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殲20要採用國產WS-15發動機?

第一軍情


渦扇-15的裝機對象就是殲-20,推力18噸,推比10,比之現在使用的8一級的的AL-31的13噸,兩臺ws-15推力生生高出10噸來,著實大為提高,有人著急不滿意,就是裝上“峨眉”,還是要比F-35的F-135的20噸,要低2噸,人心苦不足,要知道,這對於殲-20已經足夠,發展推比11以上軍用航發,畢竟是下一步之事,何苦非要站在高個子下面要突出自家矮呢?這不是被看衰,而是不懷好意的故意而為。航發專家劉大響在講座中有披露,渦扇-15“峨眉”進展順利,等於說完成了主要技術突破,2020年前可期,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仍然在鼓譟弄不弄得出來不好說,弄出來也就是推力16噸的樣子。再說這樣的話有意思嗎?嘻嘻,飽漢不知餓漢飢,全然幹鹹不墊飢的熱冷嘲諷,國內不少人聽了如奉天鵝屁,這真是手捧腳丫子親嘴不知香臭了呢。

試發渦扇-10B。網曝殲-20配裝WS-10B矢推小照,這是第一個好消息,“太行”山風也獵獵,據悉推比可達9一級,加推14噸左右,殲-20空重只有15噸,兩臺WS-10B可以使殲-20擁有了1.5馬赫的速度,已然達到一定的對抗能力,有了先用著,總比賣人家的要好,發動機可不就是飛出來的嗎?這一切數據目前沒有公開資料支持,但換髮渦扇-10B消息比較確實,就憑此一點我們就知道,自家有多麼的努力,8一級的“太行”成熟了呢,仍然作為主力的三代機戰鬥力生成就有了強力支撐,本身還在使用俄製航發的殲-20換裝“太行”,全部實現國產化,也是我們念茲在茲之事,這樣一旦有事,對我國防有重大而現實的積極意義,不實驗不知行不行,實驗了方知道“太行”也可以,我們知道殲-20的飛行員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一旦進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證明了換髮“太行”的成功,雞血版太行大有潛力可挖。

矢推是個好消息。現在的殲-20,有著非常棒的氣動設計,雖說航發有點小小不給力,但觀之在珠海表演,機動性也無限,超機動本是四代機4個S之一,換髮WS-10B,正是矢推型,使本來機動性能不錯的殲-20,在超機動性上已絕不輸於任何人,所以這是一個好消息,一個S超過去,也為渦扇-15矢推的實現奠基,先幹起來再說,從不為外力左右,先體驗一把矢推的感覺,在戰鬥力生成上下功夫,這正是第一批殲-20的使命。使命在肩,責任所繫,為提高戰力不遺餘力。有人算過帳一筆,使用AL-31F-M1的殲-20,憑著在珠海的表現,其機動性能已經非常接近F-22,沒有矢推卻有極俊的功夫,憑得正是遠距離耦合鴨翼+大邊條翼+DSI的氣動設計,換裝了WS-10B以後,難道不是要逆天的節奏呀?好啊。

菊花煞。對殲-20的尾噴包裹部分,曾經一度奇談怪論滿天飛,說什麼不隱身,是這樣嗎?專家出來了,嘴裡含著一個非常專業的名詞,鋸齒形裙邊噴管技術,從原理上與機身機翼的設計一樣的,有類外形的平行線設計,可控制反射出的雷達波方向,另有表面波爬行至不聯機的邊界會沿垂直於邊界的平面發出散射,從而減弱雷達波反射信號,中美俄都在使用,都是經過了大量實驗得出的結論,這種鋸齒形裙邊技術是處理三元矢量噴管雷達和紅外隱身的最佳方案,是當今航空業界最前沿的一種技術,可見不懂裝懂,時不時便會露出馬腳,然而可奇哉怪也的現象是,一時這類聲音卻甚囂塵上,以己之昏昏使人也昏昏,今後再有反饋此信息之人,不妨先來看看魂舞大漠這篇答案,即能簡單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總之,渦扇-10B無非是渦扇-15裝機前的過渡,裝上ws-15後,殲-20一切可以搞定,再不用在意F-135的20噸了,費電能幹什麼呢?


