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個城市發展潛力大?

大唐神都長安城


對比城市的發展潛力,一個是人口的總量與增量,另一個是資金的總量與增量

首先看人口排名

1、人口總量排名依次是:

重慶:3075萬

成都:1604萬

武漢:1091萬

西安:961萬

南京:827萬

2、2017人口增量排名

重慶:26.73萬

成都:21.34萬

西安:20萬

武漢:12.67萬

南京:6.5萬

再看資金排名

1、資金總量排名(截止2018年5月份)

成都:3.72萬億

重慶:3.61萬億

南京:3.25萬億

武漢:2.53萬億

西安:2.23萬億

2、資金漲幅排名(2016年與2017年的漲幅比例):

武漢:9.1%

成都:9%

南京:8.8%

重慶:6.9%

西安:3.0%

總結:

綜合兩項指標中的四個數據看來,成都的加權值最高,其次是武漢、重慶、南京、西安,GDP只是一個迷惑大眾的假象,學會以資金總量和增量以及人口總量和增量來分析城市的發展潛力,更加科學,

所以以上五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排名依次是:成都、武漢、重慶、南京、西安


深圳觀察


重慶、成都、武漢、西安、南京五市是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名片之一,代表著祖國復興和所在地區繁榮富強。這五個城市的經濟實力都不一樣,卻是全國的明星城市以及中流砥柱。其中,重慶是直轄市;另外四市為副省級城市。

五市中的南京正在朝著授權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之路發展,隨著在江蘇省首位度不斷提高,潛力非常巨大,將來有望重新成為全省第一名。

其外就是西安將在頂層的關懷下,努力建成全國第三座國際化大都市,那年的文件寫的清清楚楚,這可以說是國家意志支持,不可動搖的文化支持。

其實這五個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當年的南京、武漢是國都,曾考慮在西安建“副都”,然後遷都重慶,最後還在成都構成短暫的行政中樞之事實。

由此看來,這五座城市必定再度崛起,加快建設成全國八大城市之一併名列前茅!


民間查訪專員


首先提醒重慶不是省會城市而是直轄市。

四座省會外加一座直轄市你更看好誰

這五位城市可以說都是所在地的佼佼者、領頭羊,在各領域也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各自的潛力都相當巨大。

重慶,國家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經濟增速一直是“領跑”全國,經濟總量在去年成功超越天津,暫居全國第五位,日後潛力可想而知。



成都,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潛力也是非常驚人,經濟總量暫排全國第八,只是省內無兄弟城市能夠扶持,處於孤掌難鳴的狀態。


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去年可謂“豐收年”招商引資簽約資金達到2.58萬億,實際落地資金超越成都全年簽約資金,只可惜的是經濟上還沒有超越成都暫排全國第九,省內經濟發展較四川均衡。

南京,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南京的發展也是可圈可點,但比較於上面三座城市就慢了半拍,但省內兄弟城市實力雄厚,在未來發展可以相互扶持,潛力也是相當巨大。



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以前西安的發展總是不盡人意,現在也慢慢在轉變,去年經濟上已經超越合肥,各種大型企業紛紛在西安投資、落戶,相信不久的將來西安註定會騰飛在西北大地上。


綜合以上所有城市,我認為日後發展潛力排名為:重慶、武漢、成都、南京、西安。

重慶是國家直轄市,政治地位高潛力大肯定是沒有問題;至於武漢是因為去年招商引資帶來的吸引力;成都能排在南京前面是因為國家戰略調整,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部署,中西部大城市必將進一步受益。

潛力並不能代表未來發展,只希望所有城市能夠攜起手共同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大家對這樣的排名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看省和附近城市的就行了。先說西安,陝西總共22000億,如果要超過南京那麼至少全省的53的經濟,你覺的可能嗎,除非西北五省全力扶植西安,人口企業等多方面,讓整個陝西高速成長,否則倒數第一。再說南京,南京附近強敵環繞,長三角或者蘇皖就那麼多資源,蘇州想比肩津渝直轄市,無錫想超越長沙,常州徐州兩雄並爭不願落後一步,合肥又想進前十五,南通想保持7000億級別第一城。需求太大,資源太少,如果南京吸引不到人,除非南京人均超過深蘇否則難進一步,但感覺可能性不大。武漢說白了我覺的湖北其他地級市注水了,襄陽和宜昌。就今年上半年看,湖北財政收入增量超過全省的總增量,明顯湖北在保護武漢,在這種強度下最多gdp超越成都,不可能再進一步了。然後成都,成都一城獨大是沒有負擔的,因為四川其他城市根本沒法扶,也扶不起來。成都未來可能成為西南的中心,影響力超越重慶,可能晉升一線。我認為潛力就是成都>武漢>南京>西安未來可晉升一線的可能,成都感覺概率最大,把西南資源整合按部就班就能一線,武漢必須把鄭州廢了,把河南人口和鐵路中心位置搶到手,來以此激活湖北活力。南京,至少要把合肥廢了,順便把常州徐州也得廢整合皖南和蘇北的資源。西安,西北五省1億人口全力保西安,並且一帶一路由西安主管絲綢之路西安可能進一線。杭州我覺的進一線水到渠成~


