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可回本 共享充电宝被资本视作好生意

2017年下半年以来,怪兽充电、伏特+、小电等一二梯队企业先后获得亿级融资。3月23日,街电宣布用户量突破6000万,稳占80%市场。

随着市场体量的不断增大,这一新兴产品的商业模式与成本回收效率备受关注。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租金+折旧”模式计算实际成本,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平均回本周期只需要不到四个月,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预判。

如今,街电、小电等头部玩家相继宣布基本实现盈利,也从侧面印证了共享充电宝模式上的优势。短回本周期、快速实现盈利的产品特点,也证明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观的前景。

回本周期远快于单车

美国Zenit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3亿人次。用户随时随地用电的需求正在爆发。

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正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以行业头部玩家街电为例,2018年3月其用户达到了6000万。而小电、怪兽充电的用户量也已经达到千万量级。

随着市场的高速增长,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市场的未来:共享充电宝的盈利前景如何?它们能否快速收回成本?

2017年11月,街电宣布在在多个城市实现盈利,此后小电等多名玩家也先后宣布基本实现盈利。

除了租金和押金,各家都在挖掘新的商业模式。他们位于餐馆、商场等众多场景中的柜机,本身就是个天然的广告位。目前一线城市的商场中,单个广告机的广告费已经超过2000元/月。

而共享充电宝的回本周期,比行业预测的时间短得多。

曾有投资机构进行测算,小柜机式单个充电宝的使用频次约为0.8~1次/日,每次租借时长约为2小时,以1元/小时计算,一个12个装小柜机一个月的营业额=0.8~1(次)乘以2(小时)乘以12(台)乘以30(天)≈576~720元。

成本方面,小柜机式充电宝在入驻商场商家时基本不需要缴纳租金,人力维护及折旧成本约为20元/台。那么,每月维护只需约20元,由此可以算出一个小柜机每月的利润在500到700元左右。

据了解,每一台12口的柜机设备,成本约为2000元,除去人力成本与折旧,三个月左右便可回本。而6个装的小柜机,设备成本约为1000元,也只需要两到三个月的回本时间,

有业内人士称,大柜机装充电宝在此推算基础上,需要加上每月1500元的租赁费用。按照同样的算法推算后可以得出数据,仅通过租金收入,机柜式充电宝模式4个月便可回本,每月利润达1380元,年成本利润率最高可达85%。

但实际回本周期比推算还要再快一点,实际上,在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里,单个广告机的广告费超过1000~2000元/月。 也就是说,大柜机式共享充电宝的回本周期约为3个月左右。

根据投资机构预测,在未来每个充电宝的回本周期都会在1到3个月之间。

而一台普通的共享单车成本大概400元,按照每天收入两元,一年270天有效骑行日计算,回本周期大概一年左右。

相比之下,共享充电宝的回本周期快了近四分之三。

钱途光明引资本持续投入

腾讯创业基金曾对运营成本、使用年限、设备损毁率、回本周期、投与入产出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认为共享充电宝“钱途光明”。

有人把充电宝的损坏率折算到有3年的使用周期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仅通过租金,柜机式的共享充电宝最多4个月回本,年成本利润率最高可达85%。

而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证明市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截至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规模将比2017增长三倍,市场规模逼近400亿。

当然,这个巨大的市场,已经是拥有资金、运营优势的头部玩家的舞台。艾媒咨询分析师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业的头部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壁垒,小型企业与新进入者难以形成突围。

这也是街电科技、小电和怪兽充电等第一梯队的玩家,频频受到资本关注的原因。

2017年到2018年,怪兽充电、伏特+、小电先后宣布获获得亿级融资。而用户占比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街电则因为自身的现象级流量,也始终活跃在资本市场上。

资本加持下的头部玩家基本完成了对一二线城市的布局。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用户需求在逐渐被养成。各个品牌都开始推进场景扩张的广度与深度。如今,街电已经进入高铁、医院等具有庞大客流的高端公共场景,陆续登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极具价值的高端渠道。

回本周期短,盈利前景可观以及市场的持续扩张,无不证明共享充电宝是个极具价值的好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