魂舞大漠


其實並不是殲20一定要裝備WS-15,而是殲20必須要裝備大推力矢力發動機。如果中國能搞到美國的F-119或者F-135發動機,那完全可以不用WS-15,但問題是弄不到,即使弄到了圖紙也不一定有辦法造出來。這樣來看,WS-15是目前最符合中國需求的一款發動機。

WS-15矢力發動機

WS-15,代號“峨眉”,設計最大推力18噸,基本達到了F-119和F-135的水平。目前現役的航空發動機中,F-119推力在16噸左右,F-135最大推力18噸,增推型可達到22噸,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WS-15只能說在推力上達到了F-135基本型號的水準,至於發動機壽命,耗能率和可靠性方面能否達到F-135一樣的水平,那還是個未知數。


殲20之所以需要WS-15,是因為少了WS-15,殲20就不能實現超音速巡航。沒了超音速巡航,就不算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作為一款從設計之處就瞄準F-22,承載著中國無數航天人的希望,渴望成為世界最先進戰機之一的殲20來說,如果不能發揮出所有性能,那是多麼可惜的事情。
殲20“威龍”
戰機

除此之外,給殲20裝備WS-15也是現實的需要。如果殲20瞄準的是F-22,那麼就不能有明顯的性能短板,因為F-22是一款擁有完整4S能力(即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和超強態勢感知和信息融合)的戰機,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殲20面對F-22,很難佔到便宜。不論是為了國土防空,還是為了在境外爭奪制空權,殲20都必須具備完整的4S能力,否則難以在F-22,F35機群的攻勢下站住陣腳。


F-22擁有強悍的空戰能力


兵者詭道也


戰鬥機是空軍力量的集中體現,強大的戰鬥機群不緊能夠大大提升空軍的作戰能力,減少傷亡,快速搶奪制空權 ,還能夠將航母的海上戰鬥力發揮到極致。

我國的空軍較為薄弱,長期以來,我國空軍戰鬥機的主要來源都是進口。即便是在後來我國自行研發的國產殲-11和殲-16戰鬥機上,也有很大一部分採用的是俄羅斯進口的發動機。但是如果我們在如此重要的零部件上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那麼在實戰中等同於將主動權交給了對方。

因此,在殲-20上,我國首次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ws-15發動機。之所以採用國產發動機,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能夠應用於實戰中,並且不輸於之前我們進口的發動機。雖然按照當前的各項指標來看,ws-15與美俄最先進的發動機比起來還有一定的距離,並且存在一些缺陷,但是這些並不是無法超越的,而且在我國的不斷努力下,這些都是可以在未來彌補的。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戰鬥機發動機不能夠完全依賴於進口。戰鬥機在制空戰爭中起到的作用時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化科技化的時代,好的戰鬥機能夠大大減少傷亡。而戰鬥機一旦在戰爭中出現問題,我們必須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戰鬥機的維修和生產工作,這樣才能夠牢牢掌握住主動權,避免由於技術原因失去先機。


利刃軍事


渦扇-15發動機(WS-15“峨眉”)本來就是為殲-20配套研製的發動機,屬於殲-20的原配發動機,整個殲-20就是以渦扇-15發動機而設計的。那你說殲-20該不該裝配渦扇-15發動機呢?
殲-20隱身戰機

作為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一直存在一個詬病,就是新戰機總是處於在等發動機的狀態。從而導致的發動機不過關,整個項目的流產。這也是制約我們航空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詬病。而這個詬病又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我們的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以要研製什麼飛機,再定型要研製什麼發動機。而實際情況就是飛機的研製週期與發動機的研製週期完全不想匹配。作為作戰飛機,通常整個研製過程大概在10年左右。而發動機就不一樣了,雖然這過程通常在15年左右。


殲-20的尾部特寫,看看安裝是哪款發動機,歡迎把您的答案就在我們的留言區!!!