Mr二二一


這幾個城市都是準一線城市,都有希望進軍一線城市,所以差距不是特別大,所以說誰潛力大,其他的兄弟城市都會有意見,所以我只發表我自己的觀點



老古話說過,帶兵打仗時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



天時,指的是時機,放在這裡我覺得是國家的政策和機遇。首先我們看一下這些城市的定位,西安,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南京,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成都,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重慶,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顯然,重慶的城市定位要高一點,其他的城市定位基本差不多,機遇則主要體現在這個城市的產業結構適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我認為,一個城市的科技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今後的發展,在這方面,我覺得依次是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重慶,這一點我覺得除了重慶稍微差一點,其他的差距不是特別大,科教科教,除了科技就是教育,教育的直接體現就是大學生的數量和高校的質量,這一點一直比較有爭議,我覺得南京應該排第一,然後是武漢,西安,最後是成都,重慶



地利,即地理位置的優越程度,我認為,沿海沿江的城市的地理位置天生優越,且一個區域應該需要一個大城市,所以我認為武漢地理條件最好,重慶第二,南京雖然沿江,但是在群龍薈萃的華東,所以第三,第四我覺得是成都,最後是西安,這一點爭議也比較大,這只是我的觀點



人和,主要體現在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面,這一點至關重要.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經濟你跟我說你的生活過得有多快樂,我想這也是扯淡,gdp排行是重慶,成都,武漢,南京,西安,人均gdp排名是南京,武漢,西安,成都,重慶,如果說潛力的話,那麼還應該看經濟的增長率,縱觀這幾年的經濟增速,我覺得應該是重慶,西安,南京,武漢,成都。生活水平除了提現在經濟上面,還體現在房價,宜居度,綠化率,就業條件,人均收入,交通環境等諸多方面,所以說人和方面是最難比較的方面,我也沒有在這些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只能通過一些具體數據看看情況,在這些方面排行依次是重慶,成都,南京,武漢,西安



綜上所述,我心目中的潛力排行依次是重慶,武漢,南京,西安,成都,有人說過,潛力也許是這世上最沒吊用的東西,要想發展,還是要努力


被水淹死的魚23254608


重慶、成都、武漢、西安、南京都是現如今經濟發展最具有活力的發展潛力城市,“核心”在任何時候都是關注的焦點,球場上講究“核心球員”,機器中講究“核心部件”,而省自治區、地區則講究“核心城市”。國人喜歡"核心",沒核心感覺日子就過得不靠譜,不像真的一樣。中國幾大經濟圈核心,京津冀和長三角 珠三角經濟圈不用說,一個是北京,一個是上海,一個是深圳。


那麼如今一帶一路和中西部發展勢頭正迅猛,又有哪些核心城市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引領區域發展呢?
成都在三國時期是蜀漢都城;重慶之名是宋光宗趙惇所賜,寓意自己先封王后即帝位,乃是“雙重喜慶”,民國時期重慶為陪都;西安,先後有西周、西漢、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真正的千年古都。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12],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因此在文化底蘊層面,相較之下西安、南京要比重慶、成都更為深厚。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瞭解過去,是為了激勵自己更好地發展。
成都和西安,武漢,南京是省會城市,重慶是直轄市。也許很多人覺得不應該把西安,成都,武漢放進來一起討論,因為按照GDP數據來說,西安與成都、重慶懸殊太大,沒有可比性。 2017年,重慶產值19530億元(第5);成都產值13890億元(第9);西安產值僅為7469億元(第24)。 成都和西安,與之前討論的武漢、鄭州、長沙、長春.一樣,都是省會獨大型城市,過去幾年都是傾全省之力發展。在這一點上,成都是其中的典型。

