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说到中国的古代建筑,类型是很多的,比如有宫殿、坛庙、寺观、民居,乃至园林建筑

等等,可谓是博大精深。而要说这当中最为别致,也是最具特色的, 应该就是塔了。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塔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各地都有,随处可见,这当中有很多知名的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从成都走出去的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的大雁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书写动人爱情故事的白娘子和许仙的雷峰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因苏东坡而驰名的吴中胜景虎丘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矗立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千年不倒的千寻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在这里要说的是都江堰的奎光塔,这座塔同样来头不小。奎光塔不仅是我国现存的同类砖塔建筑当中层数最多的一座古塔,而且关于它的故事也是异常丰富精彩。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奎光塔曾一度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当然它比比萨斜塔要年轻至少500岁以上。在民间有传说,这座塔的存亡会直接影响灌县的文运昌衰。这座古塔真的有这么神秘吗?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奎光塔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檐角铁铃,随风演扬,青砖灰体,古朴静穆,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光影透过斑驳的墙面,苔痕上掩映着岁月的烟尘,奎光塔傲然矗立,在历史的波光中无声的述说着那百年的往事。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说起来,塔最初并不是中国所固有的一种建筑形式,而是从印度伴随佛教传入中国的。在古印度它最初是用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以及僧人遗体之类的建筑,被称之为窣(读音“苏”)堵坡。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我们就把它翻译成“塔婆”、“佛图”、“浮屠”等等,这都是音译的。佛家有一句名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里的“七级浮屠”就是指的七层佛塔,是号召人们做善事有好报。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浮屠在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国的本土建筑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塔。这种建筑形式极具东方特色,它和西方的塔真的是两回事。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从14世纪开始,它的功能和作用也慢慢在变化,从最初带有宗教色彩和意义的佛塔,渐渐走向了世俗化。除了供奉佛教的圣物之外,塔也被广泛的用作祝福、祈愿或者带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甚至从风水学的角度上讲,塔还能起到了镇邪避灾、改变气运的作用。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自古以来,灌县就是蜀西的一块风水宝地,群山环抱,江水奔流。按理来说这样的地方本来应该是人杰地灵、人才荟萃才对。可就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却曾一度文风不振,气运衰颓。当时就有风水先生建议,在县城南面的低处,得修建一座高塔,形状要像文笔,来改变运势。于是,当地人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这座石塔,取名为奎光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也不知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还是意料之外的偶合,自从奎光塔建成之后,灌县果然是一改文风不振的局面,从此举人、进士频频得中,可以说是文运昌盛、文脉绵延。这就使得灌县的文人们精神振作,信心倍增,对奎光塔的佑福灵气是深信不疑。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只可惜在明朝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席卷灌县,奎光古塔也未能幸免,在这场洪水中被彻底冲毁。从那以后到清代的百十年里,灌县又是文风不举,一片朽败。这样惨淡的局面,直到一个叫做周因培的人出现,才得以改变。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道光十年,也就是1830年秋季的一天,广西桂林的进士周因培到灌县出任知县。周因培不但传习圣贤之学,还精通风水地理,他当时有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振兴灌县文风,带头出资重修奎光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为了尽快修建好奎光塔,周因培带领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在塔基附近掘地取土,平地起窑烧制塔砖。烧出来的砖必须得坚硬结实,不然塔体肯定坚固不了,工匠们动了不少脑筋,特地在搅拌砖土的时候加入白矾水来调合,这样一来砖土的含铝量大大增加,达到了建塔所需的硬度。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要说这个塔砖,有个地方特别值得一提,就是这砖上的文字。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砖上印有

“清”“周”的字样。显而易见,这两个字给说明了建塔的时代时间(大清)和它背后的功臣(老周家的作品)。建这座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在明代奎光塔的旧址上,修建完成了这座50多米高的砖塔,十七层,密檐式六角砖塔,周因培还亲自撰写了重建奎光塔的碑文。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新建的奎光塔,毫光万丈、傲立都江,苍劲古拙、气势雄强。尤其是一阵清风徐来,檐上的102个镀金塔铃随风撩动,声声作响,宛如韶乐。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奎光重辉文风重振,在周因培的影响和推动下,灌县地区的尊儒重教蔚然成风。老百姓为了纪念周因培筹资建塔、振兴文风的功绩,就用修建奎光塔时剩下来的那些砖瓦余材,建起了一座三合小院,命名为周公祠。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不过就在奎光塔落成的当天,有些文化人开始闹别扭,这就是有名的奎光塔文人之争。灌县河西河东的文人之争,现在我们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当地民众都知道这段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到地震的影响,还有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奎光塔的部分砖体受损,塔身开始慢慢倾斜了。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九十年代,都江堰市先后三次维护和修整奎光塔。2008年特大地震,这座百年古塔再遭劫难。万幸的是奎光塔在那样强烈的地震中竟然没有倒塌,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只不过塔身绝对会受损,塔体出现自下而上的贯穿裂缝,分割为南北两部分,裂缝最大宽度达到了15厘米。后来经过修复和加固,而且对古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整治,一年之后这里变成了“奎光塔公园”,差不多占地23亩,比原来壮观多了,焕发出更加亮丽的风采。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如今在奎光塔公园里,不仅有都江堰市文物局、奎光书院等文化机构,同时还时常举办各类书画展览,成为了今天都江堰市非常重要当地百姓非常喜爱的文化场所。

奎光塔丨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但无论岁月怎么变迁,近两百年来,奎光塔一直庄严静穆地矗立于在这里,守护着一方人杰地灵的土地,这个地方的人们也在守护着它。正所谓,

插天古塔锁江流,文运兴盛不绝休!

转自: i都江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