而我們這樣的研製體系,就直接導致發動機總要比作戰飛機晚上至少5年以上。比如我們的殲10戰機2003年裝備部隊服役,使用的都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直到2010年11月才有公開報道換裝國產渦扇-10A發動機。
WS-10A


發動機

而殲-20同樣的情況出現在這個問題上,殲-20戰機2017年加入部隊服役,使用的是國產渦扇-10B發動機。而我們的渦扇-15發動機要等到2020年以後才可以定型大規模裝機。這一點由7月7日劉大響院士在一次航空演講會上已經做了回報。我國第四代航空發動機WS-15“峨眉”發動機將會在未來的2-3年的時間定型生產。如果真的按照計劃順利生產,那麼我們又縮短了WS-10A發動機時隔7年的裝機歷史。

劉大響院士在做報告講解

然而這樣的詬病我們已經體會了這種尷尬,原因我們的國家和科研人員也都知道了。所以我們在新的發動機領域已經改掉了先確定戰機,再研製發動機的體制。而是直接先搞預研,提前做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不再走原來的老路,讓自己的航空工業處於尷尬的境地。空有一身武功,就是被點了穴道。


殲-11戰機上的WS-10A
發動機

殲-20隱身戰機作為世界頂尖行列的戰機,受制於發動機的研製滯後的詬病,導致我們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量產,而只能以WS-10B發動機進行一定規模的生產。畢竟推重比只有8.5的WS-10B發動機不能讓殲-20戰機發揮出其原有的設計性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殲-20戰機的戰鬥力,不能達到完美表現。


WS-10B發動機

而能達到10的推重比的WS-15發動機,卻可以讓殲-20戰機完美展現優異性能。雖然我們還沒有做到國外同類發動機的推重比10.5-11的能力,但是我們的進步我們也應該值得祝賀。畢竟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走過了風風雨雨坎坷艱辛的路程。但是我沒從最基礎的技術開始獲得了突破,這一點為未來的航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未來的六代機發展當中,我們已經突破了為六代機而研製的變循環發動機技術。在2018年年除兩會期間的殲-20設計師楊偉院士的記者見面會上,透漏出來,未來我國的第六代戰鬥機,將會在2025年之後給大家一個新的驚喜。而這樣的底氣同樣是來源於變循環發動機技術的突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就是說殲-10和殲-20的發動機教訓,已經讓我們意識到了科研體制與國家戰略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先後規劃之分。以不至於再次出現這樣的詬病在未來的六代機身上。期望殲-20戰機早日配備量產的WS-15發動機翱翔藍天,守衛我們祖國的海疆空域不再受侵犯。

謝謝大家的閱讀,也謝謝大家對國防的關心,每一位關愛國防的中華兒女都是滿懷期待我們的WS-15助推殲-20一飛沖天。願國家強大,人民安康!!!


淡然小司


殲20的配套發動機就是渦扇15,是第四代大推力矢量發動機,目前渦扇15還沒到位。殲20採用國產渦扇15發動機的原因有三個:第一,第四代小涵道比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國際上買不到。第二,渦扇10B屬於第三代大推力發動機,無法滿足殲20的要求。第三,外購發動機,受限於人。

第一,第四代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國際上買不到。

這是毫無疑問的,有錢買不到最好的裝備。印度滿世界購買第四代戰機,與俄羅斯合作,花了大把的銀子,但是俄羅斯不給轉讓技術,聯合研製計劃告吹;特朗普答應賣給印度F35,結果一談,美國不賣,到現在印度的第四代戰機還停留在嘴上。第四代大推力矢量發動機,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能夠生產,連歐洲都造不出來,有錢也沒處買。

第二,渦扇10B型發動機,屬第三代大推力發動機,無法滿足殲20的要求。儘管渦扇10B最大推力達到了14噸,也讓殲20具有了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與美國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相比,還差的遠。裝備渦扇10B的殲20在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能力上還未達到設計指標,換句話說就是:小馬拉大車。殲20能夠進行超音速巡航,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靠優異的氣動性;另一方面是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重量輕。渦扇10B還無法讓殲20的戰鬥力能夠全部發揮出來,在現役之中,這已經是國產最優秀的發動機了。


這是幾年前的推測數據,現在看來,在最大推力、推重比等重要指標上都低估了渦扇15

第三,外購發動機,受制於人。即便是和平時期,外購性能先進的裝備,受限制也是相當大的。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用的就是俄製發動機,我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結果俄羅斯不幹了,最後俄羅斯也成了其中的一員,能得到更多的錢。再舉個例子,我軍裝備的空警2000一共只有4架,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大型預警機需要的載機平臺。與俄羅斯已經簽好了合同,俄羅斯單方面違約,提高了載機平臺的價格,結果這份合同就成了廢紙。