從榜單來看,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列前七位。但蘇州離上海太近,幾乎同城,因此想單獨發展成中國的又一極核心一線城市的可能性不大。而南京做為江蘇省省會在未來長三角向外延伸和與安徽聯動發展實現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南京做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華東區域特大城市有著無限發展潛力,筆者認為後期江蘇省內會進一步向省會傾斜從而提升南京的首位度,從gdp上而言南京超蘇州也是遲早的事。
中國的中部以及西部更廣闊的地域,目前很需要一個真正意義上能撐起中西部發展的核心中心城市、特大一線城市。綜合目前情況,有希望成為這又一極核心城市的就只有成都、重慶、武漢、合肥、西安這五座城市了。雖然南京和合肥處於華東,但發潛力卻也不容小覷。目前這些城市,重慶的經濟總量排第一,全國第五,而成都的綜合潛力排在新一線之首。當然,其他城市都有各自的優勢。


比如武漢的地理位置比成都重慶更好。西安是一帶一路的起點。因此,這五座城市的發展潛力都不可低估。
在城市定位上,重慶、成都、西安都是9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重慶是第一批,成都和西安是第二批。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雖然都是國家中心城市,但是各自定位上還是有一些區別。重慶的定位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成都是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建設西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2016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為1076.62萬人,比上年增加15.85萬人;戶籍人口833.84萬人,增加4.57萬人。淨流入人口達到242.78萬人。2011-2016年,武漢市淨流入人口持續增加。

重慶和成都,成為長江經濟帶西端最重要的兩個城市。人類工業化、現代化總是從沿海、沿江開始的。這是現代工商業所需要的物資、物流、交通、人才、信息等資源特性所決定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從沿海開始,然後沿江開放、內陸開放,如今向西對歐亞大陸開放。
人均GDP角度而言,陝西、關中平原,分別高於四川及廣義的環成都經濟區域。不同在於,陝西是中西部省市中,少有的幾個達到了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西安看人均指標也是不錯的,只是人口和經濟總量,在這個強省會時代,顯得有些落寞。而經濟體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排序和吸引力,當然,其實重要的是經濟規模效應。從這個角度而言,西安差了成都、武漢一大截。在鄭州、合肥、長沙面前,也很一般。與武漢,成都,南京對比自然已經不在一個“經濟檔次”

成都在本次“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尤其是數字經濟更是進入蓬勃發展階段。近年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紮實、發展迅速,已在集成電路、信息安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形成較強優勢,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 此外,2017年成都出臺了主要為大學生等高技術人才提供安居落戶、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常住人口的增加。據瞭解,成都目前有1600萬人口,根據《成都市 “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預計增加200萬,可以說是一座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武漢:科技與人才齊飛 武漢此次的排名同樣居於前列,在除北上廣深外的26座城市中位列第二,在新一線城市中僅此於成都。 數據顯示,2015年和2016年武漢市戶籍人口增長率為0.2%和0.5%,而在2017年戶籍人口數量為853.65萬人,增加了19.81萬人,增長率達到2.3%。從人口增速來看,去年武漢的人才引進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 此外,武漢在“技術成熟度”和“智力資本和創新”兩個維度上也取得了非常高的分數,在技術市場規模中已然坐上頭把交椅,同時 “互聯網+”變量也很強,在26個城市中排名第三,僅在成都、杭州之後,是一座新興的科技城。


2017年以來,西安一次次放鬆落戶政策,截至4月中旬,西安新落戶人數已達30萬。與上榜新一線城市相比已遙遙領先,“西”引人才效果已顯現。據介紹,西安力爭到2021年,新引進和培育30個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團隊,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超過100個,每年新增20萬大學生在西安創業就業,五年留住百萬大學生等。持續打造“西安校友行”活動品牌,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校友迴歸創業。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五大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南京都市圈作為五大都市圈的第一圈,城市地位非常重要。這和南京的區位優勢是分不開的。 首先,南京城市圈的發展可以促進南京江北新區的發展,進而帶動未來蘇北淮安、宿遷等城市群的城市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南京靠近合肥,南京都市圈與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安徽城市素來關係密切,南京城市圈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帶動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合肥都市圈的發展,實現兩個都市圈的融合發展。也就是說,南京會成為“上海-南京-合肥長江下游經濟帶”的中心,其實也就是“上海—江蘇—安徽”長江下游經濟帶的中心。


