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聯動,需回歸理性

7月5日,劇版《重返二十歲》上線近十天,其累計播放量4.4億,對於一部積壓了兩年的作品而言,相比之前影劇聯動的雙雙叒叒敗北,這一成績出乎意料。

2016年,同一IP的雙重開發所形成的“影劇聯動”,成為了當年影視市場的一大風口。然而,當急劇擴大的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之間存在矛盾,此種模式下的“一雞兩吃”也常常被懷疑到底是“絕不浪費”還是“過度消費”,同IP不同命,由IP裂變所衍生的冰火之歌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此起彼伏。

回溯這兩年,影劇聯動模式下,失敗甚於成功。歷經資本的沖刷,行業的浮躁之後,影劇聯動是否能在2018年走向理性,迴歸到影劇的常識之中?

慘淡收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恐怕是影劇聯動失敗案例,不可繞開的話題。2016年,劇版《三生三世》堪稱是史上第一大劇,收官當日累計播放量接近300億,開啟霸屏神話。

而在半年過後,上映的影版《三生三世》徹底撲街,儘管在上映期間盡力與劇版保持距離,但觀眾依然會在潛意識中進行比較。無論是故事改編、演員人選、演技高低,還是場景與服化道的精細程度、特效呈現完整度等等,劇版都成為了影版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影劇聯動,需迴歸理性

同樣是邀請一線明星、花費鉅額製作,但電影既未能與劇版同時上線蹭熱度,也不能在製作方面取勝,特效喜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得5億票房,讓觀眾慕名而來失望而走,只有粉絲堅挺。

這樣的“同IP不同命”,在影劇聯動的試水初期有過端倪。2005年曾經火爆一時的《武林外傳》,豆瓣評分9.1,等到2011年原班人馬主演的電影上映,評分滑落至6.4,票房以1.86億慘淡收場。2007年風靡一時的《奮鬥》,2011年改編電影上映,票房僅566萬。

其實,影劇聯動的傳統由來已久,從上世紀60年代起,電視劇在美國後來居上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導演、編劇、攝影棚等各類資源都出現了向電視劇“一邊倒”的情況,在此情形下,“套拍”模式衍生,即遇到好的題材必須影視雙方共享,一方拍完後,劇本要以友情價提供給另一方,甚至允許兩方同時開機拍攝。這一招不僅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影、視市場的不平衡, “套拍”也就此成為了美國影視產業約定俗成的常態規範。直到現在,這一不成文的規範依然在美國影視產業中發揮作用。

同樣,漫威宇宙的電影超級IP的體系化運作也使得這家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而在國內鮮有孕育出現象級的影劇聯動產品,反而是身陷泥沼。龍門君認為,這與製作方乃至投資方,在影劇聯動的運作中缺乏體系化運營,相關不同載體的內容、故事、編劇讓位於超級IP、流量,期待快速催熟,最終是丟失市場。

鴻溝難逾

電影和劇集之間,故事和質感的天然差異成為影劇聯動不可逾越的鴻溝。

就受眾角度看,年齡層次、審美趣味、消費習慣大相徑庭,顯示出電視劇與電影有較大差別;就創作者角度而言,作為“濃縮藝術”的電影,也與電視劇有截然不同的客觀創作規律。

《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顯示,中國電影觀眾的類型偏好中,動作、喜劇及奇幻類電影仍佔據多數票房。2017 年新上映電影中,動作、喜劇和奇幻類電影合計實現了整體票房的 71%,人次佔比為 61%,仍為國內電影的主要類型。除此之外,驚悚、戰爭、科幻等或有著強特效的重工業特性,需要影廳放映設備,或者壓根就是小熒屏看不到的特殊類型也赫然在列。

反觀電視業,軍事鬥爭、反特諜戰、近代傳奇、都市生活這四大類題材在所有頻道中的播出比重居高不下,連續三年均超過10%,佔總播出量六成。而面對年輕受眾的網劇市場,無論是都市愛情、玄幻穿越抑或是古裝大劇,都並非大熒幕的類型取向。

影劇聯動,需迴歸理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影劇作為IP裂變的成果,但當面對不同的載體,其最終收穫的效果卻不能相提並論。從失去了適合電視市場的情景劇《武林外傳》在大熒幕上失去“小而美”的獨特味道;再到每一分都在撒糖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可以用幾十集的電視劇講清故事線,到了大熒幕卻難免落入故事不完整的結局,最終以不足3億的票房總成績收官。

求快心切

從超級IP的運作來看,影劇聯動模式有其生命力,並且在美國已經被驗證成功。有人曾懷疑影劇聯動是否會使得IP被過度消費。龍門君認為,IP並非明星,很難說過度開發。但無系統的粗放性使用,會使得該IP的粉絲效應迅速走低,最終丟失市場,讓一個好基因的IP無法發揮其效應。

鬼吹燈系列的開發便是一個樣本,鬼吹燈在短時間內,將IP的新鮮度消耗殆盡。本可年年有,劇情常換常新,成為一個系列。卻在兩年內殺雞取卵,花式糟蹋,磨盡了粉絲對“鬼吹燈”的耐心,被大製作公司囤積的其餘鬼吹燈故事,後續開發難了。

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道,IP的影視劇翻拍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快”字!因為既然要抱大腿,就要趁著被抱的熱乎勁還在,觀眾還吃這一套的時候,迅速立項,迅速開播或者上映。比如《致青春》,電影版還在上映的時候,劇版已飛速啟動。《龍門鏢局》剛剛開播,安徽衛視就宣佈要投資電影版。進入製作階段的《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也算及時趕上了電視劇版的熱度。

“除非你像《將愛情進行到底》那樣,稱得上是一代人的記憶。現在這個年代,一年出多少電影電視劇,所以一個題材熱了,想要翻拍,就趕緊動起來。觀眾最多等你兩年,兩年過了,基本被遺忘。”

影劇聯動,需迴歸理性

為了追求快,倉促上馬,演員選得不好,劇本也沒仔細打磨,幕後主創團隊拼湊起來,拍出來的片子,質量相去甚遠。

2018年,影視劇市場將迎來資本冷遇,這對於影視行業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迴歸理性沉下心打磨內容,大浪淘沙後有真本事的人方可繼續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