殲20換裝渦扇10B

殲20是我國第一款四代(我軍方劃代標準,很多網友稱為第五代戰鬥機)隱身戰鬥機,對我國空軍來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結束了我國空軍多年以來一直“器不如人”的困境。殲20驗證機採用的是俄製AL—31F發動機,屬於第三代發動機。在進入小批量產後,開始裝備了國產渦扇10B型發動機,目前生產的殲20用的都是渦扇10B,也屬於第三代發動機。

美國率先裝備了第四代戰鬥機F22,提出了四代機的4S標準:隱身性、超音速巡航、高機動性、高態勢感知能力。在這四個標準中,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能力,都對發動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代發動機很難滿足這個要求。



美國的F22戰鬥機裝備的是F119—PW—100發動機,採用了可上下偏轉的二維矢量技術,噴管可進行上下20度的偏轉,並且推力和矢量由數字電子系統控制。該發動機的軍用推力達到了15.6噸,推重比超過了10。美國現在最好的航空發動機是F135,推重比據稱達到了12。

航空發動機一直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以前走的路子就是引進、仿製,始終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航發,直到渦扇10的出現。渦扇15一旦裝備,不僅使殲20的性能更進一步,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也將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


殲20戰機


儒道之主


一直以來我國戰機的發動機都受制於人,從1992到2004年間,中國大約採購了280架蘇27和蘇30戰機,後來開始國產殲11和殲16戰機,這些戰機除了少數裝備中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外,大部分都採用的是俄羅斯禮炮公司研發的燃氣渦輪發動機。而且禮炮公司是中國殲-10戰機所用的AL-31FN發動機的唯一製造商。目前禮炮公司改進型的AL-31FN系列矢量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13.5噸,使用壽命更是延長了數倍,俄羅斯希望這款發動機能夠裝備到中國殲20戰機上,但這個希望目前可能要落空了。

據央媒披露,由西安航空引擎公司主導設計,聯合國內6家軍工科研單位研發生產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渦扇15型發動機將即將成為殲20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目前殲20採用的還是俄羅斯的AL-31FN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是俄羅斯的王牌產品,在性能上要好於美俄最先進的俄發動機,而即將換裝的渦扇15型發動機跟美軍看齊,其推力達到了105KN,推重比能達到10,這個參數基本和美軍的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持平了。

而殲20有可能會在2019到2020年間全部換裝渦扇15型發動機,到時候殲20的性能將上一個新的臺階,這對中國空軍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當然渦扇15型發動機還是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使用壽命上跟美國的發動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國同類發動機壽命是渦扇15型發動機的好幾倍,中國搞了很多年才將渦扇15型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展到10,而美軍最厲害的F135發動機推重比達到了12,這種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在慶幸的同時,還需要狠下功夫彌補不足和缺陷。(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因為我國能夠滿足殲20所有的需求的未來第四代發動機就只有WS15了啊,何況他還僅僅是完成了核心機交付,還沒有進入高空臺測試,所以不用他可就沒得選了,除非重新研發一個類似的。

圖中這架殲20使用的就是太行發動機,清晰可見其尾噴口內部引射噴管。


殲20目前使用的發動機有國產的太行系列和俄羅斯生產的AL31F系列兩種,其中在測試階段兩種發動機就都有使用,服役後,首批小批量產的殲20都是AL31F發動機,隨後出現了使用太行發動機的量產型殲20飛機。

圖為正在殲10B上測試的我國隱身軸對稱三維矢量尾噴管,相比俄羅斯同類產品,我新型尾噴管長度較短,推力損失更少,電傳操控更靈活,而且採用隱身設計。


不論是AL31F還是太行,即便是WS10B也只是一種第三代發動機,推重比都是7一級,而且推力最大不超過14噸,發動機壽命也不長,這樣的發動機並不能提供給殲20戰鬥機足夠所需的動力來源,在未來的五代機對抗中,成為殲20戰鬥機的最大短板。

圖中這架殲20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


現在我國正在為殲20戰鬥機研發WS15發動機,推力最高可達18噸左右,而且壽命大大提高,很可能會採用變循環設計,重要的是他還有隱身軸對稱三維矢量尾噴口,這些性能都決定了他要比我國現有的戰鬥機渦扇發動機都要先進,不用他用什麼呢?本來也就選擇面不大,不可能出現美國F119和F135競爭的局面。