更為關鍵的是,這實際上形成了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南京”雙心架構。杭州和蘇州雖然經濟較為發達,但離上海較近,離合肥較遠,對合肥都市圈的輻射作用較小。而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的完美重合必然會成為長三角下一個增長極。而合肥又是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四大科教中心城市,擁有與北京並駕齊驅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領先全國的科研中心,南京同樣是領先全國的科教中心。 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是長江經濟帶的咽喉,另一方面,南京的城鎮化率較高。南京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72%,遠高於蘇州的34%,以及杭州的57%。南京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1%,高於蘇州的73%,和杭州的75%。南京可通達城市數量為213個,蘇州為211,杭州為210,三城的通達城市數量相差並不算多,而南京稍微領先。

同時 ,南京還是前計劃單列市兼副省級城市(1994年後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南京成為副省級城市)。杭州是副省級城市,也做過都城,但時間比南京短太多。蘇州只是個地級市,不是計劃單列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更不是省會城市、直轄市。可見未來隨著南京首位度的提升,發展的潛力十分看好


土土街


既然說到發展潛力,那就拋開經濟總量排名不說,我認為西安的發展潛力排在第一位原因何在,理由如下,請看下文:

1.用經濟數據發展情況做對比,不說別的2016年西安GDP為6257.18億元,17年7469.9億元,名義增長19.38%,增速排名全國第一,2017的經濟總量是高於合肥的,經濟增速也是高於河南的。

2.從2018年一季度的數據再看分析,西安的經濟增速,西安市一季度實現地區GDP 1771.48億元, 同比去年名義增長了 468.3億元, 名義增長速度35.94% , 增量及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一季度的增量高於 杭州(414.82億元)、 南京(367.78億元)、蘇州(346.5億元), 表現非常驚豔! 當然,全年不可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長速度, 但GDP全年有望衝擊 9000億元的大關!

我認為要按照發展潛力來看排名應該是

西安 重慶,成都,武漢,南京

原因西安經濟發展增速快,上面已說明,重慶去年的經理增速為9.5%,高於成都的8.1%和武漢的8%,發展勢頭都很猛,不過個人認為短時期內成都的發展潛力還是大於武漢的,原因在於成都有發展成都平原經濟圈的基礎,其發展潛力很大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典型的平原城市群,是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之一,其他三個城市群分別是川東北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範圍為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眉山市、資陽市,遂寧市以及雅安的雨城區、名山區,樂山的市中區、沙灣區、金口河區、五通橋區、峨眉山市和夾江縣共54個區(市)縣,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城市群人口將達到5000萬。可想而知5000萬人口的城市群,經濟發展勢頭可想而知,那麼武漢呢武漢有武漢都市圈, 又稱武漢"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區最大城市武漢為圓心,覆蓋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周邊8個大中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群。

武漢都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面積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是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組團之一。

湖北省加快把武漢城市圈打造成長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長極,推動武鄂黃黃(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相鄰城市聯動發展,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武漢都市圈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武漢重返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四川除了成都以外,發展還是比較均勻的,相反湖北除武漢之外的地級市經濟差別都很大,在城市圈規劃方面,成都城市圈經濟體量大於武漢的8+1人口也是大於武漢的8+1,南京的地理位置很尷尬,受到崑山和蘇州城市的發展排擠,以南京為首的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只能通過發展蘇皖長江經濟帶,目前來看發展還是比較慢。以上淺見,不喜勿噴


長安街知士


肯定西安了,從商業,政治,文化,都超越別的城市、陝西在中國出名的名家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于右任、劉自櫝,開創了長安畫派的石魯、趙望雲、何海霞。後來是方濟眾、黃胄等人。這幾年、劉文西、王西京、吳三大、雷珍民、吳修、鍾明善、江文湛、王金嶺、陳國勇、趙振川、王海力、張之光、馬繼忠、王有政、崔振寬、郭全忠等名氣很大,還有些名家已故。










中國書畫週刊


當然是瀋陽,這個答案顯而易見。




有山有水。有雨有雪,有歷史,也有現代。


匍匐的貓


西安、南京、成都、武漢、重慶五個城市中,後四個城市在前些年的大發展中已把積攢的紅利消耗的差不多了。而西安只是睡獅猛醒,去年一年名次前移五位,加之今年批覆的國家級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兩大紅利,西安未來十年的潛力應該是最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