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

甜穎子


平心靜氣源於心,凝神而能氣定,氣定而能守靜。善守靜者,心寬似海,心明如鏡。當一個人心靜如水時,其心猶如明鏡一塵不染。面對世俗紛擾都能以平和之心對待。內心的平和寧靜可以讓人避開紛繁複雜的生活,為自己保留一份純真。

平心靜氣,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人生境界。它是來自於人們對平凡簡樸的生活的追求和滿足。

蘇東坡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只有心安靜,才能正確面對世事紛擾,才能擺脫虛名浮利的誘惑。

平心靜氣,是一種生命的力量。在繁雜的世界裡,能讓自己靜下來,真的不容易。在靜寂的時光裡,喜歡煮一壺清茶,靜靜地閱讀,靜靜地書寫一段文字,靜靜地回想那些曾經的美好,靜靜地品味人生的甘苦。心寧靜了,才能致遠。心簡單了,世界就會簡單。

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裡,有茶,有書,在平心靜氣中,傾聽內心的聲音。沒有了塵世的喧囂,少了慾望。用平和的心態,靜觀雲捲雲舒,用純淨的心靈,感悟生命中的每一處芬芳。用飽蘸深情的水墨丹青,描繪內心的美好願望,平淡之中也會有詩意。

曾國藩也說:“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靜在心,不在境。”

有人說:“所謂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靜的生活,緣由是隻有在安靜的氣氛中,才能夠產生真實的人生樂趣。”

平心靜氣,不必遁入山林,與世隔絕,而是以“出世”之心,過“入世”生活,在凡塵中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

莊子說:“夫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

一個安靜的生命,無意去抵制世間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內心的豐富與圓滿。

豐子愷說:“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平心靜氣而甘於平淡日子的人,是溫和的,感情是平穩的,不張揚不喧囂,淡定而坦然,從容而自若。

平心靜氣的人,往往不會那麼高調,不會那麼偏激,不會那麼地火燒火燎。他們懂得安靜從容,他們知道越急越成不了事,所以,他們為人冷靜,他們表情安詳,和這樣的人交往,會讓我們感到心安,感到自然、舒服、自在。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地努力,靜靜地收穫,切忌喧譁。”靜的世界是美的。小橋流水,空谷幽蘭,大漠孤煙,白雪皚皚,都是靜的。

齊白石曾說,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靜氣,書畫可成。心若不靜,畫亦浮躁不堪。

齊白石做的畫中,即使滿紙的蝦足須飛動,活靈活現,也一樣有著清靜的韻味。即使他畫展翅雄鷹,也一樣有從容的氣魄,靜態的威儀。

或許正是心裡長存靜氣,如白石老人題畫所說“心閒氣靜時一揮”,執筆懸墨時才會從容不迫,沉吟構思時才能心平氣和,畫才有了沉穩安靜的靈魂。

只要做到虛靜寡慾,堅持清靜無為,就可以排除外界的一切思慮雜念,反觀內照,就能通情達理,不為外物所累,心靜氣沉。

清代畫家惲壽平曾說過,“畫到神妙處,必有靜氣。蓋掃盡縱橫餘習,無斧鑿痕跡,方於紙墨間靜氣凝結。靜氣令人不講也,畫至於靜,其登峰關乎!”

希臘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曾說,“世上只有一件東西,能始終經受住生活的衝擊:一顆安靜的心。”

在這個虛浮的世界,靜是心靈最終的歸宿;靜是精神家園的寄託。

周國平曾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靜能克浮躁,靜能生智慧。世界喧囂,人心浮躁,心中多一份平心靜氣,腳下的路便會更開闊。





讀行人生


心境,不是心態,不是心情。而是一種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感。個人認為心境比心情更廣義更長久,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



如要心平氣和的心境,要有知足、寬容、感恩和樂觀的心態。

-知足-

你看,古人說“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心靈的愉悅,來自精神的富有;簡單的快樂,來自心態的知足。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知足者常樂”

-寬容-

學會“胸吞百川流”的寬容和諒解,學會放下。放下煩惱,放下包袱,放下負擔,放下不快樂。放下厚厚的包袱和行囊,輕裝上路,寬容和博愛的心胸,自然會收穫心平氣和的心境。



-感恩-

常懷感恩之心!感恩能夠使人獲得好心情,心懷感恩的人會常常喜樂。多一份快樂,多一份樂觀,多一份豁達,多一份感恩。改變態度,改變看事物的角度。

-樂觀-

樂觀源於“捨得”!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懂得捨得的大智慧。選擇了,就要盡力而為,放棄了,就給心靈自由。選擇與放棄需要智慧,更需要陽光般的心態。