海事先鋒


種花家的軍事兔來回答。殲20目前讓很多人感覺到最大的遺憾就是尚未裝備矢量發動機,而這幾乎是五代機的標配。



是的,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確實是短板,只有通過氣動佈局優化,在超機動性和速度上,在面對美軍面對F22也具備一戰的能力,但只有去年換裝實驗的渦扇10B具備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如果加裝了國產矢量發動機,其機動性必然再上一層樓,同時,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具備真正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意義重大。渦扇15是為殲20量身定做的矢量發動機,只有真正裝配那天,殲20的戰力才能充分發揮。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其總師楊偉說的,殲20的發展是一個系列。未來,ABC型號都會衍生出來。有的朋友等的著急了,渦扇15去年就被報道了生產工藝,啥時候適配實驗啊,這個我兔也不知道,但按照規律,應該很快。

有例為證。近日,國內一家軍事雜誌首度公開了殲10B戰鬥機安裝矢量噴管的照片,圖說明確註明戰機安裝有國產TVC發動機。

喜歡種花家軍事兔的回答,請點擊➕關注。


種花家的軍事兔


早期的殲20驗證機可能採用的是俄羅斯進口的AL-31F發動機,後來很快就採用了國產的發動機,目前已經服役的殲-20最可能採用的是成熟的軍用大推力航空發動機WS-10“太行”,以WS-10B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為例,該型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4噸,軍用推力在13.6噸左右。

而美軍最新F-22A使用的F119-PW-100發動機,自1982年開始研製,最大推力15.6噸,軍用推力14.5噸。也就是說在同等條件下, 兩臺F119發動機的推力要比兩臺WS-10B大1.8噸到3.2噸。而我國空軍裝備的霹靂-12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彈重就有160千克,即0.16噸。由此可見我國WS-10B與美軍F-22使用的F119發動機還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我們在研製WS-10太行時,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基礎工業還比較薄弱。並且在經過20多年的研發後,依然無法取得關鍵突破。直到2006年之後,殲-11B戰機安裝了WS-10發動機後,甚至還發生了空中喘震、發動機尾噴口噴射零部件等情況。最後導致大批安裝有WS-10的殲-11B趴窩的現象。直到渦扇-10A的定型,渦扇發動機我們才啃下來。如今,隨著我國最終在航空發動機上關鍵技術有所突破,並且通過對俄製發動機的拆解和翻修,中國現在翻修AL-31F發動機,使用壽命和大修間隔竟然比俄製原廠發動機還要好。

不過,如果要發揮出殲20超強的機動性能,還只有等推力更大的WS-15渦扇發動機研製成功之後,才能保證其對機動性、超音速巡航性能的要求。目前推測WS-15的推重比能夠達到10,要遠好於WS-10B的推重比8。能夠保證空戰重量在24噸左右的殲20擁有1.5倍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NT)


聯合防務


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傳統科技一直都僅處於中上水平,尤其是”老大難”發電機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多項行業發展的一個難題,但是隨著我國科技力量的不斷髮展,近日我國科學家已經成功攻克了發電機難題,現在雖然不能說已經和其他發達國家水平相當,但也是在迅速地不斷靠近。

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我國第五代高隱身性戰鬥機殲-20要採用國產WS-15發動機,要知道,殲-20是接替殲-10、殲-11的第五代戰鬥機,在他之前的戰鬥機都配備的是俄羅斯產的燃氣渦輪發動機。

在官方消息明確之前眾人都在紛紛猜測這一代的戰機會不會用國產的發動機,包括作為殲-10戰機發動機唯一製造商的俄羅斯禮炮公司,他們很希望這次殲-20可以用他們最新研製的相關係列矢量發動機,但是很可惜不能如願,西安航空引擎公司聯合國內六家軍工企業為殲-20量身研製了渦扇15“峨眉”渦扇發動機。

至於為什麼這次殲-20為什麼要用國產的WS-15,畢竟更換髮動機,對於機型來講就勢必要進行大的改變。目前中國這三代戰機加起來大約有八百多臺了,如果再算上配備發電機就需要上千臺,對於我國來講,雖然目前大部分戰機都是用著俄羅斯生產的發電機,但是國產發動機也在以一定的速率開始給戰機配備著,所以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對我國在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方面也是一個質的突破。同時,WS-15是為殲-20量身定做專門配備的,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殲-20的最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