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女性,虐待兒童,破壞法律…… Uber司機犯罪率還在增長

01

每當百度出現重大丑聞,或者李廠長口無遮攔地發表言論時,有一些人民群眾不免要懷念一下谷歌還在的日子。

這種類似的情形,同樣也發生滴滴身上。

自8月24日溫州樂清20歲女乘客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之後,一些人民群眾開始懷念被滴滴乾掉的競爭對手——Uber。

然而,將時間從8月24日倒回至兩個星期前,美國一名醉酒女性在馬里蘭州被Uber司機強姦,司機被捕後被判犯有二級強姦罪;

性侵女性,虐待儿童,破坏法律…… Uber司机犯罪率还在增长

一個月前,一名來自舊金山的優步司機被指控在下班時接送一名女子,並對她進行性侵犯;

兩個月前,一名醉酒女性在聖安東尼奧自己居住的公寓內,遭到尾隨入室的Uber司機強姦;

三個月前,一名29歲的Uber司機在丹佛的洲際公路上開槍射殺了一名乘客。

如果你能翻牆,可以隨便搜一下,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Uber司機性侵犯女性的新聞事件。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想要噴了: 這是在暗示滴滴已經很安全,幫助滴滴洗白嗎?

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讓你盲目的去比較誰安全,或誰不安全,而是想通過數據告訴你一些客觀的事實。

02

Uber司機發生性侵的案件到底有多少?

一份來自CNN的調查顯示,通過對美國20個主要城市的警方報告、聯邦法院記錄和縣法院數據庫的深入審查後發現,有103名Uber司機被控性侵犯或虐待。

性侵女性,虐待儿童,破坏法律…… Uber司机犯罪率还在增长

以上這些數字,還是不完全統計。

時間回到2010年,Uber在舊金山連接了第一位司機和乘客。

此後的短短几年時間內,Uber在全球數百個城市開展業務,遍及近75個國家,估值超過7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乘車服務公司之一。

但是,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Uber司機產生的社會問題不斷凸顯,除了性侵女性問題之外,虐待兒童、破壞當地法律、霸王條款,圍繞Uber司機產生的問題比比皆是。

和滴滴一樣,Uber也一直飽受詬病,二者都無法充分篩選司機,並僱用了具有犯罪記錄的司機。

Uber又是如何調查司機背景?那就是互聯網巨頭們共同的選擇——外包。

Uber使用第三方篩選公司進行背景調查。調查員在一系列國家、州和地方數據庫中進行為期七年的犯罪記錄檢查,同時查看國家性犯罪者公共網站和其他數據庫。

然而,一些安全專家表示,Uber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這不徹底。

03

在巨頭面前,法律往往也會失效;

一方面,Uber的高速擴張顛覆了出租車行業的監管結構,無論走到哪裡,所到城市或州的立法都遭到破壞。

舉個例子,無論是滴滴還是Uber,大部分運營的車輛都是我們熟稱的“黑車”,一旦被抓到非法運營,就會遭到罰款。

在國內,如果滴滴司機非法運營被抓,意味著要自掏腰包支付幾萬塊的罰款。反觀Uber的做法,在一些地區,會由公司層面為遭到罰款的司機埋單。相關統計數據顯示,Uber至今累計支付的罰款金額超過170萬美金。

在資本面前,法律無法約束金錢的自由流通。而Uber,自己卻可以指定霸王條款。

去年11月開始,有9名受到司機性侵犯的女性,集體對Uber提起了訴訟。

對此,優步方面表示,“所有法庭訴訟必須在私人仲裁中進行,而不是向公眾開放,因為女性在註冊使用優步的應用程序時點擊了協議。”

可能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協議?

簡單來講,女性用戶使用Uber時,需要接受對涉嫌性侵犯的受害者進行私人仲裁的霸王條款,不能公開仲裁審判。

優步之所以使用私人仲裁訴訟這種做法,就是要隱藏使用其應用程序的潛在危險。

你看,巨頭壟斷之下,用戶的安全算什麼。

04

儘管滴滴和Uber都是半斤八兩,但是這次網民們對滴滴的討伐格外憤慨。

說到底,還是源自對滴滴憑藉壟斷地位的傲慢姿態,以及因為缺乏競爭而缺少改善產品動力的強烈不滿。

今年5月鄭州空姐遇害之後,滴滴推出了一些安全舉措,例如上線新版緊急求助功能、順風車提供護航模式、 上線人車不符評價機制等。

然而,獸爺在文章中揶揄:“該車是否與車牌號相符”這個功能,滴滴居然用了3年才做出來。

對於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增加的一鍵報警功能,滴滴也是置若罔聞。

對比之下,Uber的產品功能則明顯符合了國內用戶的訴求。

性侵女性,虐待儿童,破坏法律…… Uber司机犯罪率还在增长

沙龍君盤點了一下Uber在增加用戶安全方面做的一些舉措:

1、應用程序內置911的緊急按鈕,一旦遇到危險,可一鍵遠程報警;

2、還內置了GPS跟蹤功能,實時追蹤車輛行駛的軌跡;

3、停止向司機提供乘客上車和下車地址的記錄;

4、採取更嚴格的駕駛員篩查,需要進行年度背景檢查等;

5、與部分大警察保持密切合作,建立起快速聯繫機制;

讓人遺憾的是,Uber司機性侵犯罪率仍然在增加,女性用戶始終隨時都可能處於危險的境況。

Uber尚且如此,滴滴還有可能做得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