-yi情-

靠興趣“怡”情:當生活繁瑣、失意的時候,不如嘗試一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將生活的悠然自得融入心境。

靠運動“移”情:當自己情緒苦悶、煩惱,或情緒激動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還可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消除精神的緊張。



心平氣和的心境,需要陽光的心態,豁達的心胸,樂觀的心情,以及一顆智慧不糾結的心靈來養成,我們如若“行安然,待安然”,自然就會擁有!

👉👉關注林思夕夕,認知最好的你!😘


林思夕夕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面對不順心的事時總會心煩意燥,這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社會關係和身心健康。那麼,怎樣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呢?

首先,多讀書,磨鍊自己的心性。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也使人變得有耐心。在心煩意亂的時候翻開一本喜歡的書仔細閱讀,你會發現心突然平和了許多,隨著我們慢慢深入書籍的情景,以往的煩惱都拋到了腦後。讀書讓人充滿智慧,而充滿智慧的人都有一顆平和的心態,或許就如我們平時說的大智若愚吧。

其次,平和的心境需要我們對一切事物都坦然面對。不鑽牛角尖,不和人勾心鬥角,只需一個寬闊的胸懷,事事悲也好,喜也罷,都要坦然面對。閒來散散步賞賞花,品茗潑墨,在書卷或筆底書寫自己的人生。



因此,要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就需我們用一顆坦然的心面對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徽墨821


答,我來直奔主題的回答你,一讀就會:

一,排出生活中的風險指數,劃重點、分層次,不濫用情緒,科學求是地分配精力。

二,從容淡定不是天生的,要靠從日常生活瑣事中去有意識地訓練。就像神投手天天練投籃一樣,在一復一日的乏味中積累能量,在看似無用中水到渠成。

三,我上班的時候,把日常生活和工作分成五個等級:第一就是違法的事絕對不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用自由換取。第二是家庭,和平年代,家庭事務高於一切。第三是安全生產,不能被意外傷害身體。第四是人脈,既不要太冷漠,也不被江湖義氣牽著走。第五是利益,凡是牽扯到小錢的事,都別當回事。由於我堅持這五項輕重原則,在與親朋好友及同事的為人處事中,顯得十分淡定從容,人緣好評指數較高。

四,人是環境的產物,淡定的心理狀態是汗水、淚水、心血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經歷、經驗披荊斬棘的積累。05年8月份,我車間有位職工在生產過程中左眼被工件擊傷,當時大家都很恐慌,怕眼睛保不住,我作為車間第一責任人,卻表現的十分淡定。因為我的擔心點與他們不一樣。上世際九十年代,我在上海培訓其間碰到過一件事,有位職工被吊物碰了頭一下,當場一點事沒有,過了20小時後卻死了,死因是腦出血。我們車間出工傷後,我並不擔心傷者的眼睛,我把內心真正的恐懼藏起來了,給別人的感覺很淡定沉穩。這件事我一直映像深刻,它給我的啟發是:人在遇到事的時候,先往最壞的結果想,其它的方面不要大驚小怪。

五,我們普通老百姓,事事做到淡定,並不容易。因為淡定有極端的經驗性和相對性,小混混不屑一顧的群架,書呆子肯定會覺得驚心動魄。人們對突如其事的變故,如果沒有事先的經驗或演練,大都會驚慌失措。一個人,心平氣和地為生活爭取更合理的解決之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憑空想象就能夠熟練掌握的。當今外部生活的大環境,對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土壤並不肥沃。作為凡夫俗子的個人,要想使自己遇事心平氣和、淡定從容,就必須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除了多讀書、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反省、多積累以外,沒有其它的捷徑可走。回答完畢。


0老三兩0


心若冰清,天塌不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人心越寧靜,越能客觀地認識世界。不是沒有能力看透,只是心太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生智,智者所以不惑,除了學問,更重要的是心靜。想要把世界看清,就要沉澱自己的心。心亂一切亂,別讓一顆小石子擊碎心智。



如何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具體的做法是:

(一)父母要做好孩子平心靜氣的引路楷模。1、從小培養孩子遇事交流的習慣;2、從小培養孩子受挫後耐心耐性的習慣;3、告訴孩子哀痛、失望、氣憤除了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別人的情緒;4、幫助孩子體驗處理別人心境的才能。


