能源的可燃冰,南海開採潛力巨大。

為什麼不能割捨?悄悄告訴你南海的礦產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通過南海科考報告來詳細解讀海底所蘊藏的大寶藏

南海淺海、半深海區的重礦物多大60餘種,具有遠景的礦種主要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磷釔礦和石榴石等。

南海還有一種礦產,也是重要的海洋礦產,就是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結核形成很慢,在太平洋地區“長”得最好,這是因為陸地上剝蝕的物質都被截留在太平洋周邊的海溝和海里了。南海海盆不像太平洋一樣廣闊,而且它貼近大陸,陸源輸入量比較多,這本來是妨礙多金屬結核形成的。但是根據我們的探測,南海的多金屬結核也“長”得有一個拳頭大小,和太平洋地區不相上下。

在南海已經發現鐵錳結核10處,結殼12處,南海結核、結殼的CuCo、Ni含量較低,但稀土元素含量高,可能具有綜合開發利用更多價值,可望成為我國近海的一項新類型礦產。

中國對海域主權主張3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南海有120萬,超過一半與周邊國家有爭議,中國陸地劃界基本劃定了,但是海上疆域,只劃定了北部灣灣口以內部分海域,相當於應劃定界限的7%。有大量的海域沒有劃定,是造成海上糾紛的重要因素。”

但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資源戰略意義被肯定以來,這片空虛的戰略要地迅速被周邊其他國家搶奪。而中國一直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但中國的“高度剋制”並未換來周邊國家同樣的態度。造成南海周邊國家已經在南海開了1380口油井。

為什麼不能割捨?悄悄告訴你南海的礦產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南海不但資源豐富,還是亞太地區海運的“咽喉要道”,這裡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如果按噸位計算,每年有超過一半的各國商船隊需要通過南海,通行量是蘇伊士運河的3倍,是巴拿馬運河的15倍。數據顯示,在國際貿易的航運中,原料和糧食的運量佔總運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55%,鐵礦石約佔10%。

具體來看,日本、韓國、臺灣地區從中東、非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進口的原油,80%以上需要經由南海運輸;從南非、越南等地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和煤,也絕大多數需要走這條線路。可以說,韓國2/3以上的能源供給、日本和臺灣地區60%以上的能源供給都依賴南海的“生命航線”。中國也有80%的原油進口是經由南海運到國內的。

因此,無論是從能源、航線,還是地緣政治出發,南海都被視作“重中之重”。不僅周邊國家把這裡當作“冒險家的樂園”,即便是美國、俄羅斯這樣“遙遠”的國度,也想在南海海域爭取“泊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