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一,人類的體積是如此的小,但是為何人類的大腦卻能想象如此大的宇宙?

人類的大腦為何能夠建構象宇宙一樣巨大的虛擬世界,你可以將一個人關在非常狹窄的現實世界,但是卻阻擋不了人類建構無比巨大的虛擬世界。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

若銀河系是一粒沙子,人類可觀測的宇宙就是一棟370米高的高樓。

小小的人類,大大的宇宙。人類小小的大腦,人類無限大的想象力。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左圖是人類大腦的神經元網絡結構,右圖是宇宙物質與暗物質的網絡結構。極具相似性)

相比於46億歲的地球,100億歲的太陽,138億歲的宇宙,人類擁有的時間不能稱之為一瞬,那麼宇宙中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或許每個人的存在都只對自己有意義)

二,恆星(太陽)死亡後的幾種結局。

美國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預言:恆星核心質量小於太陽1.44倍的恆星將會演化為白矮星。核心質量大於1.44倍太陽質量而小於3.2倍太陽質量,整體為太陽8-15倍質量將演化為中子星,核心超過3.2倍太陽質量,演化為黑洞。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1,中子星:有一部分恆星死亡後會演化成中子星,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2.1倍,半徑在10-20公里之間。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中子星的密度為10^11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竟為一百萬億億噸之巨。

假如地球達到這樣的密度,地球的直徑只有22米。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2,白矮星。

白矮星是演化到晚年期的恆星,恆星在演化後期會損失大量的質量,如果剩下的核的質量小於1.44個太陽質量,這顆恆星便可能演化成為白矮星。

白矮星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恆星。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白矮星密度高達1,000,000 g/cm3(地球密度為5.5g/cm3),一顆與地球體積相當的白矮星(比如說天狼星的鄰星Sirius B)的表面重力約等於地球表面的18萬倍。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太陽演變成白矮星後會吞噬掉地球)

白矮星的表面溫度很高,平均為10的4次方℃。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黑洞吞噬宇宙萬物)

3,黑洞

只有恆星演化末期塌縮的內核質量超過3.2倍太陽的質量才會形成黑洞。

依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黑洞吞噬恆星)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

2017年12月7日,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1,黑洞信息悖論:黑洞吞噬宇宙宇宙萬物,黑洞吞噬的信息去哪裡了?

2,黑洞其實並不黑,只是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3,黑洞是時間機器。

人類存在的本宇宙,光速是恆定的,每秒鐘30萬公里,這是這個宇宙的一個限制,宇宙間最大的速度,沒有超越光速的速度。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光在四維空間裡不斷前進,就會形成一個三維的圓錐。)

“光錐之內就是命運”《三體》人類所看到的世界,是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既定事實。而光錐之外就是未來,因為沒有未來的光到達你的眼睛,你對未來也一無所知。

但是黑洞的引力之大可以讓空間彎曲,從而使時間流速變慢,從而到達未來。

人腦神經元網絡與宇宙的相似性及太陽死亡後的結局


(宇宙中的黑洞不斷的在吞噬宇宙中的物質,最後會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吃完嗎?)

4,黑洞是星際之門,有可能帶我們到達另外一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