(二)心胸放寬,心氣自然豁達;

(三)遇事要看其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

(四)積極思考應對辦法,不做無畏的付出。

(五)學會換位思考。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學會諒解別人。


李彬文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李穎:

我們短暫的一生中,必定要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而這其中,讓人高興的事並不多,正如宋人方岳詩所描述的:不如意事常八九。遭遇的煩惱和困擾,卻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如影隨形。風和日麗的日子,突然雷鳴電閃;鳥語花香的時候,剎那風雲突變;寬闊平坦的大道,陡現懸崖深澗。

面臨這種局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精神狀態。有人怨天尤人,心煩意燥;有人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有人勵精圖治,發奮圖強。有差別的應對方式,源於人的不同心境,是人的不同內心感受的外在表現。

如何保持平心靜氣的心境,從容面對各種困擾和煩憂,有先天的稟賦,更多的是人在生活中不斷地修煉,不斷地自我成長的結果。

自我成長的方式有很多種:

首先,應該多讀書。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這樣寫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書籍是無數聖賢先哲寶貴人生經驗的結晶,閱讀是磨鍊靈魂、提升心性的絕佳途徑。

其次,無論面對怎樣的境況,時刻提醒自己,從容應對,不鑽牛角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個寬闊的胸懷,來包容一切困難和挑戰。

現實世界裡,物慾橫流,人心不古,想保持平靜的心境,殊為不易。正是因為困難重重,我們才更須努力,使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在面對任何困境時,都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從容不迫與沉著冷靜,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絢爛輝煌。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我的性情特別急躁,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言可能就會讓我心亂如麻。而且心直口快,話經常不經大腦衝口而出,這些缺點給我帶來無數麻煩,讓我苦惱不已!

真的特別特別羨慕那些氣定神閒的人,任何時候都平心靜氣,從容自若。

而我,吃了無數次虧仍然一得意就忘形,我對自己的這種毛躁性格真是到了切齒痛恨的地步!

現在我找到一個辦法:默唸或默寫心經。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在心裡一筆一劃的想象著寫,好像管點用。

看了各位答主的辦法我也受益匪淺,希望我能早日修煉的平心靜氣,平靜從容。


碧水閣主人


如何養成平心靜氣的心境?

我各人覺得要想養成平心靜氣的心靜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養成的。它得是長時間人在慢慢的修身養性過程中磨練出來的。

首先,人得有信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再者,讓自己的內心深處常充滿著(愛)。因為,人們在心中有了(愛),他就會愛他自己,愛他的家人,愛周圍的人,把喜樂常掛在臉上,他就會在任何複雜煩瑣的事情上處事不驚。而這時的他,心是平穩的,他不會因任何的小事或者大事而大驚小怪,臉部的表情也不會陰陽轉換的。

所以,我們做人一定要有愛心,要從心裡善待每一個人。

你愛別人,別人也會愛你的。


手機用戶放飛的燕子


要養成這樣的心境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因為在喧囂的塵世中生活往往會被各種生活瑣事所困擾。但是也並不是不可能,這就需要大家真的能做到以下幾點。

1、脫離塵世,遠離喧囂。

2、與世無爭,自給自足。

3、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這樣豁達的心態。

4、經常冥想,冥想可以很好的改善人的心境,試過的都知道。

如果各位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點個關注哦,謝謝!


母指禪


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靜心,何謂靜心?如何靜心呢?其實“靜”就是“鏡”,靜心就是我們能夠時時刻刻像一面鏡子一樣照住自己所做的一切,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

真正的靜心只有在動中,在付出,在奉獻中才能完成,當我們在任何境界面前都能做到心如止水,平靜自然,這時的我們才是真正的心安,才可以體會到萬物一體的那種全然。


“一”是萬物的根本,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生萬物。何為一?一是至純、至精、至專,一即是體,一即是意,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時刻看住自己的身體,當我們能夠隨時保持身心合一,就可以用這個一與萬事萬物融在一起,就可以逐步做到真正的萬物一體。


人是萬事萬物的第一因素,人是一切的根本。人的根本又是什麼呢?就是這顆心,心就是信!所以我們首先要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如果我們自己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正確的。當我們對自己有了信,就逐漸把握住這顆心;當我們把握住這顆心,就打開了整個世界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